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鲜肉月饼的记忆

2021-09-21 22:0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鲜肉月饼的记忆(作者:无为之人) 原创 无为之人 上海老底子

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鲜肉月饼的的记忆

文/无为之人

鲜肉月饼风靡的时节又到了。但我小时候很长时间却没听说过它,至少在学龄前是这样。印象中月饼总是甜的,不会是咸的,而且那时的店堂除了玻璃柜台里琳琅满目的月饼外,也不见有烘烤鲜肉月饼所特有的锅灶。

所以有人撰文,说鲜肉月饼在沪上有100年历史了,却也说不出第一只鲜肉月饼是在什么时间在哪家店烘出的。而对我来说,鲜肉月饼是1967年才出现在个人记忆中。

我是1968年国庆节时才第一次尝到鲜肉月饼的。那是表姐买来的,用牛皮纸袋装着,肉油已渗出纸袋。为什么那么肯定是1968年?因为那天上午我在苏州河北岸的长安路、梅园路、南星路一带棚户区迷路,额头和背心沁出了汗珠,最后凭着福记面粉厂的高大剪影才从迷宫般的窄弄陋巷走出,中午回家后吃鲜肉月饼正好压惊。而前一年也就是1967年我还不敢独自一人走过苏州河到闸北区去。

第一次吃鲜肉月饼有点狼吞虎咽,只觉得有种独特的酥香,而且还是温热的。这与一般月饼很不一样。后来也没刻意去买鲜肉月饼吃。相比微薄的零花钱,当年的鲜肉月饼还是奢侈的。一般的0.16元一只,而当时苏式月饼像百果、玫瑰、苔菜、豆沙等也就0.10元上下。还有一种小号的鲜肉月饼0.08元一只,那几乎就像迷你的“一口酥”,只能供人尝尝鲜。

鲜肉月饼的特性,它只能趁热吃。于是大大小小的食品店都搭起锅灶,将中心工场送来的月饼胚放入方形平底锅烘烤,香气四溢,常常吸引路人驻足,成为整个秋日的独特风景。我家附近北京路的天乐邨、老大房、成风泰等食品小店都卖过鲜肉月饼。

我觉得,鲜肉月饼应该是兼收并蓄的海派文化的产物。它用苏式月饼的外壳,保留其酥的特点,突破其素的局限,将荤的肉馅植入其中,而成就了一种具有独创性的中秋口味,即便在那个特殊年代也未见衰减,一直延续至今。

一晃几十年过去,鲜肉月饼的价格也上升的十几几十倍,但人们对其购买力却是与日俱增,一些品牌店前不仅排起了长长的队伍,而且购买的数量已从几只十几只扩展为几十上百只,以至于有一年我为次日出国留学的儿子在南京路步行街真老大房排长队后只买三只,竟是那样的自惭形秽和无地自容。

看来,人还是无法摆脱社会的羁绊和文化的束缚。也许,独处才可以获得最大程度的自在。

鸣谢:无为之人先生赐稿分享!

无为之人先生热文

原标题:《鲜肉月饼的记忆(作者:无为之人)》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