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如果鲁迅开餐厅,你会去吃吗?
如果鲁迅开餐厅,你会去吃吗? 原创 饱弟 福桃九分饱
今天,我们要聊一家谁也没去过的餐厅。
店址不详,电话查不到,不知店主手机号,餐厅哪一年开的?谁也不知道。
我们只知道,这家餐厅为一个人而开。
店面长什么样呢?大概像他生前最爱去的北京广和居饭庄一样,是座小小的四合院吧。
这家店隐形的主人,是今年一百四十岁的鲁迅。
许多年来,我们老以为鲁迅只是愤怒的、孤独的、以匕首投枪精神为食的一个人。其实,他很爱吃,而且是常下馆子、会吃会做,品味不低的一个食客。
所以一家属于他的餐厅,最好依照他的品味来营造——
院门前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另一株还是枣树。两扇门并不大,跨进门槛,抬头便见小小影壁上,挂了“周动轩”的铜招牌。
三个字是鲁迅手书,大概要从《学生与玉佛》的手稿里找——只要他没拿那张纸包油条的话。这是他的笔名之一,起名除了用他文字,哪还用假手他人?
▲鲁迅手稿
招牌下面,另有一块小路标向左指,也写着鲁迅手书“迅行”二字,唯恐食客们腻歪在门前,“今天天气哈哈哈”说起来没完,挡住他人路径。
顺路标向左,便绕进了东西长,南北短的院子。大门东边是厨房、西边是库房,时时飘出爆炒酱焖、风鸡腊鸭的香气——这家馆子,一定正。
南屋是喝酒的地方:一个曲尺形的大柜台,柜里面预备着热水,可以随时温酒,唯一不同于咸亨酒店的是,柜里添了放酒的冰箱。
▲绍兴的咸亨酒店
© 图虫创意
当然,侍者的面色也比咸亨小伙计要轻松和善些。如今已不分短衣帮和穿长衫的(而“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人”今天也多了),所以愿意靠在柜上喝,还是去两边板壁隔出的雅座,要酒要菜,丰俭由人。
酒主要是绍兴黄,不掺水,人民币十块一碗,白干、葡萄酒、五加皮、白兰地也有。
至于下酒物,无非茴香豆、盐煮笋、大红袍(盐炒花生)、冻肉、油豆腐、青鱼干、熏鱼头之类,愿意自带茶干酱肉河虾一类下酒的,也不拦着。
▲茴香豆
© 美食台
叫菜也可以,由后面的厨房端进来,尤其推荐的,是一道“软炸肝尖”,用猪肝尖切片,盐、料酒、味精腌一下,挂鸡蛋糊,油炸两次,吃起来又酥又嫩。这道菜,别的馆子里见不到,要不是鲁迅爱吃,我也没听过。
南屋酒菜的价钱普遍不贵,北屋才是摆宴吃酒的地方,价码更高,也比南屋显得阔气、热闹许多。只是,菜色依然不名贵,鲁镇福兴楼一元一大盘的清炖鱼翅,自然是不卖的。
至于招牌菜,大概就是鲁迅日常的食单:
京菜一定要有,而且做得好。广和居的潘鱼、炸虾球、三不沾,致美楼的活鱼四吃,乃至炒肉片、炸丸子、酸辣汤一类简单饭菜,无有不备。
酱爆鸡丁要用黄酱,下猪油爆炒,一定要嫩如豆腐,炒腰花要两口锅做,一口锅里焯好了,迅速捞起飞到下一锅里炒,这样才脆嫩。
© 图虫创意
辣菜也要有,为了爱吃辣椒的迅哥儿,怎么不得来几道暖身醒神的!
梅菜扣肉要加辣,他当年就拿这个招待过胡适,把刀客特·胡吃得满头大汗欲罢不能,还让人家试试他独创的吃辣椒提神法。
四川辣鱼粉皮,他跟郁达夫不知吃过多少来下酒。这道菜虽以“四川”为名,实际川菜并无此一味,是北京人用干辣椒做出来的。
至于家乡菜,马兰头、绍氏虾球、清汤越鸡,不可一日无此君。蒋腿不蒸,用他招待日本朋友的法子,干贝清炖了蘸胡椒吃。
河鲜不可少,尤其是螃蟹,毕竟“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这句话是他说的。大概也不会有第二个人,会在《论雷峰塔的倒掉》里,能把法海写得勾人馋涎:
秋高稻熟时节,吴越间所多的是螃蟹,煮到通红之后,无论取哪一只,揭开背壳来,里面就有黄,有膏;倘是雌的,就有石榴子一般鲜红的子。先将这些吃完,即一定露出一个圆锥形的薄膜,再用小刀小心地沿着锥底切下,取出,翻转,使里面向外,只要不破,便变成一个罗汉模样的东西,有头脸,身子,是坐着的,我们那里的小孩子都称他“蟹和尚”,就是躲在里面避难的法海。
▲“蟹和尚”长这样
这段话自有高人誊写下来,装裱成轴,悬在北屋墙上,食蟹时不忘举头观看,味胜陈绍香醋远矣。
要想吃顿热乎乎的家常饭,自有一套奉上:红烧鳜鱼、芽菜炒肉丝、萝卜排骨,清炒菠菜鸡毛菜,都在他的平日食单上。
▲由此可见许广平先生的手艺了!
