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绝美!昨晚,金山这场古风盛宴带你“穿越”回古代

2021-09-22 11:3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皓月当空花灯美,灵雨花海润朱泾。

昨天晚上,“朱溪韵 花灯情 江南梦”——我们的节日·朱泾花灯中秋游园会在船子缘公园举行。现场美轮美奂,充满诗情画意。

古琴吟唱《拨棹歌》、中阮演奏《渔舟唱晚》、弹词《白蛇传·赏中秋》以及“一期一会”茶艺情境表演等,加上园内处处古朴雅致的花灯布景、身着汉服“走月亮”的古风少年,让市民恍若置身于古代。

▲舞蹈《秋月》

▲吟诵《朱泾赋》

▲弹词《白蛇传.赏中秋》

▲弹词开篇《蝶恋花.答李淑一》

▲钢琴演奏《彩云追月》

▲昆曲《长生殿》

▲器乐重奏《渔舟唱晚》

▲古琴吟唱《拨棹歌》

▲男声四重唱《春江花月夜》

▲舞蹈《新时代花灯情》

随着独具地方特色的花灯游园会鸣锣开场,标志着朱泾花灯节举办正式跨入了第十个年头,由此,2021中国·朱泾花灯文化旅游节也正式揭开面纱。

作为对花灯节十周年的献礼,本次游园会特加设了庄重的拜月仪式。同时,由全球汉诗总会上海联络处主任、中国同晖学社理事、中国楹联学会诗赋委员会委员张青云所撰的《朱泾赋》也对外亮相,“朱治奉邑,船子居停。地当胥浦,源溯前京。据浦南而瞰东海,毗枫溪而襟华亭。蕴泖水之灵芬,湾称落照……”朱泾悠久的人文历史在低婉的共鸣吟唱声中缓缓展开。

据朱泾镇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作为历届花灯节的重头戏,本次游园会除了提前在辖区内多个区域摆设了地标性彩灯组及廊道花灯外,还以东林禅意区为载体,以吴风越韵、船子渡人为历史背景,以品悟千年花灯情为线索,通过沉浸式展演,再现了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市井画面,追忆古时观灯游园的盛景。

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朱泾花灯的多元体验。船子缘内,金山各路非遗文化齐聚一堂。亭林月饼、张堰盘扣、吕巷白龙糕、金山农民画等,让前来游园的市民从“味觉、嗅觉、触觉、听觉、视觉”五个维度,“一站式”领略到了金山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朱泾花灯会,起于南北朝时期,于明末清初发展至顶峰。当时,每逢灯会,朱泾各村落,以家族成员为主,自组花灯队,或行街,或跑灯,进村入户表演,十里八乡,争相观看。在历经千年的演变和完善之后,约定俗成,延续至今。

现如今,在中秋等节日,朱泾各社区、学校采取传统工艺制作各式精美花灯,沿市河等地悬挂,再现“千门灯火依如昼,月影阑珊醉珠溪”的节庆景观。

“千年花灯韵,十载花灯情”成了这座千年古镇对花灯传承与革新的最好写照。

十年广传艺,遍地点灯人。这十年,朱泾镇以当好“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为己任,在建立“朱泾花灯”文化档案,深入开展“朱泾花灯”挖掘整理研究的基础上,先后在社区与学校建立传习点,形成了社区、学校为主导,政府部门有效指导,社会力量鼎力支持的朱泾模式。以非遗传承人下沉基层、走出国门为路径,实现了老中青幼的代际传承,促进了花灯文化在民间的交流与推广。

如今,集“赏、扎、猜、画、唱、展、游、闹”为一体的朱泾花灯节,早已成为朱泾文化旅游的一张“金名片”,与金山农民画等并行,开启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新的“输出”方式。紧扣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深度融合的思路,未来,朱泾镇将继续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吸粉引流”作用,促进精品演艺、文创衍生等多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为展演、研学、手工艺体验馆、精品文旅项目等营造蓬勃生长的土壤,走出一条文化促旅游、旅游促产业,产业促增收的乡村振兴之路。

据悉,今年朱泾花灯旅游节自9月17日开始至10月17日结束。期间,实景演出、文化展示、非遗体验等系列主题活动将在船子缘公园、花开海上生态园、待泾村、新泾村等地轮番开展,将为十一期间到金山观光的各方游客提供一个打卡游览的好去处。

资料:今日朱泾

编辑 | 翁羽

原标题:《绝美!昨晚,金山这场古风盛宴带你“穿越”回古代》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