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一部剧吻80次?甜宠剧的问题究竟在哪?
原创 奕斐 奕斐有话说
大家好,我是沈奕斐。
一直以来都有很多人私信我,希望我聊聊甜宠剧。
但实际上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甜宠剧了,尤其是看了现在这种甜宠剧的名字,我就提不起兴趣。
比如说什么《双世宠妃》、《绝世千金》、《奈何boss要娶我》,还有什么 《结爱·千岁大人的初恋》,听上去真的不是我感兴趣的。
但很多朋友希望我看看,说“很上头”,我的确也是挑了几部,非常快速地浏览了一下。
很坦率地说,真看不下去,因为那些情节太没有逻辑了。
比如女主会自动掉到男主的怀里面,在哪里都可以有壁咚,然后男主在任何一个场景都会自动亲向女主。
比如说走路,走着走着就亲上了;刷牙,刷着刷着就亲上了;坐车,坐着坐着就亲上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看过甜宠剧,如果有的话,你也可以在评论里聊聊你的感受。
我们做电视剧研究的时候,发现了很有意思的特点:
这几十年来美剧不断在揭露社会的黑暗程度,日剧越来越喜欢揭露人性的极端性。
韩剧则特别喜欢宣扬爱情的美好,我觉得韩剧应该是这些浪漫爱情剧、甜宠剧的鼻祖。
我们国内的甜宠剧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我自己没有做过非常系统的研究,所以这里也分享一些其他机构做的研究。
比如说2017年被看成是甜宠剧的萌芽期,而这几年是数量逐渐地上升,到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数量就超过了去年的一半。
在甜宠剧中古装题材是甜宠剧的中坚力量,而且这种甜宠剧大部分都来源于IP的改编,晋江文学城是主要的来源地。
甜宠剧作为一个大家喜闻乐见的电视剧的类型,我个人觉得是没有问题的。
大家看剧嘛,开心就好,甜甜的恋爱谁不喜欢。甚至我们自己都会觉得,谈不谈恋爱没那么重要,看别人谈恋爱反而比较高兴。
所以在早期我会觉得,你如果觉得自己很开心,其实看甜宠剧是没有问题的。
但是这几年来,我做各种的恋爱咨询,也碰到很多的朋友咨询我爱情的问题,我发现甜宠剧它也存在一些问题。
所以我特别想跟大家讲,我们自己的生活不要被这种所谓的甜宠剧影响太大。
因为这些甜宠剧虽然看上去是甜甜的恋爱,实际上里面是没有现代爱情的。
第一个、甜宠剧其实十分单一,它反映的是一个爱情的旧脚本,它并不是一个现代爱情的版本。
我们在社会学的爱情思维课里跟大家区分了爱情的新旧脚本。
旧脚本就是以缘分婚姻为代表的爱情模式,上天注定了我们两个人在一起,在一起以后是个减法的日子。
我们一定是白头偕老的,中间怎么样都不会分手,在这中间也并不是要靠两性的互相交往或者互相经营去运营爱情的。
而现代的爱情,首先两个人是独立的个体,双方各自有一定的决策权,并且每个人都得为自己的决策以及决策所带来的后果负责。
我们之间是平等的,我们需要去不断的经营爱情,这是现代爱情里面的核心要素。
可是如果你看看那些甜宠剧的故事架构,你会发现它是一个典型的爱情旧脚本,缘分婚姻的脚本。
比如说甜宠剧的故事、结构和人物关系基本上我们可以用以下几种模式来概括:
第一种是前世今生,为什么会对你有感觉,因为我们上辈子就认识了。
第二种是青梅竹马,为什么会爱上你,是因为我童年就只认识你这一个异性。
第三种是契约爱情,为什么要跟你在一起,因为合同写好了,我们只能按照规定,必须要在一起。
第四种是强行同居,我们必须要睡一张床,必须待在一个房间里面,你说这不当夫妻还怎么收场。
你会发现这些恰恰是我们过去强调的爱情脚本——缘分天注定,前世的确定——它并不需要你去靠自己的个性魅力去吸引别人。
我怎么去打开我的社交圈,跟人家交往?我怎么去获得一个爱我的人?我怎么去通过跟人家的沟通形成紧密的链接?
