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不怕打仗的韩国人:狼没来,西线也没有战事

余斌(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
2016-04-28 16:38
来源:澎湃新闻
翻书党 >
字号

说“西线无战事”,也算是用典吧?德国作家雷马克有一部反战小说,写一战,叫这名字。其实是反讽,因为主人所在的前线,德法军队反复搏杀,一直在上演着残酷的战争惨剧,最后主人公也阵亡了,那天没有大的战斗,故指挥部的战报上写着:“西线无战事”——麻木得怵目惊心。我在朋友圈里开玩笑说这话,是对朋友询问的答复:自从二月底来首尔教书,每聊天必有人问,“那边情况怎么样啊?是不是要打?”我的回答是纪实性的,虽然三八线应该算是北线还是别的什么线,我也闹不清。或许我还可以用另外的典,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战争纪念馆广场塑像。文中图片均由作者提供

来之前不止一人跟我说,这时候去韩国?打起来可不是闹着玩的,得小心啊。也有问什么情况下,政府会撤侨的。更夸张的,是让编个理由,托故不去。似乎我不是去教书,是上前线。我觉得很可笑,也就玩笑做答,说那不是等于当逃兵了?打好啊,我可以近距离观察,当一把战地记者。说是这么说,根本没往心上去,事实上对去韩国这事就很漠然。不像去欧美,那是另一种文化,又远隔大洋;也不像台湾,那是与我们有着某种牵连的;甚至也不像东南亚,有一种异国情调的吸引。风景不殊,文化趋同,从南京到哈尔滨距离还远点呢。所以已经在飞机上了,也没半点兴奋。直到飞机降落,机上在广播马上到仁川机场了,那“仁川”二字才忽然让我有动于衷。两个字机票上就印着的,却是视若无睹,此时忽然的,意识到这就是当年联合国军登陆之地,“仁川登陆”、“抗美援朝”等等,全都不招自来,这个国度仿佛一下子和我有了相关性。

去年七月长春有个会议,原打算参加,主要目的,就是从那里可以跟团去朝鲜,同属朝鲜半岛,那里却比韩国更神秘,它是我们的一面镜子,转它一圈,简直就是“花忆前身”,从某些方面说,韩国反倒是“风景不殊”,不是吗?后来是因故没去成。没想到几个月后,到了三八线的这一侧。

一听说我要去韩国,我妹妹的小孩就兴奋,哇,你要去韩国啊?!她是哈韩一族,看韩剧无数,迷到甚至自己学起韩语来。说起来我对韩国也不该感到陌生,我的同事去了一拨又一拨,身边人到韩国旅游的,也不在少数。学校里韩国学生越来越多,韩国学者经常来访,韩国的餐厅大街小巷四处开花,反过来,我想不起曾经接触过来自北朝鲜的人。但是,“仁川”这个地名在脑子里与那场战争连线的那一刻,我发现我有关历史的记忆,全和北朝鲜有关。

中国人是韩国游的主力军。

两代人的记忆相去太远了,年轻人关联的是流行文化塑造出来的韩国,我那辈人不能说完全无感,记忆深处,却是意识形态捏合出来的朝鲜。一切的一切,又源于那场战争。等着入关时,我想起父亲当年曾入朝参战,并且负了伤,小时候见过一个小红本,是二等甲级残废证,还在一只铁盒看到过好些照片,男女老少都有,都有题字,是送给“最可爱的人”的。我不知道他参加的是第几次战役,到过朝鲜什么地方,在他生前,我似乎从来没问过他这些,就像没问过他其他的经历一样。而在要来的那段时间里,我好像从未想到父亲和“抗美援朝”(尽管碰到“抗美援朝”新材料新阐释,也会留意)的关系,这可能说明那场战争确实离我们远了,不过踏上韩国土地后我想到的又尽是这些,则又说明记忆还在那里,一有机会便会浮出水面。

