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戒不掉的槟榔,一条横亘于生命与获利之间的裂谷
9月17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办公厅发布《关于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的通知》指出,广电总局决定,自即日起,停止利用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节目宣传推销槟榔及其制品。
要求各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机构要高度重视,抓紧组织进行核查清理,确保上述要求落到实处,维护人民群众利益,营造良好传播环境。
此前,“土耳其认定槟榔为毒品,多名中国公民被捕”的消息也冲上热搜。
近日,中国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发文提醒:切勿携带槟榔入境土耳其。
湖南人常说:“槟榔加烟,法力无边。”
湖南非槟榔产地,然而,在近20年里,这种小小的果实掀起的狂热久久不见降温——大街小巷时常能看见已经干瘪的槟榔渣;熟人相见,递烟不如递槟榔。
《湖南地区食用槟榔流行病学研究》数据显示,湖南省居民嚼槟榔率为38.4%。
中南大学湘雅附二医院原副院长凌天牖教授团队调查结果比较保守,约为15.6%。
即便按最低数据计算,有嚼槟榔习惯的湖南人接近1100万!
然而,阳光并没有始终照在槟榔果上。
槟榔给他们留下了终身印记——牙齿锈迹斑斑。
常年吃槟榔所导致的牙齿发黑。
据了解,早在2003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就把槟榔列入“黑名单”,为一级致癌物。
小小的槟榔,为何那么难戒?
文 | 库叔
本文为瞭望智库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瞭望智库(zhczyj)及作者信息,否则将严格追究法律责任。
1
世界知名的“癌症制造机”
湖南并不是第一个受到槟榔狂热冲击的地方。
南亚与东南亚一带的居民,无论是男女,与世界其它地区的居民相比,口腔癌与咽喉癌发病人数高得惊人!
2000年,全球新增的26万余例口腔癌病例中,48%来自南亚与东南亚;当年新增的咽喉癌患者中,51%来自该地区。
这里的人有着跟湖南人相同的习惯——嚼槟榔,但是历史更为悠久。
这项能追溯至青铜时代的爱好,已经引起了许多医学工作者与组织的担忧:它可能与癌症相关。
东南亚常见的槟榔小摊。
根据世卫组织报告,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印度、缅甸、泰国等国研究团队相继公布了本国口腔癌等癌症的临床研究报告,他们发现:
*患有口腔相关癌症的病人,大多都有咀嚼槟榔的习惯;
*相反,如果没有这项爱好,罹患口腔癌的几率大大降低;
*此外,咀嚼槟榔时间越长、日均咀嚼数量越多,就越容易患癌。
而且,槟榔热早已冲出了南亚次大陆和中南半岛,开始登陆东亚。
作为槟榔进入东亚腹地的跳板,我们的台湾同胞豪爽地给槟榔开起了“通行证”,使其一路通行无阻。
于是,东南亚和南亚发生的悲剧在台湾重演。
世卫组织引用的一项调查显示,台湾口腔与咽喉癌症病例不断增加,其增长幅度与槟榔果销售的增长趋势平行。
根据CNN的报道,在台湾,10名口腔癌患者中,有9名有咀嚼槟榔的习惯!
台湾一家槟榔摊贩。
这个数字让人触目惊心。因此,即便槟榔关乎税收、意味着大量农民与商贩的“饭碗”,政府也坐不住了。
无论是台湾地区还是东南亚、南亚国家,都已经下定决心减弱槟榔的影响力:
禁止市区吐槟榔渣;
鼓励槟榔农种植其它作物;
甚至干脆立法禁止槟榔销售……
2
它到底是不是毒物?
槟榔爱好者没有意识到,槟榔可能是毒物。
不过它的毒性稀释在几十年咀嚼槟榔的时间里,在真正受到致命伤害前人们的确不容易察觉到。
201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公布了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清单。其中,槟榔果被列入一类致癌物,也就是确认致癌的物质。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分院口腔科主治医师邵小钧与解放军总医院口腔外科副主任医师席庆在《食用槟榔及其与口腔癌间的关系》中提出:
槟榔所含的生物成分,如生物碱,经过化学作用后,可能氧化而释放出活性氧,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另外,一些槟榔的特殊食用方法也存在高度致癌风险。
例如,东南亚习惯在槟榔果中添加蒌叶、熟石灰等物质,都含有致癌物。
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的刘东林团队在《槟榔药理毒理研究进展》中认为,
“槟榔的主要有效成分可以使DNA分子单链断裂,姐妹染色单体交换频率增高,基因突变,并且具有致癌作用。”
物理因素在槟榔致癌过程中的作用也得到了普遍承认——反复咀嚼槟榔,坚硬的果壳与粗纤维也会对口腔造成机械刺激,导致口腔黏膜病变。
湘雅医院口腔科主治医师黄龙与湖南省口腔医学会会长翦新春在论文《槟榔致癌物质与口腔癌》中称,
“咀嚼槟榔可引起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以下简称OSF),是一种癌前病变,经过长期的慢性病理过程可恶变为口腔癌。”
3
医院早有警告,没人理睬
凌天牖教授与翦新春等专家联合发布的《预测槟榔在中国诱发口腔癌人数及产生的医疗负担》统计显示:
从2005年到2016年,长沙市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五所附属医院所收治的槟榔诱发的口腔癌病例,由305例暴涨到2108例,12年持续增长!