主食尤其丰富,广和居的烤馒头、丰泽园的银丝卷,最不可少的,是他与周作人、齐寿山常吃的清汤大碗牛肉面,甚至有乌老鸦的炸酱面!当然不用真乌鸦肉,以带皮鸽子肉代之,想必味道不差。
唯一确定没有的,是福建菜——什么都吃得的鲁迅,唯独一直对闽菜不太感冒。福建朋友不要生气,先生在厦门任教时想必吃得很好,不然是没有气力为一棵相思树,与拱树的猪搏斗的。
虽然饭菜足够丰盛,但没人愿意在这儿吃完饭就走。
向东还有一个小门,通向一座院内,许多来客甚至不为喝酒,而是径往此处,消磨一个白日。
小院内百草丛生,有一株高大的皂荚树,墙根里藏着低唱的油蛉和弹琴的蟋蟀,何首乌藤和木莲藤交错攀爬在墙上,夏天有鸣蝉黄蜂,冬天有麻雀和张飞鸟。
它像百草园,却不叫百草园,也不会有人蠢到把这个名字再安它头上。
▲大约是这样吧,但不是真正的百草园
© 图虫创意
院子的北面是一间大屋,里面有几张八仙桌,算是茶座,中间一张大长桌上陈列着各种点心,可以买了端去茶座上吃喝。茶叶可以自带、可以现点,反正好茶粗茶都有,享用哪一种,用鲁迅的话说,看有没有工夫了。
▲鲁迅故居
© 图虫创意
屋里屋外都有茶座,可以随意,唯独里间书房,端着点心是不能进的,须得出门洗净手再入——旧书架上摆着种种线装书,大概有些石印的《山海经》,绣像本的《西游记》《荡寇志》之类,翻书时,里面会飘出一张小孩儿描红的荆川纸来。
此处有些什么点心呢?
北京稻香村的饼干是必备,不是今天的稻香村,而是1926年关门的那家老稻香村——当年鲁迅吃甜食牙痛,看完牙医还忍不住去买一包的饼干,不知得有多好吃。
还有精制的羊羹,毕竟让先生吃到牙痛的就是它!他大半夜忍不住朵颐的柿霜糖,也要给大家带来。
▲柿霜糖是河南荥阳特产,据说长这样
© 大象网
萨其马必须是每条根根分明,掰开能拉出糖丝,嚼起来脆生生的——不管他弟弟周作人再怎么嗤笑北京点心,这也是他跟儿子都不舍得分享的宝贝。
▲小白象与小红象
也许,还有他笔下为魏连殳准备的闻喜煮饼,香甜又充实的味道,他平日一定爱吃。
大概还有法国面包坊卖的奶油蛋糕,他在北京任教育部佥事时,一发工资就跑去买二十个回家,主要给母亲吃,他自己也吃些。
还有一种少见的点心,白薯切片,拌上鸡蛋、面粉一炸即可,后人把这种点心叫“鲁迅饼”——那是他的元配夫人朱安为他发明的,却没有多少人知道。
▲朱安(1878~1947)
不知在小院里享用茶点的人们,会不会从每一碟里,读出他一生的故事。
这家只存在于我们脑海中的餐厅,大概就是这样吧。
不必豪奢,但也足够多彩,多彩到我们为隐形的主人庆幸,他横眉俯首了55年的人生足够有趣,也享受过一个妙人应得的福分。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平面设计师、影迷、食客、闰土的朋友迅哥儿、小刺猬的爱人、小红象的父亲小白象,鲁迅先生,今天一百四十岁了。
在他离开的八十五年里,人们想过许多办法,纪念他不曾过的每一个生日。
曾经有人将他当作一面旗,也有人当他是一尊神。可当那个有肝胆有才情、有生趣有脾气的男人,至今仍在我们心头鲜活跃动时,是旗是神,已不那么重要了。
我们愿意为他盖一家“餐厅”,因为他的一生值得,就像他值得一座丰碑、一座公园、一座高山那样。
先生,生日快乐。
© 沙飞 摄
参考资料:
[1]二毛.民国吃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2.
[2]薛林荣.鲁迅的饭局[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3.
本文图片部分来自网络
灵感来自蔡澜先生随笔《大辣辣》
✏
作者 - VJ
设计 - 饱主任
编辑 - VJ
原标题:《如果鲁迅开餐厅,你会去吃吗?》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