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问答】吃饭时被骨头卡住要紧吗?

2016-05-04 17:02
来源:澎湃新闻
身体 >
字号

问:吃饭时被骨头卡住要紧吗?

答:小心外科急腹症。

不少外科医生都曾遇到过类似的急腹症患者,而异物的内容也五花八门:有鱼刺、鱼骨、碎骨片、枣核等等。俗话说得好,“病从口入”,这里的“病”通常是指造成急性胃肠炎等内科疾病,只要平时注重饮食卫生并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就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作用。但是人们很少想到吃的不当心会引起“消化道穿孔”这类外科急腹症的发生。

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几方面:1.老人或者儿童进食时不当心吞入较大锐利的骨片、鱼刺、枣核等;2.吃饭时高谈阔论,精力不集中而误吞异物;3. 酒桌上控制力下降,进食咀嚼不当吞咽异物。

那么如何避免类似情况发生呢?首先,给老人和小孩的食物要有一定的选择性,比如市面上常见的枣子,有一些枣核两端非常尖锐,一旦误吞会造成严重后果,这类食品不建议给老人或者小朋友常吃。其次,需要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常言道:进食不语,就是养成吃饭特别是咀嚼过程中尽量少说话的好习惯。还有,很多人吃完带核的水果后喜欢把果核含嘴里,其实也是一种不良习惯,在运动或说话时会造成误吞或误吸果核,可能引起严重后果。类似小排、骨头等食材,在用刀剁碎时可能产生尖锐的小骨片,建议烹制前应当多次清洗。当然,饮酒也要量力而行,不然的话过量饮酒伤的不仅仅是肝脏,还有潜在胃肠损伤的危险啊!

那么,一旦遇到“误吞”这类情况该如何处理呢?如果有明确这类异物误吞史,并且短期内出现腹痛等不适症状,或者异物较大较尖,预期可能造成消化道损伤者,都应该马上就医,此时异物一般还位于食道或者胃腔里,可以尝试通过胃镜等方法将其取出。如果吞服异物超过4—6小时,则异物通常已进入小肠,无法经胃镜操作取出,就需要密切观察有无腹痛、发热等症状发生。一般情况下,48-72小时内异物就随同食物残渣从体内排出,除非异物在消化管道内遇阻。因此接下来几天时间是密切观察期,一旦有症状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医生具体情况。

可惜的是,通常这类患者并无明确异物吞服史,而且其辅助检查也未必阳性,这就给临床诊治带来困难。所以,对于这类疾病还是应该以预防为主,进食不当不仅会产生胃肠炎等内科疾病,也需当心吃出来的外科急腹症。

(施宝民 上海市同济医院普外科主任)

问:为什么现在很多人头皮屑越来越严重?怎么解决?

答:环境污染和人的精神压力都会引发头皮屑问题,一般可以通过洗发水、调节心情来解决,如果特别严重就要去医院治疗。

国外有人做了统计,一年当中人身上能脱落5-6公斤头皮。为什么我们没有觉察到呢?因为我们平时搓澡就把皮搓掉了。在异常状况下,头屑会形成大块大块的雪花一样的头皮,这种情况就是头皮屑的临床表现。

头皮屑由哪些原因引起的?一个是外在原因,一个是内在原因。外在的,比如环境污染,空气中的PM2.5含量超标就会造成头皮的损伤,异常的头皮脱落。以前我们物质生活没有这么好,人对头发不怎么折腾,最多洗头时用点香皂,现在我们有各种洗发水、护发素,还有人把黑头发弄成黄头发,把黄头发弄成绿头发,把头发拉直、拉弯,这都是对头发的损伤,也是对头皮的损伤。内在的因素,是人的精神压力。倒退10年,人生活的节奏和工作环境就没有现在这么紧张,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没有这么大,人的头皮状况和精神压力、免疫状态是有直接关系的,这种关系导致头皮出现问题。有很多情况可以引起头皮屑,皮炎、银屑病等都会造成头发脱落,引起头皮病,生活中最多的是马拉色菌引起的头皮屑,它寄生在我们头皮里,当它大量繁殖的时候,它的食品就是我们头皮的皮脂,它吃了这些油以后会产生代谢产品,这个代谢产品对我们头皮是刺激性的,就会形成头皮屑,综上这些原因导致现在头皮屑发生率越来越多,越来越常见。

其实一般来说,大部分头皮屑可以通过市面上正规的洗发水来解决,如果非常严重就要到医院找皮肤科医生诊断一下,是不是有皮肤病了,如果有皮肤病要针对皮肤病来及时治疗。所以在日常生活中,选用先进的去屑科技是至关重要的部分。ZPT(吡啶硫酮锌)就是国际公认的高效去屑成分,它的“抗真菌活性、对表皮细胞抗代谢作用及调节皮脂分泌、减轻炎症反应”都对抑制头屑有着良好的作用。但是目前大家苦恼的是如何长效去屑,因为头皮是一个不断进行新陈代谢的系统,皮脂腺无时无刻不在分泌油脂,给予头屑真菌适合繁殖的“温床”, 这是一种持续的过程。去屑因子的功效往往在洗头瞬间最为有效,其功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降低。目前最新去屑技术——Bio-Activate智能去屑保护层可以根据头皮环境,调节ZPT的去屑功效。Bio- Activate可以智能感应头油分泌,根据头皮环境油脂的改变,使ZPT的活性随头油增多而被激活,也就是说头皮油脂越多,ZPT活性越强,有效抑制头屑产生,从而达到长效去屑的效果。

(范卫新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分会毛发组副组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