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圆桌|社民党德国大选险胜,但组阁主动权在自民党手中

澎湃新闻记者 闫颂阳 汪伦宇 实习生 朱家羲
2021-09-27 21:34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德国大选初步计票结果揭晓。根据据德国联邦选举委员会官网当地时间9月27日凌晨(北京时间27日中午)的数据,社民党获得25.7%的选票,位居第一,得票率较2017年的大选上升5.2个百分点。现任总理默克尔所在的联盟党获得24.1%的选票,位居第二,得票率较上届大选下挫8.9个百分点。绿党得票率为14.8%,排名第三,得票率较上届大选增加5.8个百分点。自民党、德国选择党和左翼党分获11.5%、10.3%和4.9%的选票。

社民党延续了近期民调的势头,在16年的“默克尔时代”即将结束时重回顶峰,但联盟党也并未失去继续执政的机会。

大选后各党将进行组阁谈判,取得一半以上议席的政党联盟可成功组阁。社民党和联盟党得票率差距不大,两党的总理候选人肖尔茨和拉舍特均表示希望领导组阁、出任总理。鉴于社民党和联盟党不太可能继续合作,德国有可能出现一个三党联盟政府:社民党、绿党和自民党,或联盟党、绿党和自民党。

就德国大选结果和未来的组阁形势、中德关系等问题,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采访了几位德国研究专家。以下为采访内容,以飨读者。

专家简介(按姓氏拼音排序):

丁纯:复旦大学欧洲问题研究中心主任,欧盟让·莫内讲席教授

胡春春: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欧洲研究”特色研究生班负责人

毛明超: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助理教授、北京大学德国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

郑春荣:同济大学德国研究中心主任

社民党策略正确,对手犯错,肖尔茨个人加分

胡春春:社民党此次“凤凰涅槃”,有社民党党内的原因,也有党外的原因。

第一,社民党党内一直有传统的左翼和想走中间路线的现实主义者的激烈矛盾。社民党总理候选人肖尔茨并不是党主席,社民党的双主席诺贝特·瓦尔特-博尔扬斯和萨斯基娅·艾斯肯走的是党内的传统的左翼路线。肖尔茨作为两届大联合政府(联盟党和社民党联合执政)的部长,又是现在的副总理,走的是一条代表大联合政府的中间路线。然而,这次社民党在竞选时停止党内的一切纷争,表现得非常和谐和团结,没有把传统的路线斗争带到外面去。

第二,社民党采取了非常正确的选战策略,以个人,也就是肖尔茨为中心,不讨论具体的议题和路线,使用了一个有些民粹色彩、但是很实际的方法:“肖尔茨担任过多年的部长,他是副总理,他是不是值得信任?”肖尔茨在整个竞选过程中也在使用这个方法,比如模仿默克尔的手势,告诉选民选择自己就是选择稳定的政治、稳定的风格,自己值得信赖等等。他并没有把具体的政治议题放在选举的中心,发出的信息都是“选我这个人”。

党外的原因主要是绿党和联盟党两方面。

绿党在4月份推出贝尔伯克作为总理候选人的时候,虽然她一度经历了民意支持率冲高的时期,不过当时观察者都知道,这种一时的热度不可能维持很久。一般来讲,选民一开始很兴奋,是因为看到一个政治新面孔,认为马上要出现一些变化,但兴奋接下来就会让位于对于政治新面孔的政治能力判断。随后贝尔伯克又出现了各种各样的丑闻,比如简历有问题、著作涉嫌抄袭等,这连累了绿党,使该党支持率迅速下滑。

虽然环境和气候是这次大选的德国人最关注的议题,但实际上绿党并没有从中获得所期望的支持。绿党这次大选得票率确实是在历史上很高,不过和之前的民调数据已经完全不可比。

联盟党的错误主要有四点。第一,该党参与大联合政府多年,让联盟党的很多支持者很不满意,觉得自己党派的特点逐渐模糊不清。

第二,联盟党总理候选人拉舍特有很多不当的举止(比如在洪灾灾区大笑等),以及政治应对不及时,这让人觉得他这不是一个很有力的候选人。

第三,联盟党最根本的问题实际上是默克尔,实际上她拖累了自己的党。默克尔多年执政的成功让很多人认同的不是联盟党,而是默克尔这个人。上一届大选很多人投联盟党的票,实际上他们投的不是政党,而是默克尔。当默克尔要退出的时候,这些票就未能留在联盟党党内。

