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徐克:拍片40年,狂了七十载
老怪徐克
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又以明日的我,打倒今日的我。
——徐克
老怪徐克堪称传奇。
他生于越南,长在香港,学于美国,活跃在大陆,蜚声海内外。
凡是关乎于电影,无论是编、导、演,还是剪辑、特效、制片,他皆有涉猎,均是门清。
而今的徐克,头发白花花,胡子乱糟糟,就像是他电影中的豪侠角色。
天地有情尽白发,人间无意了沧桑。
徐克刚刚过了古稀之年,历经人世沉浮,千帆过尽,犹然锋利。
恰如他的名字。《玉篇》有言,“克,胜也。”区区一字,道尽徐克的锋芒与野心。
01
其实,徐克原本的名字,却颇为文艺,徐文光。
徐文光出生于越南,他家是华侨富商大族,父亲名曰徐忠,当地的一位中医师,为人严肃务实,共养育了16个子女,徐文光排行老七,差不多在中间的样子。
彼时的越南,风云变幻,波谲云诡,先是与法国抗衡,之后又将美国卷入战争,毫不夸张地说,时时处在朝代更迭的风口浪尖。
虽然出生于富贵之家,但徐文光的童年,对炮火震天,生离死别,显然也不会陌生。
战机呼啸而过,枪声此起彼伏,照明弹闪耀了整个星空,这一幕幕场景,就好比是电影中的画面。
战争给人的感受,无外乎残酷、恐惧、悲伤,但徐文光也许会感到好奇。
因为他喜欢一切与画面有关的东西。五岁那年,小小的徐文光就嚷嚷着,让母亲带他去看《白雪公主》。
母亲把他带到戏院门口,看罢电影海报,想都没想,接着又把他拽回家去。
原因有二,其一,里面有KISS戏码;其二,白雪公主的衣领太低,过于暴露。
后来,在徐文光的软磨硬泡之下,母亲再次领儿子去戏院,他看了人生中第一部影片,《小鹿斑比》——诞生于1942年的美国动画片。
毫无疑问,荧幕上“会动的图片”,对5岁的小孩而言,无异于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十多岁的时候,他和朋友租了架摄像机,他们拍摄出魔术表演的片段,特意在学校播放。
镜头拍摄的内容,以及摄影本身,都可以被称作魔法,也许就在那时,徐华光就立下鸿鹄之志,将来要做操纵光与影的魔术师。
1966年,徐华光中学毕业,他们举家移居香港。三年之后,父亲送他去美国学医。
可想而知,父亲对他抱有很大的希望。在爸爸心目中,徐华光是家中长子之外,第二个可以子承父业的儿子。
然而,徐华光的兴趣却是电影,但如果他将自己的真实想法告诉父亲,一定不会得到允许。
徐华光一不做二不休,到了美国即选择电影专业,他从小就叛逆,凡事由着性子来,先干了再说,理由可以慢慢找。
他的幼年、童年以及青年,皆与电影息息相关。
很久很久之后,转过头来,他又会发现,自己对电影的热爱,其实贯穿了整个生命。
02
既然是一生挚爱,为了电影与父亲产生些许摩擦,又算得了什么。
徐文光于是乎心安理得地学习起电影,留学期间,他还与朋友合拍过一个小纪录片,放映后反响颇佳。
大学毕业之后,徐华光变得不知所措,毕竟,没有人愿意投资一个愣头青拍摄电影。他辗转去到纽约,在一家报纸担任编辑。
1977年,26岁的徐华光选择返港,他满怀抱负的回归故土,希望从事与电影有关的工作。
徐华光并没有太多拍摄经验,很多电影公司也理所当然,拒绝了他的求职。
但徐华光又很幸运,大名鼎鼎的香港无线电视台,向他抛出了橄榄枝;更幸运的是,就在面试途中,他不小心和一个女生撞了个满怀,这个女生名叫施南生,他后来的太太。
刚进公司,徐华光就马不停蹄,接拍了人生中第一部长篇剧集,《家变》。
《家变》是一部时装剧,其参演者包括任达华、周润发等等;主题曲的填词叫黄霑。在以后的岁月中,单拎出任何一个,都是能搅动娱乐圈的风云人物。
