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中世纪、欧洲与封建的时间差

修木
2016-06-25 10:26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按通常的理解,欧洲的中世纪是封建的时代。但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话之中,却包含三个需要解释的概念——中世纪、欧洲与封建,三者出现的时间点各不相同。

公元390年的罗马帝国,分成东、西两部分,环绕地中海,其中包含欧洲大陆的一小部分。

罗马帝国并没有涵盖今天欧洲的版图

中世纪用在西方历史的划分之上,通常从5世纪算起。来自北方的日耳曼蛮族入侵,冲垮罗马帝国的西半部分,帝国统治的终结造就中世纪的开始。然而,欧洲作为一个地理概念,在那个时期很少有人使用,因为它并不是一个政治区域或实体。

环绕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与通常理解的欧洲相当不一样。其发源地意大利是伸进地中海的半岛,形状像一只靴子,处于靴尖的西西里与北非隔海相望,半岛与欧陆之间却有阿尔卑斯山脉的阻隔。古代意大利与北非的交往,要比与阿尔卑斯山以北欧陆蛮族区域的交往更为容易。罗马帝国最为重要的部分也不在欧洲,它的两个大粮仓都在非洲的北部,一个是东头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另一个是西头的北非。它在地中海东岸,地理上属于亚洲西部的叙利亚与两河地区驻有重兵,与波斯相抗衡。到4世纪(330年),帝国的首都已经东移到连结希腊与小亚细亚的君士坦丁堡,官方语言也从拉丁语变成希腊语。而希腊直到19世纪都在欧洲的政治版图之外,一直属于东方,而不是西方。在地中海最西边的西班牙,同样也属于地中海文化圈,与欧陆之间有高山(比利牛斯山脉)的阻隔。所以欧陆对罗马帝国的贡献,基本只有莱因河以西的高卢,其大部分为现代的法国。于此之外,罗马在英伦三岛上也有驻兵,但是只能占据岛的南部,称为不列颠。从莱因河以东到多瑙河以北,占欧陆一大半的区域,在当时却是蛮族部落出没的化外之地。因此就地理来说,欧陆对罗马帝国并没有很大的贡献,相应的历史叙述之中也很少有人提及“欧洲”的概念。

公元5世纪从欧陆北方下来的日耳曼蛮族入侵,只冲垮罗马帝国的西部。东罗马虽然也受到冲击,却得以幸存下来。它包含地中海东部的叙利亚与埃及,在文化上历史悠久,在经济上是周边最为发达的地区。西罗马却是相对落后,入侵的蛮族部落在意大利、高卢、西班牙、北非等地割据。他们虽然建立了王国,对东罗马的皇帝保留一份尊重,时常派人去君士坦丁堡讨赏或是讨册封。而东罗马也曾努力重整山河,在东边与波斯帝国持续抗衡的同时,在西边试图将蛮族王国重新收入版图,只是没有获得最后的成功,却在7世纪遭受另一次意想不到的蛮族入侵。

我者与他者:穆斯林兴起与欧洲的诞生

这一轮入侵来自帝国的东南方,茫茫的阿拉伯大沙漠。阿拉伯骑兵,统一在新创立的伊斯兰旗帜之下,突然从沙漠之中冒出来,冲击周边定居的农业社会。恰巧东罗马与波斯刚刚经历一场长达一个世纪的较量,双方都是精疲力竭,对阿拉伯部落没有足够防备。结果只用三十年时间,波斯帝国灭亡,东罗马失去富庶的埃及与叙利亚。其后,阿拉伯骑兵要持续向西挺进,征服北非与西班牙,建立起一个庞大的伊斯兰帝国。原本一统地中海周边的罗马帝国,到8世纪分裂成三个势力范围。地域最大,经济最为发达的部分是穆斯林统治地区,从最西头的西班牙,经非洲北部沿岸,到最东头的叙利亚、两河。东罗马帝国依然自诩为罗马帝国的正宗继承人,地域却只剩下山势崎岖的希腊与小亚细亚,面对穆斯林的威胁自顾不暇,没有多少气力影响境外。二者之外,剩下的意大利半岛与被法兰克部落占领的高卢地区,成为第三个势力范围,开始显现“欧洲”的雏形。

814年,阿拉伯穆斯林崛起之后,法兰克帝国与罗马主教结盟,欧洲的雏形开始显现。

此时占领高卢的法兰克王国,可以说是法国的前身。伊斯兰崛起之前,法兰克贵族首领之间篡位夺权,需要合法性,通常是去君士坦丁堡讨册封。现在东罗马威风不再,法兰克人只好翻越阿尔卑斯山,来到意大利请罗马主教帮忙。在天主教会,罗马主教拥有特别的地位,罗马是帝国的发源地与故都,当地的教会是由耶稣的大徒弟彼得创办,罗马主教算是圣彼得的继承人。另一方面,面对入侵的蛮族,罗马主教要承担维护当地安宁的责任。以前,罗马主教时常请求东罗马皇帝派兵协助,现在只好翻过阿尔卑斯山,去给篡位的法兰克新国王丕平主持加冕仪式,以求得到法兰克人的保护。由此也建立以罗马主教为教会之首,王公贵族与教会在政治上相互合作的模式。所以有人说中世纪欧洲的成形,是因为阿拉伯蛮族的入侵,无意之中将法兰克与意大利绑在一起。