第四点,基民盟和姊妹党基社盟(注:两党共同组成联盟党)内部不和,以及两党候选人之间的不和,也给选民的观感很差。

这次社民党胜选当然得益于自己的正确做法,但更主要得益于对手所犯的错误。社民党相比联盟党领先幅度不大也是有理由的。另外,在社民党、联盟党和绿党三个总理候选人之中,肖尔茨一直是得分最高的。可以说,肖尔茨自己的努力让社民党现在重新成为德国的第一大党。

毛明超:选举当晚我发现,许多德国人在看到社民党民调领先时都有松了一口气之感。我认为主要原因有下:

第一,默克尔和基民盟连续执政16年,已让选民产生心理上的疲倦。

第二,今年选战的突出特点是候选人的个人魅力在选民决定中的影响力开始高于政党及其执政纲领,德国大选从“选党”开始向“选人”过渡。在我聊过的德国人中,大多数人因为拉舍特个人的多次失态,对他的执政能力表示质疑。他在洪灾灾区的大笑与默克尔面对危机时的冷静和坚决形成鲜明对比,而肖尔茨则因为稳健的风格而被更多选民认为更能担当总理一职。

同时,社民党战胜基民盟并不代表德国社会向左偏移,假使看看其余各党的情况,左翼党正在5%的生死线上徘徊,但中间偏右的自民党得票率已超过11%。

和基民盟、社民党支持率总体下降一样,这一现象都是因为年轻选民的转向。基民盟和社民党正在失去年轻人,数据显示,30岁以下年轻人支持绿党和自民党的最多,基民盟的年轻选民大幅流失。和拉舍特“失宠”一样,政治人物的个人魅力,尤其是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的个人魅力发挥了很大作用,这可以从选举海报和设计和语言策略上看出来。对比今年的选举结果和竞选海报后可以发现,将明确的政策口号和候选人本人的个人形象结合起来的政党,更可以受到选民青睐,选民开始选择自己的“代言人”。

选民更关心社会保障议题

郑春荣:从议题上看,整个社民党似乎又回到了他们之前强调的社会公正等议题上。这并不是说社民党不提气候和环保,只是它更加突出了其传统上对社会政策的关切。因为这是最符合社民党特色的议题。

选后的一些民调也显示,决定选民投票偏好的首要因素就是社会保障上的主张。这跟德国社会近年来出现的问题有关,因为其社会不平等正由于疫情等原因在加大。现在不仅仅是原东德与原西德地区之间存在不平等,在西部也有一些薄弱地区,失业问题又浮出水面,一些传统的问题又回来了。

气候议题当然不是说不要了,但问题是绿党的气候议题在一些稳健派选民看来走得有点极端,担心绿党因为气候牺牲经济,一旦经济受影响,那又反过来阻碍社会问题的解决。所以虽然绿党在气候议题上更有特色,但德国很多老百姓难以全面认同它,因为不能做到经济和气候之间的平衡。

丁纯:社民党抓住了民心。由于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难民危机,以及近期的洪水、新冠疫情,德国人本身对就业、家庭、教育、贫富的关注度就在上升,这次大选结果显示德国政治风向是在相对往左转。默克尔虽然来自中右政党,但执政期间也在向左靠。社民党本身就关注这些议题,契合了民意。

联盟党和社民党联合政府中的很多社会政策,如最低工资等政策的引入,选民还是会记在社民党名下,社民党自己也在强调这些政策。

当前气候、环保在欧洲都是一个重要议题,受到重视。尤其德国年轻人或所谓的“默克尔一代”的确觉得气候变化是大问题。不过,德国人性格总体来讲比较务实、求稳,老年选民更注重经济发展与稳定。高举环保大旗求变的绿党今年大选最后也没成第一大党,这不仅与其推出的侯选人自身软肋有关,或许也与此相关。

组阁前景:主动权在自民党手里

胡春春:现在大选已落幕,如何产生联合政府陷入了一个极其困难的局面,不论是社民党还是联盟党,都在看自民党和绿党究竟如何“要价”,三边谈判是很困难的。今年不仅是两种三党组合可能性最大,而且这两种三党组合中间的有两个党是一模一样的。

现在所有的牌都在自民党和绿党手里。说得夸张一些,现在最“狠”的人是自民党主席林德纳。第一,2017年组阁的时候,他就已经让联盟党、自民党和绿党的组阁谈判破裂,这就是他手中的一个威胁。第二,林德纳对财政部志在必得,这点自民党和绿党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因为绿党要进行“绿色革命”,需要很多财力的支撑,而自民党反对国家干涉经济,要求降税。两党观念的距离不可以道里计。

