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唐玄奘》:一厢情愿的盲目自信
4月29日有一部新的“一带一路”宣传片上映了。主演是新晋投资人黄晓明。他在这部电影中的演技发挥非常稳定,值得称赞,除了在某个段落中不明原因地怒搓手串,眼角挤出两滴眼药水之外。
这部电影是《大唐玄奘》。
而这部电影的导演是拍了《那山那人那狗》的霍建起,当年这部写山村邮政的小清新电影也是在各种电影节拿奖拿到手软。17年后,霍导的关注点从山村邮递员变成了独自西行的玄奘法师,除了影片的风光依然美,曾经令人感动的地方都没了。
而编剧是邹静之,《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的剧作者。这位爷主业是收藏明清家具,当内心有肿胀要表达的时候,他就会写出一些“有散文诗的韵味,但意象高古,更随处弥漫着《诗经》的影子”的句子,比如“你们还是越国的男人吗?你们还是越国的战士吗?你们还是我思念的兄弟吗?啊,越国,你还是我的越国吗?”和“啊不,不要了吧”。
说到这里我想也就大概说明白了这部电影可能产生的化学反应。玄奘法师伟大得毋庸置疑,但是否意欲染指伟大(取法乎上),就一定能“得其中”,至少做出一部“好”电影来,未必。何况片子里还有很多错误。
电影一开头,教主那魔性的主观叙述就开始了。他自己说母亲告诉他,他一出生母亲就将他放入篮中顺流而下,有幸漂到一处寺庙外被僧人所救,还说他哥哥又告诉他,是在他十岁时将其带入寺庙中一起修行,而教主还说自己更愿意相信前一种说法,因为他眷恋母亲,每次遇到困难就能梦见桃花盛开的地方有一位好妈妈。
那么从电影一开头编剧就试图告诉我们玄奘同志十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不然怎么会有“更愿意相信”这种话,自己难道不记得十岁时有没有跟哥哥一起去修行吗,有没有很神奇?而更神奇的是他自己都说了母亲在他五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而他自己十岁之前是没有记忆的,那他怎么记得母亲告诉他的事?
其实在这里主创耍了一个心眼。所谓放入篮中顺流而下是小说家言的“江流儿”传说,陈光蕊在江州赴任途中为人所害,妻子忍辱生下儿子,放入江中,任其随波漂流,后为金山寺法明和尚拯救,取名江流,等到年长,落发为僧,法名玄奘。而随二哥陈素赴洛阳入寺修行才是史实。不是玄奘自己愿意相信什么“江流儿”传说,而是主创想让他相信,以此为电影增加传奇感。
玄奘和李昌这种细节片中不止一处,编剧肯定是故意要将《西游记》和史实混在一起,比如片中出现流沙河、火焰山,为了表现求取真经不易呼应那第八十一难,也让玄奘的经书掉进了水里……这样实在容易造成误解,而且都这样了,就不要说“就是希望现在的年轻观众能真正了解这段历史”这种话吧。
事实上玄奘并非到十岁还不知道自己怎么入寺的小笨蛋,而是智商超群、过目不忘的天才少年,十三岁参加洛阳度僧,受主考官大理寺卿郑善果赏识,破格剃度。当时郑善果问他:“出家意何所为?”玄奘答:“意欲远绍如来,近光遗法。”
而出家后也并非像电影中所说学习了几年之后“多在川陕之地讲法”,而是足迹踏遍大半个中国,遍访明刹高师,这是他坚定西去信念的初因,要是没有这段经历,他也就不会意识到当时因为翻译、阐释、注解不同导致的派别之争,正是因为“法师既遍谒众师,备餐其说,详考其义,各擅宗途,验之圣典,亦隐显有异,莫知适从”,才有了去寻找答案的动机。
这一段在电影中是全然省略的,仿佛玄奘是因为讲经讲累了,想要去找寻更高的智慧,所以才要西去,这就将他的见识等同于“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了,这不是玄奘,这是国贸的Cindy。
也因为此,他求取的所谓真经在电影里就变成了求大乘,这是不对的。求大乘是《西游记》小说的说法,是观音菩萨提点唐三藏,让他前往西天求取大乘真经,这个说法略二。
第一,《西游记》小说作者是谁暂且不论,这部小说的主要内容来自于前代文献和各种话本、杂剧,因此在佛学上就有些错误,比如把《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为《多心经》,这个错误从宋代话本开始就有了,作者没纠正,所以小说的说法拿来当史实是需要检验一下的;
