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北京遇上西雅图》里出现的“爱书人圣经”是本什么书
电影《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上映,片中男女主角因为一本小书《查令十字街84号》,通过书信往来,发展出一段奇妙的情缘。看过或者没看过电影的你肯定对《查令十字街84号》这本书产生了兴趣,这本被誉为“爱书人圣经”的小书到底讲了什么?
《北京遇上西雅图之不二情书》里,吴秀波扮演的男主角在读英文原版的《查令十字街84号》初读《查令十字街84号》时,我还是个迷恋书店的少年,和所有在书店流连忘返的人一样,我内心憧憬着一段奇缘,美丽的邂逅,一本书,或是一个人。在那种心境下读到这本书,注定终生难忘。
《查令十字街84号》是纽约女作家海莲和伦敦旧书店老板弗兰克持续20年书信的集结,内容无非是问候、索书、回应、道谢,以及对见面的设想和期待,出版后却令全球读者爱不释手。
事实上,查令十字街位于伦敦市中心莱斯特广场(Leicester Square)旁,是伦敦有名的旧书市场,被誉为爱书人的天堂。如今84号的旧书店早已无处可寻,但却成为无数爱书人朝圣的精神归所。
查令十字街84号的旧书店如今已不复存在对于种种“……的圣经”的说法,我向来不屑一顾,但把《查令十字街84号》称为爱书人的圣经,我却欣然应允,因为这本不足百页的小书中蕴含了关于书籍最动人的力量与温情,丝丝入扣,百转千回。
汉芙·海莲,一个爱书成痴、穷困潦倒的纽约编剧,自嘲住的是“白蚁丛生、摇摇欲坠、白天不供应暖气的老公寓”,她说起话来俏皮幽默,擅长自黑。她的爱人死于二战,此后终生未婚,可她并不阴郁,处处洋溢真性情,不远千里写信索书。
弗兰克·德尔,一个成熟稳重、才识渊博的书店老板,兼具英伦绅士的风趣与古板。早已为人夫父的他与汉芙·海莲通信三年,仍礼仪周全,固执地称海莲作“汉芙小姐”。他体贴周到,谦和有度,倾尽全力为海莲搜寻旧书。
他们的关系时而洋溢着调皮与活力:因为春天来了,海莲会要求“请寄给我一本不太煽情的情诗集,你自己挑选吧,要一本小开本的,可以放入裤兜中带到中央公园去”;时而又充满了读书人的讲究与雅趣:看到装帧精美的书,海莲会感叹:“拥有这样的书,竟让我油然而生莫名的罪恶感。它那光可鉴人的皮装封面,古雅的烫金书名,秀丽的印刷铅字……不该委身在一间寒酸破公寓里,让我坐在蹩脚旧沙发上翻阅。”
与其说海莲和弗兰克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倒不如说那是一份建立在信任和欣赏之上的亲情。海莲虽然经济拮据,可也会从美国给弗兰克寄去“重达六磅的火腿”,在战后物资匮乏的英国,那些纷至沓来的美国食品成为了书信之外,弗兰克和店员们实实在在的温暖记忆。
1951年,他们策划了很久的相见还是泡汤了。尽管弗兰克热情洋溢着欢迎,“橡原巷37号永远会有一张床等待着你,你爱呆多久就呆多久”,但海莲因为一次严重的牙病再次搭上了积蓄,在信中她不得不强颜欢笑:“我不得不陪着我的牙,而我的牙医带着娇妻度蜜月去了,他的全部费用都是我出的……”
但很遗憾,这并不是一个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也没有Happy Ending。事实上,两人从始至终未曾谋面,只是维持了20年的书信来往,直到1969年的某一天,海莲收到一封绝望的信件:弗兰克因病去世了。虽然最终海莲还是踏入了熟悉而陌生的查令十字街84号,但她和弗兰克的“一生之愿”再无机会实现。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可爱与惋惜皆在于真实。
这本感动了无数人的小书1987年也被搬上了银幕,由安东尼·霍普金斯和安妮·班克劳夫特主演的电影近乎完美。
《查令十字街84号》电影海报但在台湾发行时却译作《迷阵血影》,片中对白的翻译更是惨不忍睹,诚品书店旧书区的员工陈建铭受此刺激,在未被出版方邀作译者之前,兴之所起,译出全书,他说:“我翻译这本书,多少也想为她赎点儿罪罢。”
小说台湾版和内地版都用了陈建铭的翻译读这本书,你会被海莲的俏皮逗乐,会为弗兰克的矜持着急,会为最终的错过惋惜不已,但更多时候会为二人书信之中透出的默契会心一笑。书信的魅力何在?正如译者陈建铭先生所讲:“一旦交流变得太有效率,不再需要翘首引颈,两两相望,某些情意也将因而迅速贬值而不被察觉。我喜欢因不能立即传达而必须沉静耐心,句句寻思,字字落笔的过程。亦珍惜读着对方的前一封信,想着几日后对方读信时的境况和情绪。”
时至今日,再次在书店看到这本小书,我还是会忍不住拿起来翻翻,那里面蕴藏着对人间真情最温暖的期待、爱书人之间最美好的情愫,提醒我不要忘记普通人之间实现精神依恋的可能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