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不靠转移杠杆风险去库存

2016-05-09 19:28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时隔四个多月之后,权威人士再度发声中国经济。5月9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权威人士谈当前中国经济的文章。在这篇长文中,权威人士对今年一季度的经济表现,进行了全面、辩证的解读,并对当前股市、汇市和楼市等热点问题进行了政策定调。

关于楼市,该权威人士表示:“房子是给人住的,这个定位不能偏离,要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而不应通过加杠杆‘去库存’,逐步完善中央管宏观、地方为主体的差别化调控政策。”这一阐述起码涵盖三层意义。

其一,房地产的核心政策诉求依然是满足民生需求,而不是满足投资(或投机)需求。这预示着在有序加大保障房供给的同时,未来针对购买首套房的刚需人群,包括信贷在内的政策优惠仍将持续。这些政策均可从根本上体现房地产的民生属性。而针对二套房或多套房的房贷政策,未来则有可能相对收紧;差别化的房产税政策(首套房与二套房和多套房之间),未来也有可能会尝试全面推行,以抑制当前部分城市房地产过热的投资(投机)需求。

其二,房地产“去库存”应是一个渐进的、以软环境构建为支撑点的过程,而不是急切的、以加杠杆为特征的“去库存”。这不仅表明当前决策层已意识到加杠杆“去库存”的风险,而且也在担心地方政府重复既往的土地财政依赖。因为,强调“通过人的城镇化‘去库存’”,本身就是鼓励地方政府加强包括创业环境、科研人文、教育医疗、绿化环境等在内的软环境建设,通过制度创新,让地方政府构建起更适宜创业和就业的土壤,提升地方教育医疗和绿化环境的水平,让地方变得更为适合宜居。

这样的房地产“去库存”才是健康、可持续的,也才是不会带来隐患的。否则,一味任由地方政府通过加杠杆“去库存”,不仅会固化地方政府的土地政财依赖,而且极有可能会因此堆砌起系统性金融风险。

其三,针对不同地区的房地产调控,可能会实施差别化的调控政策。在整体防范新一轮杠杆式“去库存”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之下,针对不同地区的财政现状、房价表现,未来将实行包括房贷在内的差别化政策。具体而言,针对近半年来房价持续疯涨的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未来的房贷政策将相对收紧;而针对房价持续萎靡的部分三、四线城市,尤其是财政收支严重失衡的部分中小城市,未来的房贷政策则有可能保持现状,或配合产业政策再进一步适度放宽。

为什么说,保持或适度放宽三、四线城市的房贷政策,未来有可能在配合产业政策的基础上实施?这同样是担心部分城市高杠杆去库存所带来的风险。因为,归根到底,没有产业基础、没有人口集聚的房地产去库存,只能是短暂的,只能是风险的转移(从地产商和银行转移到个人),而不是基于激活内生需求的市场自然消化。

总体而言,此次权威人士针对楼市的发声,尤其是针对加杠杆“去库存”的警示(假如搞大力度刺激,必然制造泡沫,这个教训必须汲取),给未来中国楼市乃至中国经济的健康可续发展,初步明确了方向和路径。

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调控,在强化其民生属性的核心政策诉求下,未来整体依然将坚持市场化的调控方向。楼市去库存未来也必须是渐进的、风险可控的、以激活内生需求为核心抓手的,而不是急切的、不计后果的、大搞杠杆风险转移式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