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湟源县深度挖掘排灯非遗文化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2021-09-22 18:2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湟源排灯的产生可追溯于清代嘉庆、道光年间,成熟定型于民国时期,原为清代及民国丹噶尔古城洋行、商铺门前的广告灯箱,距今已有超过200多年的历史。湟源排灯形状主要有长方形、卧桥形、马鞍形、梅花形、立柜形等。结构上,由外部骨架、内部画面、光照设备三部分构成。外部骨架多以上好木料制成,雕刻有精美的花草人物等图案形象,并以榫卯结构组装成为外部框架。内部画面涵盖剪纸、绘画、青绣、皮影、衍纸画等类型,画面栩栩如生,场面活灵活现。传统排灯光照设备为内置的蜡烛,新式排灯则为内置LED灯条与外置灯光两种。表现内容和形式上,多以民间故事、神话传说、民俗风情、名人轶事为主,并以“连环画”集中展示形式,展现某一故事或某段情节,漫步其间,能让人感受到灯彩艺术与历史文化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湟源排灯工艺精湛、形式多样、历久弥新,堪称青海民间灯彩工匠技艺的“教科书”、商贸文明多元化的“纪录片”,中原文化与河湟文化、汉文化与藏文化交汇融合的“活化石”,是河湟文化和昆仑文化的亮丽名片,承载着湟源历史文化的独特底蕴。

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湟源县不断结合发展实际,探索排灯保护与利用工作。今后,湟源县将持续挖掘排灯非遗文化资源,拓宽排灯生存发展空间,科学论证、精准定位、详细规划,依托排灯文化“软实力”助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一是挖掘潜力,融入市场,让排灯“活起来”。充分挖掘排灯契合现代社会的市场潜力,制作一批能够在街道、广场、家庭等场景摆放应用的新式排灯,助推排灯回归日常生活。以排灯文化穿针引线,在丹噶尔古城、日月山等主要旅游景区突出排灯文化元素,将湟源主要景区串珠成链,并开设排灯手工艺品、文创产品售卖摊点,打造出排灯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实现排灯活态传承发展。二是强化宣传,塑造品牌,让排灯“走出去”。借助融媒体中心线上宣传平台、新媒体网络平台等,面向省内外开展线上宣传推介,持续提升湟源排灯知名度。线下打造排灯传承体验中心,推动排灯非遗文化走向群众生活娱乐,增强大众对排灯文化参与感、认同感,汇聚起民间宣传效应,努力让湟源排灯品牌立足西宁、走出青海、面向全国。三是培育人才,优化传承,使排灯“能接续”。定期举办排灯传承及制作研讨会,集聚排灯非遗传承保护合力。招募文化志愿者、非遗传承人,鼓励群众参与排灯制作学习,不断提升传承意识。培养排灯制作新人,大力提升制作实践能力,形成排灯制作强大“后备军”,为排灯非遗传承注入新鲜血液。四是守正创新,丰富内容,给排灯“赋内涵”。在尊重制作方式和基本内涵的基础上,推动排灯表现形式和内容创新性发展。充分运用电声技术、光电技术、电动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让排灯画面动起来、能发声,充分调动观赏者感官体验。进一步丰富排灯展现内容,依托小高陵等红色文化资源,增添具有红色基因和教育意义的内容,赋予排灯当代文化内涵,传承好古城记忆,讲述好湟源故事,展现好时代风貌。

来源:魅力湟源

监制:高照华

原标题:《湟源县深度挖掘排灯非遗文化资源助推文旅融合发展》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