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在古镇南翔,看到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群貌

澎湃新闻记者 李梅
2021-09-28 08:55
来源:澎湃新闻
艺术评论 >
字号

明年是上海美专成立110年,当下活跃在上海各大高校的美术教师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有何变化,其艺术风貌又有哪些?

9月27日,第五届“学院中的学院”艺术邀请展在地处上海南翔的翔艺术中心开幕,展览集中呈现了上海地区包括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华大学等在内的多所高等院校艺术教师的百余件作品,较完整地展现了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群体艺术风貌。

上海南翔镇翔艺术中心的展览海报

追寻自己心中的对象,坚守自已质朴的状态,分享自己真诚的情怀,在写生中感悟万物,在旅途中发现自我。——冯信群

我在绘画创作中追求质朴、厚重、永恒的精神感受,通过对物象的理解、概括,以单纯的形式语言来阐释物我关系,从而使作品释放內在的精神力量。——陈迪

……

还没有步入展厅,记者就在入门展览前言边的展示墙上读到了此次邀请展的29位参展者的艺术宣言,字里行间不仅可以读到他们对艺术的追求和理解,还可以感到在学院的艺术家们对生活报以的热枕和在艺术道路上的态度。

展览现场

高校是上海艺术家最为重要的集聚地之一,高校的艺术家们在服务于各自艺术教育本职目标的同时,立足艺术本体,潜心于最为广泛的艺术创作实践。他们承载着社会发展背景下艺术教育提升与文化传承的双重责任。上海自近代以来,就是开海派美术教育先河之地。1912年上海图画美术院(后来改名为上海美术专科学校)的成立,不仅掀开了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的第一页,也标志了具有现代美术教育理念的新型学校的正式诞生,从而构建了一个确立先进的美术教育体系、培养专门的美术人才,随之各种艺校如雨后春笋般崛起,使当时的上海成为全国之最,并迅速辐射到杭州、苏州、北京、南京、广州、重庆等地,中国美术教育也因此具有规模系列效应,产生了国际性的影响。

展览现场

展出现场

明年是上海美专成立110年,百余年之后,活跃在上海各大高校的美术教师他们对于艺术的追求有何变化,其艺术风貌又有哪些全新的展现?

在当天的第五届“学院中的学院”艺术邀请展,记者看到,展览集中呈现了上海地区包括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上海戏剧学院、东华大学等在内的多所高等院校艺术教师的百余件作品,较完整地展现了当代上海高校美术教师的群体艺术风貌。

据主办方介绍,此次展览正是基于当下上海高校艺术创作现况、发展契机以及城市融合条件应运而生的一项积极举措。展览以“学院中的学院”为名,也体现了他们的一种追求。

现场展出的朱刚戏曲人物画

从城市风貌的描绘到海滨渔村的刻画,从家居生活的关注到田园果蔬的记录,从传统戏曲的写意到当代笔墨的视觉表现……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此次参展的29位高校美术教师的艺术作品呈现出多元化、个性化的艺术风貌。其中,上海视觉艺术学院美术学院院长朱刚展出的《十五贯·娄阿鼠》等戏曲人物画刻画生动,知名美术家邵大箴曾评价:“朱刚刻画人物,吸收西画素描技巧,将形体塑造方法融入传统国画的笔墨之中,别有趣味。”

上海市群艺馆陈迪的海上客厅系列作品,呈现了各种各样的上海客厅风景,其中有时尚的现代装潢,也有乡下老房子里“恍若隔世”的真实场景。值得一提的是,这一系列作品,一改过去陈迪善用的黑白灰色调,画面显得更为明亮轻快。“或许也是我心境转换的的一种体现,我现在生活在上海,扎根在上海,想纪录当下上海的客厅状态,客厅是每家的门面,也是生活的缩影。它们集聚了一个时代的特征,也许过了一二十年回头看这些作品会更有意义。”陈迪表示,会把这一系列继续进行下去,作为自己一个长期的创作方向。

