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轻小说”何以成为网文界新宠?

澎湃新闻记者 夏奕宁 实习生 王瑜
2021-09-28 17:31
来源:澎湃新闻
异次元 >
字号

对很多读者而言,轻小说的世界有如乌托邦,为他们筑起远离现实的避风港;对一些作家而言,轻小说则是一次全新的尝试;对网文市场而言,轻小说是一片等待挖掘的蓝海。

本期陕西北路网文讲坛就以“轻小说”为主题开启了新的篇章——聊聊网络文学创作中的“轻小说”。阅文集团轻小说代表作家枯玄、资深主编绿豆和上海青年作家吴清缘共聚一堂,畅聊创作经验,并且就就中国轻小说的发展现状、发展特色等话题展开了讨论。

从左至右:吴清缘、枯玄、绿豆

轻小说在中国“超进化”

拥有着多重身份的枯玄,不仅是阅文集团品牌作家,上海网络作家协会会员,还是原创视频UP主。他的包括《我在异界插个眼》《仙王的日常生活》《修真界唯一锦鲤》在内的多部作品点击已超过千万。在他看来,“轻小说就是使人看得轻松,写得轻松。总结来说,就是相较于深刻的严肃内容,轻小说在内容上偏向轻松愉悦的风格。”

《修真界唯一锦鲤》

而对于阅文集团主编彭继侠(网名绿豆)来说,万物皆可轻小说,无论是任何背景,也无论是何种题材,只要整体表达风格轻松都可被归为“轻小说”。作为资深主编,绿豆培养了诸多网络文学人气佳作和新人大神,对网络文学各领域也都有深入的研究,从事十年网络文学内容工作的他,对网文受众的属性也有着明晰的认知。

他指出,轻小说的兴起离不开时代的发展与年轻人喜好的变迁,“现在年轻人生活条件变化了,他们的表达方式和诉求也发生了变化,他们不需要苦大仇深来去刺激他们奋斗,而是更偏向于一些日常生活化的互动来弥补现实生活中的落差。现在轻小说的读者和当代年轻人有很多共性,他们在阅读时很容易产生共鸣。”

谈及轻小说的特色,枯玄坦言,无论什么形式的的优质小说都有被搬上银幕的可能,“而轻小说因为对话较多,更像是一个天然的剧本,非常适合漫改,但最终决定其能否被改编的最大要素还在于它故事和内容本身。”

彭继侠(网名绿豆)

枯玄和绿豆观察发现,现在中国的轻小说发展实际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呈现“超进化”的特质。轻小说源自日本,在欧洲也盛行一时,在中国经历了本土化改造,例如增添了很多“修真”“仙侠”类独属于中国的元素。轻小说的读者群体多是伴随着各种新鲜事物刺激成长起来的年轻一代,他们的包容性也相对更强,这也推动着轻小说不断推陈出新。

比如,以前的轻小说偏日式对话,而在当下这种包容而又快节奏的竞争空间中,写轻小说的中国作家现在会更注重人物、内容上的提升,不断推动剧情塑造。甚至还出现了一种类似“恋爱日常”的轻小说新题材,是以情感推动剧情发展,这也与以往以矛盾冲突带动剧情发展的网文写作模式产生了很大的不同。

消除刻板印象,轻小说也能写现实主义

在创作上,枯玄也有一套自己的独家诀窍。开新文之前,他会提前构思,在平时的创作过程中,注重通过不断地挖坑来制造悬念。而当灵感枯竭时,他有时会去睡一觉,利用梦中的灵感来构思情节。枯玄认为,写轻小说最重要的是有放松的心态,“你得自己开心起来,才能写出开心的东西,你要是自己感觉情绪不对,就不要写了,不然的话,你写出来东西也肯定会是低落的。”

枯玄

“心态要放平”,是枯玄想给一些刚刚步入作家行业的朋友们的建议。经历过读者的“评论风暴”,他深知随着作品吸引到的粉丝越来越多,有些粉丝可能会“指点江山”来满足他们内心期待。对于这一点,绿豆和枯玄都表示非常理解,读者会对书中的某些人物或情节产生特殊的偏好抑或是憎恶,恰恰也说明了读者的投入与认真,只是这种情绪代入偶尔会以“发泄式”的恶评出现,作者可以虚心接受合理的建议,但还是要以作品本身为主,“如果大家一旦打破了前面设定好的情节,后面就肯定会出现问题。”

近年来轻小说不断成长,但在传统文学界还是会遭遇一些偏见。对此绿豆认为,只有百花齐放才能创造更多可能性,要尊重每个群体的喜好,尊重年轻人需要释放的东西。枯玄则提出,没有必要形成所谓的鄙视链:“有人会觉得我们写得不够深刻、严肃,希望他们能放下偏见吧,再努力了解一下。既然轻小说在年轻人里能有一定的接受度,说明它就应该是值得被推崇和研究的。”

枯玄期待着能够建立起一个桥梁,促进彼此的沟通和交流,从而消除外界对轻小说的刻板印象。 “现在完全可以用轻小说的形式写一些现实主义题材,这样的形式可能还更容易让年轻人接受。” 对于轻小说的发展,他也很有信心,“希望会有越来越多优秀的轻小说作品能被制作成影视、动画……并且走向世界。”

    责任编辑:张喆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