同时,徐华光渐渐也使用起新的名字,徐克。
彼时的香港无线电视台,其实暗藏危机,因为内部管理机制问题,大量员工走向流失,徐克也紧随大流,跳槽易主。
1978年,徐克转投佳艺电视,就好像冥冥之中自有天注定似的,他再次遇见了施南生。虽然尚不满30岁,人家已然做到佳艺的董事,不客气的说,徐克的领导。
毋庸置疑,施南生是徐克生命中的贵人。世人皆知,徐克有个响当当的外号“老怪”,除此之外,他也有许多别的绰号,譬如“姑爷仔”——在粤语语境中,吃软饭的意思。
正是因为施南生的大力支持,徐克才有机会拍摄武侠剧《金刀情侠》。此片改编自古龙的小说,当时的古龙炙手可热,人人争相改编,如果不是施南生,新人徐克就算挤破了头,也未必能得到机会。
《金刀情侠》的动作效果很是别致,观众看后,竟有了耳目一新的感觉。其实那是歪打正着的结果,徐克因为不懂行,没有专门找武术指导,所有的武打场面,都是他瞎比划着设计的。
从此处亦能知道,徐克拍片时行云流水,脑洞天马行空,他从来没有固定的章法。
03
《金刀情侠》就是一味催化剂,加速了徐克迈进电影行业的进程。
今天人们再谈起徐克,常常将武侠与他挂钩,这句话很对,但又不完全对。
及至目前,徐克从影已然超过40年,除了武侠片,他还拍摄过悬疑片、科幻片、喜剧片、爱情片,甚至是动画片。
可以这样说,只有观众想不出,没有徐克不敢拍,他的电影向来题材纷纭、内容驳杂。
徐克在荧幕之上,小试牛刀的前几部作品,又被称作“混乱三部曲”。“三部曲”中,除了《蝶变》还算是武侠,其余两部以近现代为舞台,与古代的侠客毫无关系。
然而,不管是何时的舞台,无论讲述怎样的故事,徐克所秉持的电影语言,却从未改变。
夸张、奇崛、诡异、浪漫。
除了些许搞笑片,他所着力塑造的人物,也几乎从未改变。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侠客。
古人说过,侠以武犯禁。在徐克这里,侠客的形象,凝练成以下字眼:
情与义,值千金。
刀山去,地狱去。
有何憾,为知心。
这句话来自郑少秋所唱《陆小凤》的歌词,某种意义上,也代表着港产片的精神内核。
为情为义的侠客精神主体不变,至于具体表达的方式,各个导演,则有各自的理解。
在徐克之前,公认的武侠大宗师,譬如张彻先生,他通过表现男子的阳刚之美,通过对“男性气概”的塑造,来深化他们的情与义。
张彻热衷于让男主角死亡,当代表崇高伟岸的男性肉体,受到致命伤害时,他们缓慢地挣扎、盘旋、倒塌。
伴随生命的陨落,情义却达到了巅峰。正所谓,求仁得仁,又何怨。
在张彻那里,女生只是情节的催化与点缀,一点也不重要;反观徐克这边,女性角色除了承担核心的叙事功能,还要试图彰显电影的整体思路,她们是当之无愧的主角。
徐克电影中,从来不乏绝世容颜的美女,有些网友甚至半开玩笑说,徐克有“百合控”,衡量他是否认真拍片的标准,只有一个:片中有没有百合。
被网友调侃后,徐克还真回应了,他说: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很浪漫的,但不是只是男男女女……”
这也造就了徐克电影中的独特美感:幻美与阴鸷共存,香艳与残酷齐飞。
04
通过电影,徐克所构建的“江湖”很美;电影之外,现实版的江湖,其实更加精彩。
虽然拍片思路与自己完全不同,但张彻很欣赏他,在回忆录中,张彻曾不止一次,称赞这位后辈的“才气”以及“锋芒”。
夸徐克的前辈不少,与其发生矛盾,骂他的人更不在少数。
1984年,在施南生主导下,徐克与她共同成立电影工作室,两人为工作室起的名字有点直愣,让人捧腹又拍案,因为工作室名称就是“电影工作室”。
工作室成立后,徐克一心扑到创作上,其余的工作,上至运营管理,下到端茶倒水,全部交由施南生负责。