陈迪 《海上客厅系列作品》之一

艺术家王小双的《记忆之城》等作品从自我主观出发,创造出一些存在于脑海中的意象“怪物”。由一簇簇厚重的油彩堆砌出的高楼,有着近乎于浮雕质感的立体风格,它们表达着艺术家对现实世界的直观印象。“中国大多数城市在扩建后会变得很像,如果随便到一个二线城市,会发现感觉都一样:城市CBD中心的建筑群都长成一样,以前上海的建筑是老洋房,北京是四合院,但现在去看北京四环以外和上海中环以外的建筑是差不多的,都是那种摩天大厦。人们看到了城市,却看不到它原本的‘面目’。”王小双介绍说。

王小双 《记忆之城》展览现场

东华大学陈建辉的《乐土之三》将其对视觉文化的认识以及个性解析浑然天成的融入水墨之中;同济大学吴刚的《过境》以自身对水墨解读,从当下的视角展开个性化试验与探索,给人以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上海商业学院罗卫民的《花影》等一幅幅色彩斑斓、风格炫丽的油画作品,在油墨浓重轻逸交错的变化中,带给人一种新奇之感。

陈建辉 《乐土之三》

罗卫民 《花影》

此外,上海应用技术大学郑寒的《此山彼山》色彩斑斓,趣味盎然;华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王远的《万牲园》打破传统四边形的构图,自由而散漫;东华大学冯信群的《巴德岗老汉一》人物肖像刻画点到为止,神情自若;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倪巍的《摩天东上》勾画细致,装饰性十足。

郑寒 《此山彼山》

王远 《万牲园》

冯信群 《巴德岗老汉一》

同时一并展出的还有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苏岩声的《静空NO.3》、上海大学游帅的《吴淞江岸》、上海戏剧学院胡继宁的《绵绵瓜瓞》、复旦大学人文学院许德民的《纸墨春秋·天圆地方系列》、同济大学何伟《莫》、上海大学肖素红的《大陆漂移系列》等,他们均在各自的艺术创作中呈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

苏岩声 《静空NO.3》

胡继宁 《绵绵瓜瓞》

据介绍,此次邀请参展的艺术家多为在上海各大高校执教的博导、硕士生导师、教授等。与以往的几届“学院中的学院”展览相比,本届展览呈现了上海高校的艺术家最新的艺术探索。作为定期艺术展事,此次展览以探索、交流、多元平等、创新为导向,旨在构建一个上海高校艺术创作常态化的互动平台,并展示其最新的创作成果。展览组织形式宽松,作者思想各异,作品主题多样。

展览现场

地处南翔镇的翔艺术中心

“这次展览得到了嘉定区南翔镇的大力支持。”策展人罗卫民现场对澎湃新闻说,“南翔镇是一个因寺成镇的、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千年古镇,镇上至今还保存着修建于南朝时期的萧梁古井和五代北宋年间的寺院砖塔。明清以来,古镇更是名家辈出,包括明代嘉定四先生之一的李流芳、清代竹刻名家吴之璠、当代国画家陆俨少等风流才俊都来自南翔。近代以来,随着上海城市的崛起,以任伯年、吴昌硕等艺术大家为代表的‘海派’成为了中国近代以来最为重要的绘画流派之一。海派文化体现的是一种‘海纳百川、兼容并蓄’的艺术精神,在这样的背景下,除了传统艺术之外,我们把包括油画、水彩、装置和综合材料等在内的艺术门类带到南翔来,让更多的艺术家聚集到这里创作、展示,我觉得这对我们南翔镇文化艺术的发展是非常有意义的。”

据悉,此次展览由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人民政府、上海南翔智地企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翔艺术中心、上海市嘉定区南翔镇绘画艺术创作中心承办。展期将持续至2021年10月27日。

    责任编辑:黄松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