到9世纪,双方的合作进一步加强。继承丕平王位的查理曼,亲自领兵前往意大利,保卫罗马周边的安宁。而罗马主教,更是亲手将皇冠带在查里曼头上,宣布他是“罗马人的皇帝”,完全不把东罗马皇帝的正统放在眼里。法兰克王国由此变成法兰克帝国,查理曼从国王变成皇帝,率兵东征,越过莱因河一直打到多瑙河流域,将“欧洲”的范围扩展到罗马帝国时期的化外之地,所到之处更是以刀剑传播天主教,将四处闯荡的蛮族部落变成定居的农民。只是能打天下的查理曼,却没有治天下的良方,无法建立有稳定税源的政府,跟着他四处闯荡的武士变成割据一方的小霸王。查理曼死后不久,他的子孙就打成一团,又遭受北欧海盗、马扎尔部落的入侵,查理曼的帝国很快瓦解,刚成形的欧洲进入政治上最为混乱的时期(公元800-1000年间)。

城堡的出现与封建的建立

欧洲的封建制度就是这一时期天下大乱的产物,其建立时间要到11世纪之后,其最基本的政治权力象征是城堡。早期的城堡相对简陋,称为土碉堡更为合适。有的只是一个土堆,有的只是简易的木头架子,有的干脆就是罗马帝国时期留下的废弃建筑。但是围着这样的土碉堡,挖一些沟渠,堆一些砖块,建一些围栏,就足以当作防卫工事使用。这么简单的工事,当然无法抵挡五百年前的罗马军团。但是在冷兵器时代,攻城破池是一件艰难的事,即使是经验充足的罗马军团,也只能使用笨重的攻城器械,投掷石块,挖地道等等费时费力的办法,而且必须动用大批军力围城,不许人员、食物进出。就这样,通常还是要围上数年的时间,才能得手。在查理曼帝国瓦解之后的欧洲,流窜各地的大多是盗匪武装,要么是四处抢劫的散兵游勇,要么是驾船而来的北欧海盗,既没有耐心也没有人力去打攻坚战。对付这些人,简易的工事就能够抵挡好一阵子。

欧洲城堡

土碉堡的主人,有的是法兰克帝国时期的贵族,有的则是敢于出头的好汉,率领一批敢拼敢打的弟兄,守得住土碉堡就可以霸占一块地盘。有外敌入侵时,周边的村民可以躲在那里藏身。平日里,大家自然要向堡主缴纳保护费,供他们吃用,帮着维修防卫工事。不服从堡主权威的村民,不但遇到盗匪时无人保护,平日还要受到堡主及其喽罗们的骚扰。久而久之,碉堡周边的地域成为庄园,堡主变成庄园主,跟他一起冲杀的勇士变成他手下的骑士,而接受他保护的村民则变成庄园里的农奴,向庄园主进贡纳税,大家有什么争执与问题要请他出面解决,由他定一个说法。碉堡渐渐修成有一定规模的堡垒,既是防卫工事,也是堡主的家居所在,成为私人产业由堡主的家人代代相传。遗留到现代可以供游人观赏的城堡,大多建造于中世纪的后期,既是堡垒也是宫殿,有相当的规模。到那时候,堡主的地位由父传子历经许多代人的继承,城堡已经变成一个家族朝代的政治据点,庄园主也已经变成欧洲的王公贵族。

在西方历史上,11世纪之前通常被称为中世纪初期,之后三世纪则是中世纪中期,也是欧洲封建社会的开始,其基本政治单元,是在城堡看护下由贵族统治的庄园。此时,天主教传到欧洲最北端的斯堪的纳维亚,那里是大森林,而不是沙漠草原,蛮族可以定居下来从事农业,欧洲的北方再也没有游牧民族,也因此再也没有来自北方的蛮族入侵,给后来西欧与中欧的发展提供一个地理优势。在东欧,马扎尔人也皈依天主教,在匈牙利定居下来。那一带以后还会遭受蒙古骑兵的袭击,属于欧洲的前线地带,对西欧与中欧没有多少影响。

没有外族入侵的欧洲,却并不太平。城堡所代表的其实是贵族的武装割据,地盘大小不一,相互之间冲突不断。所谓封建,其实是这些贵族之间合纵连横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大的庄园主不但地盘大,而且可以同时拥有数个城堡,可以称王称侯。小的庄园主只有一个城堡,沿用法兰克时期的称号,变成公爵、伯爵,势力较为单薄。二者之间,大的当“主子”(Lord),小的当“属臣”(Vassal),主子承诺保护属臣,属臣则宣誓忠于主子,在主子需要的时候会带领手下前来效命。换一个角度说,等于是主子把一处庄园与城堡封给属臣,并给予保护,属臣则听从主子的调遣,特别是在征战时要带兵来为主子效力,双方有一种“封建”的关系。这一关系还可以双向延伸,向下走公爵将他自己属下的地盘封给伯爵,伯爵再封给手下的骑士。向上走,爵受封于候,候受封于王。王的地位最高,没人可以在他之上,但是他的上边还有上帝。英文圣经之中,上帝时常被称为“LORD”,翻成中文也是“主”。这样的封建关系,把拥有城堡的欧洲贵族们绑在一起。

因此,中世纪、欧洲与封建这三个概念,在历史上并不是同时出现的。公元400年之后就可以算是中世纪,那只是历史划分的约定成俗。欧洲的成形却发生在穆斯林兴起之后,大约公元8世纪前后。而封建的出现,王公贵族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制度性的安排,却是要等到11世纪,中世纪中期的开始。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