在甜宠剧的脚本里这些都不需要。
我在社会学的爱情思维课也讲到,今天人们喜欢的爱情模式叫“命中注定我爱你”,也就是说,我们很贪心。
我们既想要过去缘分婚姻中的稳定,遇到一个人,天注定了以后就能白头偕老。
但我们又喜欢爱情婚姻里两个独立个体互相经营、互相吸引的爱情模式。
可是你要知道爱情婚姻的模式其实是个加法婚姻,我们俩沟通得不好,不能互相吸引,可能就会破裂的。
所以这两个脚本是互相矛盾的。
在爱情的新脚本里,爱情是需要不断去经营的,我们在一起不断磨合。
我可不可以和你在一起?我愿不愿意为你去改变?你愿不愿意为我去做协调?我们两个能不能找到共性?我们去怎么去协调我们间的差异?
然后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试错,也许走到某一个层面,我们就会下决定:我们走不下去了,我们需要分手,然后我们可以换一个人。
这是现代的爱情脚本的逻辑。
但如果你一旦缘分天注定,你一旦是走的爱情旧脚本,你就失去了这种可能的试错的力量。
爱情里面需要去努力、需要去沟通的力量就没有了,爱情就等同于婚姻,它必须要在一起,而不再是各种的磨合。
在现实生活中你是可能做出分手的决定的,正是因为有这个决定你的爱情才会呈现不确定性。
而正是因为爱情很脆弱,我们可能是要分手的,所以我们才会有各种的压力和紧张。
而在甜宠剧里这样的压力和紧张被缘分天注定给消解掉了。
甜宠剧的模式还会误导大家:怎么能找到甜甜的爱情?我首先要找到Mr.Right。
我要找到对的人,像甜宠剧里那样那个人,找到了他我就解决爱情问题了。
我在社会学的爱情也可以反复强调,爱情里不存在Mr.Right,我们只能在排除掉某些Mr.Wrong以后,对他人产生好奇心,然后才能建立链接。
而甜宠剧在反复灌输一个观念,你遇到Mr.Right,这些问题都解决了。
而这其实解决不了问题。
第二个、甜宠剧里的女性角色永远是女儿的角色。
为什么叫“女儿角色”?你看这些剧里面的情节,他帮助你刷牙,你不小心摔倒了他会接住你,你生病了他要照顾你。
然后这里面的女性角色是没有性欲望的,完全是一种没有欲望的姿态。
这些整个呈现出来,你会发现它就是过去女性的一个女儿角色,这个女儿的角色是被宠爱的。
什么叫“宠”?就是一个从上往下对你的好。
所以当你在这个模式里的时候,你会发现恋爱里面的平等观念就没有了。
而且,女性的其他社会身份都不重要了。
比如说《变成你的那一天》里面的是娱乐记者和顶流爱豆 。
《你是我的城池营垒》里面是新晋的住院医生和特警精英。
然后《你是我的荣耀》里面是人气女星和航天设计师。
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些职业角色的本身设定里,这些女性完全是可以经济独立的。
但是她们一旦变成甜宠剧里的女主角,变成了女儿角色的时候,她们都变成了被保护的、被宠爱的,她们社会身份的这些力量被消解掉了。
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把自己当成是一个女儿的角色,这里面的平等就出现问题了。
因为你找的不是一个男朋友,找的是个爸爸。
但实际上你要知道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是接受不了爸爸的,因为他经常会教训你
所以我们在甜宠剧里要的这个角色,是像一个爸爸一样,全方面来宠爱我、照顾我们、呵护我们、保护我们的人,但同时又没有任何的爹味。
这在现实生活中是完全不存在的。
在现实生活中,会不会有一个男性完全围着你的生活转,又能够时时刻刻很体贴,又能够给你提供很好的经济的支持呢?
很少很少。
我们可能想象富二代是可以这么做的,但在现实生活中,你望眼一下哪个富二代能做到这一点,这些富二代不也需要别人宠着他、哄着他吗?
