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埃及掀起中文热但缺少教师

澎湃新闻记者 康宇
2016-04-23 18:38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速报 >
字号

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

“今年是中埃建交60周年,也是中埃文化年。在政治经济领域的互通交流之外,软实力的塑造、交流也非常重要。走文化交流的路子是一条正确的路,还可以使得两国之间其他方面的合作变得更为顺畅。”

4月22日,在中国-阿拉伯国家政党对话会上,埃及前总理伊萨姆·沙拉夫接受媒体采访时如是说。

沙拉夫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透露,随着中埃两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日益频繁,埃及人民学习中文的热情也随之高涨。他本人也经常与中国驻埃及大使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交流,在沙拉夫看来,“语言是表达思想、交流思想的重要工具”。

据沙拉夫介绍,虽然埃及几所大学都开设了中文系,不过由于更多的学生选择学习中文,目前埃及的中文教师的数量仍是不够的。

稍早前,《中国日报》曾报道,埃及的开罗大学在2004年便设立了中文系,当时只有20名学生。现在招收规模有所扩大,每年招收60名学生。而在2007年创办的开罗大学孔子学院里,学生人数更是从30名上涨到了每年1200名。

事实上,不仅是埃及,近些年,中国和不少阿拉伯国家在教育、旅游、文化领域一直有着良好互动,尤其是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

澎湃新闻记者了解到,宁夏大学自2014年起,已连续向埃及苏伊士运河大学、亚历山大大学,也门科技大学(后因内战停止派遣),摩洛哥哈桑一世大学(2015年始派)共派遣123名学生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沙拉夫也向澎湃新闻记者透露,埃及现在每年会派至少两名教师到宁夏大学进行交流学习,加强教育文化领域的合作。

今年年初,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对沙特阿拉伯王国、阿拉伯埃及共和国、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进行了国事访问。此次出访也使得阿拉伯国家的“汉语热”进一步升温。学习汉语的热情背后,是外界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的“中国热”。

沙拉夫在采访中多次提到,埃及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伙伴,为谋求合作共赢,中埃双方无疑会在多个领域进行交流对话。语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了解到,现在有很多中国企业都在埃及开办了工厂、实施一些项目,会汉语的埃及民众将有更好的就业前景。”沙拉夫说。

据《中国旅游报》今年2月报道,如今到埃及旅游的中国人越来越多,中文导游成为埃及非常热门的工作,中文导游的收入甚至是法语导游的两倍。

就像沙拉夫说的,无论是政治经济领域的互通,还是民心相通,语言都要先行。

不久前,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也公开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提出后,中国很多高校领导都在思考大学应该在其中发挥怎样的作用。过去中国的外语教学一直以英语为主,而“一带一路”沿线的国家多数用阿拉伯语交流,这使得培养阿拉伯语人才,以及推进汉语“走出去”成为趋势。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