假使绿党在和自民党的交易中让步过多,有可能会引起绿党内部的不团结甚至分裂,那样一来,绿党与社民党之间的交集还可在多大程度上得以成立?这里面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

现在肖尔茨和拉舍特都已经说自己有组阁权,接下来就是各个党派关门交易,情况难以预测。

毛明超:组阁主动权不在社民党,也不在联盟党,而在绿党和自民党手里,尤其是在自民党手里。

准确地说,看自民党这一次会不会和2017年一样,宁愿做反对派也不愿和绿党组阁。

按目前的局势,大联合政府(社民党与联盟党联合)虽然足够获得过半议席,但在选后采访中,拉舍特和肖尔茨的第一念头都是三党政府。对于两个式微的大党,再组大联盟无异于自杀:政策趋同,人员老化,并且继续给选民留下一潭死水的印象。正因如此,组阁实际上就是反选,看绿党和自民党愿意和谁组阁。

假使是三党联合的话,实际上是自民党和绿党先要进行组阁意向谈判,这两个党派磋商完了之后再来决定是跟哪一个大党联合执政。

倘若自民党和绿党要妥协,自民党肯定要向绿党在经济或社会议题上做一些让步。若自民党觉得自己让步过大,可能就不会再想向社民党再做其他让步,可能会倾向于“牙买加”联盟(联盟党、绿党和自民党三者的代表色与牙买加国旗的颜色相同)。现在这个组阁情况确实有“牙买加”的可能性,拉舍特并没有完全出局。

中德关系如何发展?

郑春荣:在接下来一段时间,德国将进入看守政府阶段。由于默克尔即将卸任,从国家领导人威望角度来说,德国在欧洲的风头会暂时被法国总统马克龙压住。

肖尔茨有一点好处,就是他和社民党的政见,特别是在欧洲问题上,相对其他几个党派和马克龙更接近。只不过他会在一段时间内受到社民党内左派的牵制。

在德国所有的主流政党中,社民党传统上对华算是最友好的。虽然来自该党的现任外长马斯为了突出自己的形象有很多对华的雷人言论,同时社民党的竞选纲领中也有一些对华不那么友好的表述,但总体来说,基于其历史和传统,社民党相对是对华最友好的,可以上溯到前总理勃兰特的时代。

假使社民党和自民党、绿党组阁的话,当然外交部长被绿党拿到后会对中德关系造成一些波动,会有一些对华内政和气候问题上的指责,但这总体上要远好于绿党全面执政的情况,这个时候就要看总理怎么控场。另外,一个政党在野时怎么讲与其参与执政时怎么做,也是两码事。

丁纯: 默克尔上任第一年也搞过价值观外交,但她很快就改弦更张,变得务实理性。记得当时一些德国官员和外交官也表示过,默克尔是一个学习能力强、懂得审时度势的政治家。她不是那种偏执、理念先行、使用火药味外交辞令的领导人。所以在她执政期间,中德关系有了很大发展。在她执政期间,两国还推出了中德政府磋商机制,这种机制德国只和中国等少数国家有。

现在种种因素导致中欧关系大背景比2003年双方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时候复杂了很多,欧盟将中国定位成了所谓的“合作伙伴、谈判伙伴、经济竞争者和体制性对手”。

这次德国大选中,包括社民党在内的多个主要政党都或多或少地提到了一些中国的内政和所谓“人权”问题。虽然社民党的肖尔茨尽可能回避了一些对华的指指点点,但在这个大环境下,各党在这方面的区别不大,只是有些走得远一点,有些态度更谨慎。因此短期来看,确实可以说,默克尔时代是中德关系的一个高峰,接下来不管谁上来,都要先有一个调整适应期来树立自己形象和定位。

新领导人短期内不可能有默克尔的威望,对中美欧三边关系战略看得也没有那么清晰,需要有时间来调整。

具体到肖尔茨,总体上他是一个比较务实的人。2015年他访华时我曾有所观察,感觉他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务实的、虽不苟言笑但也有一定亲和力的德国政治家。他在党内的站位也与当年的施罗德比较近,属于中左阵营中稍稍偏右一点的。

中德、中欧关系最主要的“压舱石”还是经济,德国是外向型、出口型经济,对中国的依赖较高。尽管中德关系肯定会有所微调,短期内中德关系不排除会有一定回摆,但是总体“压舱石”还在,我的态度是谨慎乐观。

    责任编辑:胡甄卿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