此所以一听说首尔有个战争纪念馆,它便成了我的第一目标。朝鲜半岛历史上最惨痛的战事,莫过于朝鲜战争,战争纪念馆即是为此而建。不一样的立场,不一样的阐释,这是可以想见的。何况这是官方的解释,有另一套意识形态,有英雄主义,判然分明的正义非正义,与《太极旗飘扬》、《高地战》等韩国电影里的人性、反战的立场又自不同,后者强调的是战争对人性的扭曲,不是胜负,——战争,没有赢家。我印象很深的倒是那场战争中首尔(当时我们称作“汉城”)的四次易手,我应该读到过相关的叙述,但是,“纸上得来总觉浅”啊,身在首尔,看首尔老百姓逃难的画面,仿佛才能分明想象出当年的场景。清晰起来的,还有首尔到三八线的距离,——只有不到四十公里。难怪“6.25”一日之内,金日成的部队就攻占了这座都城。

会有一场新的战争吗?这却难以想象。在首尔走街串巷,感觉不到一点紧张的气息。明洞的夜晚灯火辉煌,人气之旺不输上海南京路,小吃摊热气腾腾,外加大包小包购物的人群;光化门、梨花洞壁画村这些景点游人如织,一派详和。热闹地方,时不时听到中国话,可证现在中国人绝对是韩国境外游客的主力军。对了,甚至战争纪念馆那样冷清的地方,也是我们的同胞在唱主角,我遇到的最大的一拨,应该是从东北来的一个团,露天武器陈列的那一带,听到他们东北腔在大声相互招呼着。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提醒他们,非常时期,慎往韩国,也不知在战争纪念馆这种地方,会不会稍微提示一点战争的可能性。以我的感觉,在首尔或晴或雨的天空下,歌舞升平的氛围里,所有的提高示都是反过来的:你不唯感到此时此地,战争如同天方夜谭,甚至半个世纪前这里曾经的战火,要想象也变得困难起来。

韩国战争纪念馆。

首尔人真是淡定的可以。我那辈人没有经历过战争,记忆中距打仗最近的一次,是“文革”年间“一号命令”下达之后,说是“苏修”亡我之心不死,随时可能入侵。全国上下,都开始“备战备荒”,到处是“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全民皆兵”、“人民战争”之类的标语。口号之外,我们在挖防空洞,做战备砖,整个是战争动员的节奏。虽然中国幅员广大,南京离中苏边境远着呢,我们却也没闲着,挖防空洞,就是防着苏联人扔原子弹的。 反观首尔,那边金正恩已放下狠话,说要先动手了,楞是一点动静没有。巨大的日常生活之流泰然自若地流淌漫溢,和平年代要说有什么出离了“日常”,那也与备战无关,是选举。前一阵是国会议员的选举。街上随处可见竞选人的招贴画,路口或是地铁站之类人流密集之处,常有人冷不丁向你鞠躬,叽哩哇拉几句,几个穿红衣载红帽或穿着蓝衣带蓝帽或穿绿衣戴绿帽的人站成一排,在拉票。再就是白天晚上,会有宣传车从街上驶过,大喇叭里哇啦哇啦,都是货车改造而成,两边掀起,上架大屏幕,且有一二人在上面手执麦克风嚷嚷,类于喊口号。

起初我以为满目都是承平之相,是因为自己语言不通,如同与环境隔绝,被蒙在鼓里。紧张的气氛或者在人们的言谈之中也未可知?毕竟当年“备战备荒”高潮之际,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还在进行,我们是群众运动的模式,自然大鸣大放的备战,安知韩国人不是外松内紧,有一条“看不见的战廾”?于是遇通中文的韩国人,逮着机会就挑战争话题。没想到,大体上是问的人郑重其事,被问者皆若无其事,多半随口说几句就表过不提。最典型的回答是,有什么可紧张的?我们一直就那样啊。

我知道板门店签的是停战协议,并非和平协评议,理论上说,只是暂停,韩国和韩鲜仍是敌国,仍处于战争状态,半个多世纪维持着战争状态,地球上也唯有朝鲜半岛。停战以来,三八线一带时有磨擦,两边针对对方采取的行动时有发生。韩国把朝鲜潜入韩国的军事行动称为“武装渗透”,其最高潮是1968年124特种部队暗杀韩国总统未果的“青瓦台事件”,——那次武装渗透人员真的进到距青瓦台只有几百米了。韩国的反应是组建与朝鲜暗杀小组人数相等的特种部队,以刺杀金日成为目标。此行动因半岛局势趋于缓和而放弃,在实尾岛上受训的特种部队因不满被抛弃的命运暴动,酿成“实尾岛事件”。韩国动作片就是根据这一真实事件拍的。