而男性的社会身份也不太重要,重要的就变成他时时刻刻是为了保护你的。
比如说前一阵子被批得很厉害的《你微笑时很美》,里面的电竞选手会为了保护女朋友,放弃电竞比赛。
你要知道电竞比赛可是个团体项目,如果真这么干的话你们整个团队输了,大家都会骂你,何况是个竞赛,这在职业场所里是不可能的。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男性在恋爱里面就常常成为一个工具人。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看着我们身边的伴侣特别的不顺眼,因为他不会像这个剧里面这么的能够知道你的需求,他没有办法时时刻刻围着你。
当我们的期望值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时,你就会很失望,觉得他怎么可以这样子,我们会对大量的日常生活产生失望。
当男性成为一个恋爱工具的时候,很多男性其实也不愿意进到恋爱里面去,很多的女性也就会对男性就更加的失望,这就形成了一种互相伤害的关系。
这一点我是觉得大家特别需要留意的。
我在之前也讲过,我们今天谈恋爱很容易谈成一种模式。
你谈着变成一个模式,可是大部分男性其实到最后都不愿意去成为这个工具人,这个对大家来讲都是很有伤害性的。
第三点、甜宠剧忽略了爱情本身需要努力的方面,爱情所有的推进全部靠接吻来解决了。
甚至网络上有关于甜宠剧的吻戏统计里面写着:甜宠剧《双世宠妃》每一集都创下新纪录,30集42场吻戏,再拍一部剧据说要超过80场。
其实早期在韩剧里面也有这个说法,第8集一定要出现吻戏,否则大家就跑了。
实际上当我们只用吻去接近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你在现实生活中是找不到这么“甜甜的爱情”的。
因为你没法遇到这样的一个人,尤其是这个人是有事业心的,他是不可能完全围着你转的。
也不可能在出现问题的时候,在我情绪不好的时候,我还愿意时时刻刻的吻你,这也是违反人性的。
不管是男性还是女性,我们在情绪不好的时候,都是不太愿意去做身体的亲热动作的。
而且一个正常人谈恋爱怎么可能天天都在接吻,我们早期可能前三个月还能做到,后面你会发现,绝大部分的爱情都是做不到的。
我们在社会学的爱情思维课也讲到,好的爱情进去的时候,不管是激情还是互惠型,其实到最后是要发展的,它会发展成另外一种模式。
而不是永远停留在早期甜甜的爱情里面,因为这样的爱情本身是会死掉的。
所以甜宠剧给了我们一个误区:好像爱情永远是这样甜甜的,一直在不断的接吻的,靠各种奇奇怪怪的身体接触来促进关系。
而这一点是背离本身爱情的发展。
当解决方式是如此单一的时候,它其实会带给观众第三个误导:
爱情里不会有什么矛盾,如果有矛盾亲一口就好了,再不行就亲两口,实在不行再壁咚一下,问题就解决了。
可是真的是这样子吗?
而这些问题会导致大家其实不愿意去为了维系爱情而去自己做调整,我们不愿意去做各种退步,我们不愿意去做协商。
因为我们会觉得每往后退一步都意味着“你不够爱我”,每往后退一步都意味着“我吃亏了”,我就不愿意再往后退了。
“凭什么我退啊,凭什么不你退啊”,爱情就变成了一种竞争关系。
尤其是你遇到一个正常的男性,比较年轻,他处在事业的上升期的时候,他也遇到自己的问题,他也需要被照顾,他也需要被呵护。
那这个时候我们的甜宠剧怎么办?能不能够两个人互相被宠爱?你会发现这个就变得很艰难,我们该怎么解决这些问题。
所以这些事情其实会导致我们对现实的爱情很失望,因为你会发现现实的爱情没有这么甜蜜。
然后我们就找到各种借口拒绝爱情,“算了,不要谈恋爱了”“一时单身一时爽,一直单身一直爽”“我们看别人谈甜甜的恋爱就可以了”。
所以为什么我要在这里把甜宠剧的三个问题提出来?
