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场穿越千年的洛阳水席,遇见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

2021-09-25 14: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一场穿越千年的洛阳水席,遇见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 原创 jojo 了不起的匠人

中国人对吃食的热情与讲究,遇见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诞生了令人惊叹的洛阳水席。

《登场了!洛阳》第二集复原主题,将视角落定在一场瑰丽恢弘的神都夜宴。以纷繁华丽的菜品、霓裳摇曳的舞姿,复刻一场宫廷夜宴,以电影般的场景质感,试图接近大唐气象。

宫廷御宴的真谛,在于表达大唐“万国来朝”的仪式感与煌煌排场。拿烧尾宴来说,最富盛名的一席烧尾宴,多达58道菜品,网罗山珍野味和最先进的烹调方式,堪称是一场华丽的炫技表演。然则我们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发掘和继承其中优质的部分,考量一场宴席中菜品如何布局,如何应时就令,如何编排空间时序,如何顺应当朝仪礼。

这是回溯传统,滋养当下的意义。

洛阳水席名称的由来,一说菜品以汤水为主“无汤不欢,无水不席”,二说上菜时序如行云流水般,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2008年洛阳水席制作技艺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迄今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宴之一。

洛阳水席由二十四道菜品编排而成,分为前八品、四镇桌、八大件、四扫尾。

前八品是荤素三拼的冷盘下酒菜,酒过三巡,上热菜,每一道大件随着两道中件,所谓“带子上朝”。最后是四道压桌菜,其中的鸡蛋汤又称送客汤,以示全席已经上满。

先凉菜后热菜,最后上汤品的节奏,在现代宴席上也沿袭下来。

在古代,二十四节气作为先民用以规定时序,指导农耕的重要民俗之一,在菜品创意上也有所体现。

比如洛阳水席中的生进二十四气馄饨,“花形馅料各异,凡廿四种”,每一种都对应一个节气,一场宴席展现了四季风貌。

更多关于洛阳水席的创意与讲究,将在与洛阳水席传承人姚炎立老师的对话中呈现。

talk time

对谈时间

匠匠

您是怎么对古代饮食文化感兴趣的呢?洛阳水席在我们饮食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如何?

姚炎立:洛阳是13朝古都,有4000年的建城史,1600多年的建筑史,还有100多位皇帝在此君临天下。

洛阳有得天独厚的文化遗产、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我们是专营唐朝宴席,就是大家所说的洛阳水席。

唐朝是古代非常强大的一个朝代,作为洛阳人,我觉得有义务和责任对洛阳传统文化进行发掘和传承。

洛阳水席是中国烹饪的活化石,2008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宴。自古以来我们国家有1000多套宴席,只有这一套宴席被国务院认定,这是非常了不起的一件事。

匠匠

节目中还原的神都夜宴菜品,与我们现代饮食最大的延续性和区别在哪里?

姚炎立:唐朝人喜欢,那么1000多年以后的现代人也喜欢,因为它是宫廷御宴,十分讲究工艺,而且能够从一个侧面展示咱们大唐的文化内涵,也备受后人的关注。

其实唐朝的烹饪手段和调味倾向大部分都已经延续下来了,只不过由于历史发展的局限与现在有所差别。

比如唐朝是不允许民间宰牛的,宴席上自然不会出现牛肉。另外,热炒方式也不是特别普及,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烹饪用植物油(主要是麻油)的缺乏,所以蒸煮、炙烤、生食倒是最主流的方法。

还有一点古人是特别讲究的,就是五味调和。所谓五味就是酸、甜、苦、辛(辣)、咸。五行五味与五脏是相对应的。在一场宴席的菜品安排上,也会讲究五味的协调。

匠匠

您为了还原节目中的神都夜宴,都做了哪些准备?一套夜宴菜品,要花多长时间?

姚炎立:你要说准备,可能从2001年就开始了。

20年来,一直专注于研究各种史料,以及留存下来的信息,就是想要复原真实的唐朝宴席。包括这次节目中展示的神都夜宴,是标准的洛阳水席,让大家能穿越千年,感受盛唐气象。

而烧尾宴,是唐代人为庆祝亲朋登科或官位升迁而举办的宴席。史载最著名的烧尾宴,是公元709年,韦巨源在担任尚书左仆射之后,置办了一桌“烧尾宴”用来宴请唐中宗,根据流传下来的菜单看,这场宴席共有58道菜,包括飞禽走兽、山珍海味,烹饪方法以蒸煮烤为主,也涉及逐渐兴起的热炒技艺。

这次为节目准备的神都夜宴,大概有百位厨师参与,我们有严谨和高效的分工,30到40分钟就能完成。

匠匠

为什么神都夜宴要准备二十四道菜品,是呼应二十四节气吗?

姚炎立:有一个说法是来自袁天罡,他预测出武则天将要在洛阳执政24年,所以有了这个24道菜品的宴席布局。

另外,古代的人们都是顺应天时地利来生活来工作的。

武则天执政以后将政府官员的名称也改成春夏秋冬,可以看出唐朝人将季候的变化,对应在生活起居的礼仪上是很有可能的。

匠匠

节目中有一道羹汤,是用特殊的餐具,鼻子吸食的。这其中有什么讲究呢?

姚炎立:不乃羹。在我们所知的唐代菜品中,只有这一道菜非比平常,可以说是天下奇观。我们看到资料也很激动,无论如何也要把这道菜恢复起来,让现代人知道在唐朝有这样一个奇特的用鼻子吸食的菜品。

至于这中间的讲究,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史料和研究可以科学的说明。也就是说,我们的传统文化,还有很多没有被揭示和理解的地方,都等着我们去发掘。

匠匠

节目中有一道金齑玉脍,其实就是生鱼片,在唐代吃生食是很普遍的一种现象吗?

姚炎立:王维《洛阳女儿行》里写“良人玉勒乘骢马,侍女金盘脍鲤鱼”说明唐代食鱼最好的方式是刺身,也就是鱼脍,以至于后来出现了专门的一个“鲙”字。

但唐朝做生鱼片不用鲤鱼。因为李姓是唐朝国姓,举国上下都要讳李字。据说日本吃刺身的饮食习惯就是从唐朝流传过去的。

从那时候,吃生鱼片就非常讲究。席间的客人没有吃完,后厨的厨师是不能洗手的,因为洗完手再去碰食材,会回潮,影响鱼生的口感。

从饮食文化中窥见大唐气象,《登场了!洛阳》既拥有大开大合的宏观视角,也愿意从一蔬一饭中关注生活本身。

在洛阳,读懂中国。

-Fin-

运营 |匠匠

编辑 |jojo

原标题:《一场穿越千年的洛阳水席,遇见波澜壮阔的大唐盛世》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