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是不是也得了“文字失语症”?

2021-09-29 07:3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是不是也得了“文字失语症”? 原创 Lens WeLens 收录于话题 #两把椅子 3个内容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网络流行语已经成为人们生活里离不开的一部分。

种种网络热词、缩写、互联网黑话层出不穷,人们张嘴就是“yyds”、“绝绝子”、“无语子”、“社交牛逼症”......一个热词过去了,总会有无数个“梗”还等在后面。它们翻新频率快、传播得更快,并且很多都被纳入年轻人的常用词里。

毫无疑问,这些词语更加直接,让网络交流更便捷简单。然而,“梗”也在不知不觉中吃掉了我们的语言,入侵我们的日常表达。形容一件事物的厉害除了“绝绝子”想不到其他词汇;表达对某人或某物的喜爱只会使用“yyds”;一句“懂的都懂”成了聊天时的密语......

这些俏皮话或许会带来哈哈一笑,但与此同时,那些语言中更复杂更细微的情绪,也被简单粗暴的词语替代了。语言中灵动的部分在消逝,人们说话越来越像,表达也变得更加单一,甚至出现“文字失语”的状况。

根据2019年,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2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6.5%的受访者感觉自己的语言越来越贫乏。今年1月,一个名为“文字失语者互助联盟”的豆瓣小组成立,如今已有超过15万小组成员。“文字失语”没有一个明晰的界定,通过小组介绍,可以理解为语言表达能力退化的表现。

在“万物皆可绝绝子”的当下,是否还有人能保持严密的文字组织逻辑和习惯,好好说话?而网络用语真的会让我们丧失自己的表达吗?

我们分别和那些经常/较少使用网络流行语的人们,进行了如下对话。

01

平时会用哪些网络流行语?

经常使用者:

@麻瓜(女,23岁,重庆,电影):

比较爱用能形象地传达自己意思、

好玩、幽默的网络流行语。

@菜菜(男,24岁,重庆,金融):

yyds,笑鼠(笑死),那没事了,

dddd(懂的都懂),集美(姐妹),

舒服子,好美子,乌鱼子(无语)。

较少使用者:

@今天应该很高兴 (女,24岁,浙江,电影):

会用kswl(嗑死我了),

嗑cp的时候很好用。

@Doris(女,24岁,江西,新闻传播):

yyds、夺笋(多损)、dbq,

身边朋友没有经常用的,所以用起来怪尴尬的。

@Xxer(女,24岁,湖北,金融):

会用汉字表达“永远滴神”。

02

什么情况下使用?

经常使用者:

@麻瓜:

很多流行语都跟表情包、meme融在一起,

很容易在聊天中使用。

流行语的含义,是根据情境理解的。

所以我只跟朋友用这些,因为他们不会会错意。

@菜菜:

跟亲密朋友聊天的时候。

工作场景还是不会用的。

引起懂这个梗的人的共鸣,

重要的是对方能否接住这个梗。

@马玉兰 (女,25岁,陕南,社会学):

非正式关系,非正式沟通,非正式场合,

总而言之就是“非正式”使用。

@。(女,25岁,山西):

刷b站弹幕,在网上留言评论,

跟朋友开玩笑的时候。

较少使用者:

@今天应该很高兴:

发出夸张的赞美!

口头不会用。

@Doris:

会用dbq,因为很简洁,

打“对不起”反而会有点正式。

不一定局限在聊天,有恰当场景都会用。

03

为什么会

使用这些流行语?

经常使用者:

@马玉兰 :

简洁。比如“绝了”,这个词虽然很没文化,

但可以简单地表达我的意思。

同年龄或共同语境的情况下,对方也可以理解。

@。(女,25岁,山西):

一说出来都能听懂并且能使人开心。

有很多梗是明显北方味儿的,

比如卧室嫩叠,张美玉,铁汁,集美。

抛出去如果对方不懂就解释一下,

得声情并茂地解释,不然包袱容易掉地上。

较少使用者:

@澈澈儿(女,23岁, 湖北,新闻传播):

纯属跟风,怕落后潮流,为了融合群体。

我本身不太喜欢这种偏娱乐化的表达,

但复制的时候,又会觉得很方便。

@Xxer:

第一是知道了这个词。

第二,倒不是因为看到别人都在用,

有的时候确实情感到了,就是该用了。

04

会去追流行语的潮流吗?

经常使用者:

@麻瓜:

有些梗会在微博、豆瓣形成病毒式传播。

我觉得有趣的就会学。

@菜菜:

说话后面带个“子”。

一开始我完全get不到啥意思,后来逐渐接受了。

它就是没有任何意思,是一种有趣的废话。

最近很喜欢废话文学。乐趣在于,

需要思考一下才能get到这废话废在哪里。

@马玉兰:

不会刻意用,但会主动了解。

@。:

喜欢的就会用,不喜欢的就略过。

不用“绝绝子”,没情绪,像饭圈夸赞机器。

缩写(yyds、awsl)不用。会用“Dei”(对)

因为说“dei”嘴巴是咧开笑的,用着开心。

较少使用者:

@澈澈儿:

我的专业需要去传播,

想要大家点进来看,就需要理解网络用语。

但用不好会适得其反,所以也不常用。

@Doris:

虽然不常用,但觉得要了解流行语是啥意思,

不然会有一种跟不上时代的焦虑感。

05

让你反感的流行语...

