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党史故事 扬巾帼之志 | 张海迪 轮椅上的梦

2021-09-26 19:5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用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建德市妇联开展“学党史故事 扬巾帼之志”

千鹤女儿学党史主题宣讲活动,

讲述党史中的光辉女性故事,

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党史,

分享张海迪的故事

张海迪被誉为身残志坚的一代楷模,自学成才的著名作家,出版了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绝顶》、《天长地久》,散文集《鸿雁快快飞》、《向天空敞开的窗口》、《生命的追问》、《我的德国笔记》等,翻译了《莫多克——一头大象的真实故事》、《丽贝卡在新学校》等外文著作。她现任中国残疾人联合会主席。

她用顽强的意志粉碎了医生对她生命长度的预言,她被誉为“八十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

张海迪,1955年9月出生于济南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拥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快乐而活泼,成天蹦蹦跳跳跑来跑去,似小燕子般到处飞翔。1960年一个明朗的早晨,玩具室里刚上完一节课,张海迪和小同伴们嘻笑着朝门外跑去,忽然她跌倒了。从此,张海迪双腿丧失了知觉。

张海迪患的是脊髓血管瘤,最后高位截瘫,当年,医生们一致认为,像这种高位截瘫病人,一般很难活过27岁。

患病的张海迪无法像健康孩子那样在学校里学习,她只能在家里学习。张海迪学拼音,学查字典,学一个又一个生字。她趴在床上,用胳膊支撑着身体抄书,学完了一本又一本小学课本,没有人催问,没有人检查督促,更没有考试。她还练素描、学写生、临摹名画、学会了识简谱和五线谱,并能用手风琴、琵琶、吉他等乐器弹奏歌曲。

1970年4月,张海迪跟着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父母,来到没有电灯和自来水、生活十分艰苦的农村生活。她发现小学校没有音乐教师,就主动到学校教唱歌,课余还帮助学生组织自学小组,给学生理发、钉扣子、补衣服。

当看到当地群众因缺医少药带来的痛苦时,张海迪便萌生了学习医术解除群众病痛的念头。她用自己的零用钱买来了医学书籍,努力研读了《针灸学》、《人体解剖学》、《内科学》、《实用儿科学》等书。为了认清内脏,她把小动物的心肺肝肾切开观察,为了熟悉针灸穴位,她在自己的身上练针体会针感。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终于掌握了一定的医术,能够治疗一些常见病和多发病,在十几年中,为群众治病达1万多人次。

保尔·柯察金和吴运铎的事迹给了张海迪极大的鼓舞,她决定走文学创作的路,用自己的笔去塑造美好的形象,去启迪人们的心灵。

1981年,张海迪的事迹开始受到媒体的关注。当年12月29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报道了张海迪身残志坚、勇斗病魔的事迹。1983年3月1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刊发了《是颗流星,就要把光留给人间》一文,再次重点报道了张海迪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3月7日,共青团中央授予张海迪“优秀共青团员”称号,全国妇联授予她“三八红旗手”称号。全国上下掀起了一股“向张海迪学习”的旋风。

在鲜花、掌声和赞誉的包围中,张海迪面临人生道路上新的抉择。经过深深的思考,她认为:生命的最终意义是要努力实现在精神上的追求。

1985年,张海迪投入长篇小说《轮椅上的梦》的创作,这一写就是五年。由于长时间坐在轮椅上,导致她身体多处长了褥疮,长时间用胳膊支撑身体,她的衣袖磨破了一只又一只,肘关节的老茧掉了一层又一层。

1990年,《轮椅上的梦》出版。紧接着,张海迪又开始创作第二部书《生命的追问》。这本书出版后,连续印刷了十次。张海迪感慨道,“作为一名作家,还有什么比读者喜爱你的作品更能让你幸福的呢?”

2008年11月,张海迪当选为中国残联第五届主席团主席。她说:“我要振奋精神,让自己的精神飞翔。我也希望在困境中的残疾人兄弟姐妹要有信心,生活正在改变,一定会越来越好……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为残疾人拥有更好的生活贡献自己的力量。”

原标题:《学党史故事 扬巾帼之志 | 张海迪 轮椅上的梦》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