2016年来,长沙市与槟榔相关的口腔癌病例已有8222例,湖南省更是接近25000例。
按照这个趋势分析,到2030年,湖南省全省因槟榔诱发的口腔癌病例可能达到30万例!
湖南省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副主任廖先珍说,湖南省口腔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全国水平,这可能与湖南的饮食习惯有关。
然而,这些研究成果和统计数据,并未引起湖南人的重视。
在湖南,至少约1100万的嚼槟榔爱好者几乎覆盖到每一个市镇。
湖南某街头槟榔店。
一名在湘潭生活的下岗工人说,槟榔是当地社交的重要物品,求人办事若不赠送槟榔则无人理睬,街头的麻将馆也靠分发槟榔来招揽生意。
一个戒掉了槟榔瘾的小哥说,他在长沙生活5年,身边的嚼槟榔爱好者始终认为嚼槟榔致病是小概率事件。
在湖南益阳,一个嚼了7年槟榔的在校学生称,槟榔是仅次于香烟的消遣品,消费人群覆盖各个年龄段,他还记得小学时教室里的垃圾桶与卫生间到处都是槟榔渣。
甚至,有这么一个笑话在当地广为流传:
当电视上播出槟榔致癌的新闻时,湖南人会吃槟榔压惊,并且,决定以后再也不看电视。
4
槟榔,收割着湖南人的生命?
印度24个邦和3个联邦属地立法禁止销售槟榔,巴布亚新几内亚设置路障查验路人是否咀嚼槟榔,而在原中国食药监总局发布的世卫组织的致癌物清单上,槟榔也赫然在列,湖南人自己的医疗机构早已发出警报……
20年前,在湖南省娄底市,刚刚有人开始贩卖槟榔时,敬思军就喜欢上了,一天能吃4-5包。
20年后,槟榔终于离他而去,然而——
病床上的敬思军。来源:新京报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口腔科的病床上,一块白色的纱布盖住了敬思军的喉咙,他的双颊萎缩,导管从他的鼻孔进入、直抵胃部——这是他身体获取营养液的通道。
第一次手术,切除了部分软腭与2/3的舌头;
第二次,他的气管被切开……
他已经失去了所有本来应该享受的生命尊严与生活品质:
他无法说话和进食,只能靠营养液维持生存;
他体重骤降,甚至无法咳痰;
他,仅仅是活着,而已。
在湖南,阵容庞大的“敬思军们”或许被切除了舌头,或许更换了人造食道;
他们的脖子上或许也爬上了张牙舞爪的红色“藤蔓”,那是刀口愈合后发红而肿大的组织。
他们,戒不掉槟榔。
5
一条裂谷,横亘于健康与获利之间
据媒体报道,湖南槟榔业的触角已经蔓延到全国20多个省份,年工业产值达到50亿元,从业人员超过40万人。
某槟榔加工厂。
湖南省共有7家“龙头”级槟榔企业,湘潭的天易经开区便集中着4家。
2016年,湘潭天易经开区规模以上槟榔企业20余家,年产值超130亿元,产量已经达到全省的一半;与槟榔制作配套的香精香料、物流、包装等企业也在湘潭建立了起来。
因此,无论有没有嚼槟榔的习惯,整座湘潭城都已经对槟榔上了瘾。
这一端,反对者称槟榔企业不顾大众健康,未在产品上明确标识出“可能致癌”等危害性,甚至大肆宣传、鼓动老百姓购买、食用,从而牟利。
在世卫组织都将槟榔列为致癌物时,最有良心的企业也只肯为槟榔产品贴上“可能危害口腔健康”的标识。
更为普遍和醒目的是,湖南槟榔包装袋上印着“榔朗上口”“不烧口”“不伤口”等标识,甚至标榜槟榔是“成功男人的象征”。
从长沙前往海口、成都、深圳、南宁等地的列车被称作“皇上品号”,列车的座位上有“皇上品”的冠名,车内播放着“皇上品”槟榔的广告。
“皇上品号”列车。
这些宣传与公关手段都奏效了。
根据《时代周报》报道,小龙王、胖哥、口味王、宾之郎、皇爷、伍子醉、友文这些湖南槟榔巨头年产值均达到亿元以上。
2018年,湖南省槟榔产业链产值增速超过30%。这个市场蕴藏的财富似乎永不枯竭。
另一端,槟榔企业毫不示弱,他们始终认为,没有确凿证据可证明槟榔致癌。
他们称,湖南的情况非常特殊,世卫组织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基于东南亚、南亚与台湾病例的调查报告不能用来说明湖南省的情况。
湖南省槟榔食品行业协会会长杨勋认为,东南亚人将鲜食槟榔裹上蒌叶和贝壳粉食用,印度人用烟丝包裹被碾碎的槟榔后,蘸香精香料食用。而湖南人吃的是槟榔干果的纤维外壳,世卫组织的研究对象没有包含食用槟榔干果外壳的人群。
东南亚式的槟榔食用方法。
小小一个槟榔,将政府、企业、老百姓缠到了一起。
文章参考《新京报》、CNN网站、《中国青年报》、《时代周报》等相关文章内容,图片均来源于网络。
原标题:《割舌头、切气管,狂转的“人命收割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