但这种“国家恐怖主义”的行动都是过去的事了,就像当年海峡两岸国共的特务活动渐趋平静。不同处是朝、韩势均力敌,不像大陆、台湾的强弱分明,一方早已不以统一为念。韩国有一机构,叫“统一部”,就是为实现半岛统一而存在的,虽然重在和平攻势,不讲武力统一。朝鲜那边则时不时放出动武的话来。边界上的磨擦还是不断,用我韩国同事的话说,他们早习惯了。我说,这次不同了呀,朝鲜有了核武器。回说,哪用得着核弹?远程大炮、火箭炮就足以让首尔变成火海了。就为此,一直有一种要求迁都的声音,事实上迁都与否是好几届总统大选时的一个议题,政府机关有一些已迁到韩国腹地的世宗市。但是反对迁都的理由也很充分,其中最高大上的一个理由是,迁都是偏安之局,统一大业呢?统一之后首尔才是能够辐射整个朝鲜半岛的地理中心的位置。不管怎么说,首尔人还是要做首都人,在这个危险地带,他们选择继续淡定。

又一种军民鱼水情。

也不尽然。2009年北朝鲜核爆试验成功,又试射导弹,且宣布退出停战协议,外媒报道半岛局势,以“悬崖边上”来形容。那一阵据说首尔人紧张了,超市里有人开始抢购粮食等物。另一面是学生兵给家里写信,有的还附上头发,这是要上战场,做一去不返的准备了。从那时到现在,过一段时间就会风声又紧,这一幕会重新上演一遍。久而久之,打仗就像一个“狼来了”的故事,刺激越来越小,首尔人越来越是姑妄听之的心态。即使在气氛有些紧张之时,很多人也认为打不起来——老百姓听风就是雨,那是他们没见识。我认识的一位教授以为我在为自己的安全操心,玩笑之余,用绝对肯定的语气跟我说,我们都知道,不可能打的。问过不少人了,听他们的语气,这似乎是共识。

为什么就不可能呢?我在国内时听到的消息,像是一触即发,怎么处在风暴中心的人倒认定打不起来?我说,“6。25”金日成的部队打过来时,这边的人也没想到吧?得到的答复是,此一时,彼一时,那时金日成认定他能赢才开打,现在则两边都知道,战端一开,统统统完蛋,除非是疯子。坐在高位上的这些人不仅没疯,还算计得精着呢。那位笃定打不了的教授,甚至认为两边是有默契的,金正恩要虚拟外部威胁来形成凝聚力,维持统治;朴瑾惠要靠强调战争的危险来让选民支持她。每到关键时刻,北边必有动作,而后会的谈判,发表的声明温和到让人难以置信。你看吧,过段时间总统大选,还会来那么一出。——他言之凿凿的预言道。话里你可以觉察到一种对当局的深刻的不信任,这是我在《太极旗飘扬》、《实尾岛》等许多韩国战争片里已然熟悉了的。

这当然是我追问的结果,更多的时候,我领略到的还是一种淡然以对的不经意。要说危险,这危险已伴随韩国人好多年了,真要打起来,躲也没法躲,你会离开首尔吗?几个小时就打烂呢?根本没有当年的逃难、撤离这一说。有个学生说他爸爸说的:日本经常闹地震,日本人逃了吗?他们往哪逃?这时把战争当成无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了。的确,有的时候,淡定是出于无奈。

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另一种不可能打的理由最是有动于衷:不止一人对我说,中国不会让金正恩动武的。听了这话没几天,中方承诺动真格参与国际社会对朝鲜的制裁,而金正恩也做出强硬反应,大有核弹不长眼睛的意思。前面提及的那位韩国教授打电话问我看到报道没有,我说,你看看,不是中国让不让动武的问题吧?他不接茬,只开玩笑道,你在首尔,这下你安全了。那天晚上和出馊主意让我找理由别来韩国的那位微信,对他说,多保重,多保重。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