经常使用者:

@麻瓜:

“绝绝子”这种有点反语法的东西,

我就很yuě(表示反感),

但“yuě”就比“反感”更强烈,有一种动势。

我不用“绝绝子”,不过身边朋友有在用的。

这种时候,只希望这个潮流快点过去。

@马玉兰:

暂无,但我不喜欢因为屏蔽了一个粗口,

不得不把其他词汇变成粗口的现象,

比如“伞兵”。

@。:

“高质量XXX”,丑丑的、太油了。

较少使用者:

@澈澈儿:

不喜欢为了跟风而跟风的流行语。

比如“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有什么意义吗?

最大的意义就是每到秋天可以用来营销。

@Doris:

叠词还加“子”不太符合我的“气质”。

但我们专业平时追的热点比较多,

对这些现象也会更包容。

@Xxer:

我都无所谓,也不关心它。

06

怎样看待网络流行语的使用?

经常使用者:

@菜菜:

我的态度就是:我想用就用,我喜闻乐见

你不喜欢,你算老几?

@马玉兰:

1.接受编入现代汉语,觉得这是语言演进的一种。

2.但要区分场合,比如缩写一旦成为趋势后,

久而久之,人就用二进制、0和1交流了。

可能这个过程会长达几百年,但要早做准备。

较少使用者:

@澈澈儿:

流行语红极一时之后就会过去。

但它们高度浓缩、很情绪化、碎片化,

不利于深度思考和逻辑化表达,

不可避免在思维上形成非黑即白的对立。

最后不可避免地被“话语”操控。

@今天应该很高兴:

没有什么态度,用就用吧。

yyds,nsdd,不会有人天天挂在嘴边吧?

这几个英文字母发音比说中文还麻烦。

@Doris:

没必要深究,非得上升到亵渎传统文化和汉字。

不知道对年纪更小的人影响大不大,

但我觉得用起来会更轻松,显得大家有共同语言。

@Xxer:

我不是很支持。

有些缩写我自己都看不懂,更不要谈年纪大的。

太复杂的缩写,还不如打汉字,简单明了。

07

你经历过“文字失语”吗?

经常使用者:

@麻瓜:

说自己失语的人,我不太理解。

失语,到底是什么呢?表达不出自己心里感觉到的东西?

但表达本就不是人人都很擅长的事。

“失语”,有点矫情,跟内卷一样被滥用了。

我自己会写日记、多读书,把“跟人聊天”和“自我表达”区分开。

@菜菜:

网络流行语让聊天更加符号化,

越来越不会有逻辑的表达,

只会寻找符合当下情境的流行语。

也许是一种表达的退化。我现在就只会“乌鱼子”。

较少使用者:

@澈澈儿:

我理解的“失语者”是缺乏自我的说话体系的人,

只会用媒体给你造的词,

或者某个群体的共同语言,没有自己的思考。

@今天应该很高兴:

写多了影片宣传稿之后,就很难写正经的影评了。

有时间看书之后,写作的能力就会恢复很多。

@Doris:

每个人都会有“文字失语”吧,

追星不是只会“啊啊啊”嘛,我也会。

但谈“退化”得有个参照物,没准一直都这样。

可能还是书读得少。

@Xxer:

我就经常文字失语啊,

脑子里想明白,没有办法用语言表达出来。

有的时候确实表达得,没有什么逻辑了已经。

08

“文字失语”是什么导致的?

经常使用者:

@麻瓜:

跟在社交网络花费太多时间有关。

社交网络大部分是在跟人聊天,没时间打太多字,

也知道没人会看你的小作文。

没有真正的“自我表达”,也没有接触到别人的“表达”。

@菜菜:

我想质疑一下“文字失语“这个概念,

是不是默认了非正式文字表达只能有一种范式?

在线聊天需要有说话的范式吗?

网络流行语的作用其实是消解一种大家早就习惯的说话范式。

@。:

越常使用网络流行语,越会陷入文字失语吧。

不抖包袱不抛梗,可能都不知道怎么开口。

越抖梗越失语,说不出来也只能抖梗了。

较少使用者:

@澈澈儿:

“失语”就是在基本交流中,

大家更倾向用模糊的概念去表达一切,

好像差不多就得了。

@今天应该很高兴:

我觉得可能跟大家

写多了字数上限为140的内容有关。

@Doris:

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语言风格,

只不过在这个阶段而已,不能说就是文字失语。

感觉不是因为网络流行语才失语。

没有它可能还是会失语。

@Xxer:

我不用网络流行语,但是我也会文字失语。

只要你自己逻辑思维清晰,怎么用网络流行语,

也不会出现文字失语的情况。

网络流行语的出现,离不开时代和语境的变化。它们具有互联网式的娱乐色彩,并且确实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人们的表达方式。

然而,这种快速、简单的语言形式也在消解着我们的正常表达。对流行语的过度依赖,不失为一种思维上的懒惰。如果所有表达都以网络热词替代,套进一种单一的范式里,最终会使我们忘记语言原本的丰富性,成为“文字失语者”。

当我们被卷入网络流行语的洪流时,或许也要偶尔抽身,思考一下如何才能不丧失更优质的表达。

文中配图来自《凪的新生活》《欢乐时光》《比海更深》《写不出来~编剧吉丸圭佑的没有条理的生活~》《小小食杂铺》

采访:藏獒、橘猫(实习生);编辑:包子,影子

⚪️

你也有文字失语的经历吗?

【两把椅子】

有些时刻,人们会因身份和立场的不同而无法和解。

不同的身份,就像是坐在不同的椅子上,它们可能无法被摆放在同一个空间里,带来一场心平气和的对话。

在#两把椅子#栏目,我们希望创造一个空间,让两把不同的椅子面对面,建立起沟通的可能。只有对话,才有可能理解。

原标题:《你是不是也得了“文字失语症”?》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