徐克拍摄电影顺风顺水,他的好兄弟吴宇森,则失落到极点。
吴宇森之前拍摄了8年的喜剧电影,产量不低,票房成绩却每况愈下,低得可怜。徐克与他见面时,吴宇森已然3年无戏可拍。
吴宇森于是乎醉生梦死,自顾自抽烟喝酒,施南生坐到其身边时,他竟犹然不知,把人家的纤纤玉手当成烟灰缸,肆无忌惮地弹烟灰、扔火柴梗。
两兄弟集结起一批“失意者联盟”,刚被炒鱿鱼的狄龙、“票房毒药”周润发,以及唱歌不错,演戏却不被看好的张国荣,共同演绎出一场,严肃的兄弟情故事,《英雄本色》。
电影上映时,获得史无前例的成功,打破数不清的记录,电影成功了,两位主创的梁子却结下了。
他们都是犟脾气,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死也不会妥协,说服不了对方,就意味着产生矛盾。
《英雄本色》第二部磕磕绊绊上映之后,两人彻底决裂,从此分道扬镳。
到改编《笑傲江湖》时,徐克力邀前辈胡金铨出山,胡导是著名的历史还原党,无论道具还是服装,都力求恢复历史原貌,据说,他甚至会亲自缝制道具服饰。
徐克将电影天马行空的乱改一气,中不中洋不洋的,胡金铨大为光火,一气之下便退出了电影拍摄。
胡导没有公开表态,他的大哥李翰祥,另一位老派导演,直接登报纸写文章公开宣布:宁可饿死,永不与徐克合作。
李翰祥的代表作之一即《倩女幽魂》,徐克亦曾改编过。
至于《笑傲江湖》的原作者金庸,同样对其颇有微词,金庸很客气地对徐克说过:“以后朋友可以做,小说版权没得商量。”
别人骂别人的,徐克照旧干自己的,坚持个人的主张,他对前辈导演的态度,一如当年反抗父亲时的情形。
05
对前辈如此,面对同辈之人时,徐克的霸道,那就不只是侧漏了。
黄霑为《笑傲江湖》创作主题曲时,前后易稿六次,徐克每回都不予通过。最后,他索性将中国传统五音倒过来弹唱,黄霑填好歌词,寄给徐克之前,在乐谱上画了一只亢奋的男性伟器,并且配上一行文字:
要便要,XXX,XXX,你不要,请另聘高明。
众所周知,《沧海一声笑》终成一代经典。
为创作《黄飞鸿》电影主题曲,徐克再次找到黄霑。虽是改编自古曲《将军令》,黄霑也很重视,他前后花费两个多月的时间,将旧作从500个小节,改编成180个小节。
改编此曲,徐克付给黄霑20万元,黄霑为了做到精益求精,自掏腰包,请到全港收费最高的音乐家黄安源,用二胡拉《将军令》,普通人一小时收费250元,黄安源一口价700元,还要等他有空。为了此曲,黄霑前前后后搭进去二十五万八,可谓血本无归。
成品出来后,拿给徐克听,徐克说低音不够,找来一把破烂乐器,自己随便加个音进去,并表示有那味儿了。
虽然我们无福听到那版极贵的《男儿当自强》,毫无疑问,徐克的破铜烂铁改编版,依旧成为经典。
与天斗,与前辈斗,与朋友斗,更有甚者,与自己斗,徐克有句名言:
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又以明日的我,打倒今日的我。
由此可知,“徐老怪”的名号,可谓实至名归。
至于斗争的结果如何,大家同样早已知晓,虽然偶有败笔,徐克堪称一位前无古人的伟大导演。
纵观香港电影,玩文艺没有人强过王家卫,钻研商业无人比得过王晶。
徐克呢,兼具两者之优点,他既懂得顺应市场,又有自己的艺术追求。艺术在左,市场在右,他是横亘在中间的一柄长剑,长剑挥出时:
剑啸江湖,石破天惊。
参考资料:
窦欣平:《剑啸江湖——徐克的世界》
冯庆:《中国人的义气》
黄霑:《爱恨徐克》
1983毁三观:《vol11,老怪徐克》
Bilibili星访问:《侠骨柔情“徐老怪”—独家专访》
原标题:《徐克:拍片40年,狂了七十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