第二,求大乘这个说法不准确。公元1世纪,上座部和大众部开始产生分歧,公元六十七年佛教传入我国,这之间六百年,北传梵文教义就主要是大乘佛法。再说佛经翻译并非自玄奘始,他发愿去求大乘佛法,那鸠摩罗什岂不是要哭死(我翻译的书你都没有看吗哭哭);
第三,“乘”也是翻译,在梵文中原意为“道路、路径”,玄奘去那烂陀寺求的是什么呢?是《瑜伽师地论》“总摄三乘之道”。电影里也说了玄奘就是要求这本书,而这本书可不是玄奘第一个翻译的。北凉昙无谶译《菩萨地持经》10卷和南朝宋求那跋陀罗译《菩萨善戒经》9卷都是例子。
所以准确的说法不是去求大乘,玄奘精研《俱舍》、《摄论》、《涅槃》等经论,大小乘无不通达,但是不能贯通。他是去求统一。
西行这个一小时的段落是本片唯一的尿点,里面有两处莫名其妙的改编,一处是牵着瘦弱枣红马的老胡人变成了一个少女,和教主眉来眼去,不知道是要表现什么。另一处是石磐陀和玄奘休息时,石磐陀曾经动过杀念,是怕偷渡时玄奘被抓殃及自己,片中这个场景发生在晒葡萄干的荫房里,而文献中是在戈壁滩上。这么改编是为了说明故事发生在高昌国内?不得而知。
此外还有两处错误。在西行中有一个年轻客商从怀里掏出装着蚕叶和蚕的小盒子,说他是用纸将蚕籽粘在上面带出关的,还说了一段貌似很有哲理的话:“我的工作就是把东西从有的地方带到没有的地方去,就像我给你们带去你们没有的胡椒、胡麻、胡萝卜的种子。”他还说要去江南娶一个老婆,让她教自己如何缫丝、纺织丝绸。
胡椒、胡麻、胡萝卜这几个名字都出来了,种子我们还没有吗?胡麻是张骞带回来的,胡椒可能在魏晋南北朝时就已为我国所知,说明当时就已经见过,至于胡萝卜,是13世纪从伊朗引种的,所以问题来了,这个客商究竟多大岁数?
至于蚕桑西传,据拜占庭历史学家普洛科庇阿斯在《查士丁尼战史》中记载,是几个印度和尚在赛林达这个地方把蚕种带走的。我国的传说是西域某国迎娶我国公主,公主将蚕种悄悄藏在帽子里,边关将士不好搜公主的身,才将蚕种带出。这个传说恰好是《大唐西域记》里写的,原文是:“王城东南五六里,有麻射僧伽蓝,此国先王妃所立也。昔者此国未知桑蚕,闻东国有也,命使以求。时东国君秘而不赐,严敕关防,无令桑蚕种出也。瞿萨旦那王乃卑辞下礼,求婚东国。国君有怀远之志,遂允其请。”前一种比较可信,因为到了7世纪,萨珊波斯的斜纹纬锦技术已经传回我国了。至于娶江南老婆学习丝织,在唐朝好像有点舍近求远。因为当时丝织业还主要在北方,而江南的纺织业主要是生产布,娶江南老婆,不如娶米脂的婆姨。
玄奘离开高昌时,晚上到马厩去给自己的枣红马喂了一颗苹果。当时没有苹果,这样的苹果是欧洲品种,19世纪才传过来,在此之前只有柰,也就是林檎,这种中国种苹果小而圆,大概相当于今天所说的沙果。
再说说玄奘到了天竺之后的事。玄奘参加无遮大会是戒日王钦点,并非是寺内选拔,而且无遮大会不是十八天,是七十五天,“五岁一设无遮大会”。我国也有,始于北朝梁武帝,最著名的一次就是六祖慧能的徒弟菏泽禅师神会发起的顿渐之辩。
而玄奘回国时,印度僧人可不会像电影里那样:“我国佛教已经式微,正需要有人将其东传,发扬光大”。印度佛教式微是十世纪阿富汗入侵之后的事,此时还是很繁盛的。而且戒日王也不可能问玄奘《秦王破阵乐》是怎么回事之后就感慨“真乃统治万物之主”,道理很简单,如果唐太宗真乃统治万物之主,为什么佛陀没有降生于东土?事实上,当时印度人拦着不让玄奘回国,用的就是这个逻辑。玄奘说要回国时,诸德咸来劝住,说:“印度者,佛生之处。大圣虽迁,遗踪具在,巡游礼赞,足豫平生,何为至斯而更舍也?又支那国者,蔑戾车地,轻人贱法,诸佛所以不生,志狭垢深,圣贤由兹弗往,气寒土嶮,亦焉足念哉!”连片中那位慈祥的戒贤法师也是一样,认为东土“边方人也”。
所以这部电影实在是一厢情愿的盲目自信。而且片子里总有些匪夷所思的细节错误,片尾连玄奘究竟译了多少经书都说错了,而且既然都提到了《圣教序》,怎么不从《圣教序》之说玄奘西游“十有九载”,不得而知。
如果你对玄奘充满好奇,想要了解那段历史,还是莫看这部电影吧。(截至5月4日下午四点三十分,《大唐玄奘》的豆瓣评分是4.9)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