就是希望能够引起大家注意,甜宠剧给我们的这种爱情的模式,其实很可能是有问题的。
这种甜宠剧本身的单一,我们其实也可以归结到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市场。
整个市场现在出现的问题就是什么火就出什么,甚至有的平台专门推出了甜宠剧场,专门拎出一块阵地来放甜宠剧。
这就导致大堆的工业糖精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甜宠文甜宠剧铺天盖地。
甚至有资本要求编剧必须一集写多少场吻戏,不管这个吻戏重不重要。
而这些工业糖精,这些甜宠剧,其实没有办法给到大家现实的爱情经验,像我们这种谈过恋爱的人可能都看不下去。
这样一种恶性循环,其实会导致最后没有人去了解真正的爱情,没有人去愿意去回答现实生活里,我们在处理两性关系时遇到的问题。
我们最后就只是说,我没有遇到那个对的人,我没有遇到良人,我遇到了一个渣男,我遇到了一个绿茶婊。
总而言之,我们把身边这些不好的人贴上标签,好像问题就解决掉了。
我们这几年也不断地在问:为什么今天爱情越来越难?
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因为我们今天缺乏良性的爱情观念。
我们受到各种甜宠剧的影响,又受到各种这家庭伦理剧的影响。
家庭伦理剧告诉你爱情有多可怕,男人有多可怕;甜宠剧告诉你男人有多甜蜜,爱情有多甜蜜。
这两个都是极端,然后我们在这两个极端里就迷失掉自己的方向了。
我们发现生活中既没有甜宠剧的这些甜,然后又很害怕家庭伦理剧的这些极端个案。
到最后我们就变成不相信爱情,也没有爱情了。
我一直在强调:如果你不相信爱情,不相信美好,爱情和美好都不能发生。
所以我是特别希望,大家看看甜宠剧,千万不要当真,并且要经常有一些反省的精神。
所以当我们看这些甜宠剧的时候,我们到底应该怎么做?
第一个我觉得作为观众来讲,如果你觉得只是消遣、开心就好,我觉得这个是没有问题的。
但请你记得,千万不要代入到现实生活中。
甚至有的时候你要反问一下,当我看得很甜的时候,当我觉得他们很美好的时候,当我觉得这些工业糖精让我很快乐的时候。
是不是意味着说,我在爱情里面也是会出现这种模式性的、框架性的局限。
我自己是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很多人不自觉地就会把这些看成是爱情的影子。
而把自己真实的生活,看成是没有爱情的,看成是没有爱的。
但你要知道,爱经常是出现了,但它不是以你想象的面貌出现的。
我们日常生活中会觉得,这个男的常常做不到甜宠剧的十分之一,他就是不爱我。
但实际上有的男性包括部分的女性,她们表达爱的方式是很多样化的,可能并不会完全以甜宠剧里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什么是好的爱情?其实好的爱情是让我们不断地自我成长的。
这个过程中是会有稍微痛苦的地方,可是恰恰是这些痛苦难受的地方才促进你成长,每个成长其实都是要经历这些的。
然后我们才能去攻克生活中很多的难题,我们才能进入到更深的一个爱情的理解里面,我们两个人才能携手一起来闯荡天涯。
我觉得这样爱情才能够是共患难,也是共富贵的。
我们如果单纯的卿卿我我,单纯地讲究糖度,其实这个爱情不见得有你想象中那么牢固。
我自己也希望电视剧行业的从业者能更具有社会的责任感。
因为现在的电视剧经常是迎合观众的需求,并且把观众的需求不断地扩张化。
但实际上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有社会责任感的、更有价值的剧出来。
其实我们这几年也可以看到的确有一些非常不错的剧在出来,它可能做起来是比较艰难的,但是我们的确看到这个市场是非常庞大的。
我希望我们在生产各种快餐的时候,依然能沉下心来做一些能够让我们真的去回味的,能够让我们吃得更有营养的事物。
我们希望观众们不要快餐吃多了,失去了辨别食物好坏的能力。
我们也希望我们我们的从业人员,能守住自己的专业底线,能更好地去为推进现实的和谐生活而去做努力
因为我一直相信,观众其实并不是傻子。
当你给到观众真正有营养,也有非常美味的食物的时候,你会发现群众的眼睛总是雪亮的。
如果你身边也有痴迷甜宠剧的朋友,你可以把这篇文章转发给他,说不定能给他一些启发。
如果你对甜宠剧有什么样的想法,或者什么样的评论,也非常欢迎你在评论区来告诉我,我们也期待未来做进一步的讨论。
因为这个话题其实我研究没有那么的深,我也很希望知道大家的困惑在哪里。
在未来我也可能会根据大家的困惑点,再来做一些更详细的解释。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