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名校访谈④|清华附小校长:让教师退居后台还课堂给学生
数位教师围着窦桂梅要求合影。刚合影完一拨,又围上来一拨,又一拨。
窦桂梅站在台中间。她捋了捋披肩长发,然后左手伸出大拇指,微笑着面对镜头,合影一张又一张。长达10多分钟。尽管连笑容都带着些疲惫,但她仍热情地招呼“来,来,站这里”。
4月1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近千名教师齐聚清华附小联盛馆,参加全国小学语文特级名师“教学主张与教学示范”暨清华附小“语文主题教学”新发展论坛。
“确实挺累的。(我)昨天刚出差回来,还没缓过劲儿来。”在参加了满满一天的活动之后,窦桂梅对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说。
她是清华附小校长,全国特级教师。尽管在校长一职上已多年,但她从未离开过教学一线。目前,她还是二年级3班的一名副班主任。
在她看来,目前语文教材过于碎片化,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她提出了以“语文立人”为导向的语文“主题教学”课程体系。这一成果获得建国65年首届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教育部将其作为获奖成果中的第一个,向全国推介。
从教30年,她始终立足课堂,坚持“儿童站在学校正中央”。“逼着老师闭嘴,把时间腾出来。”在她来,教师一言堂教学已落后于时代,今年,明年,或者未来,要让教师逐步学会让位,教师应该逐步“退居后台”,把更好的语言生成和发展机会还给学生。
课堂上的窦桂梅。【对话窦桂梅】
语文课也要综合运用数学、哲学、历史等思维
澎湃新闻:今天展示的五节课,在我看来, 4年级语文教师赵丽娜讲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课堂很放松,启发学生也很到位。可你为什么当着几百名听课的教师,还能挑得出刺来呢?
窦桂梅:她是讲得很好,大家也都能看出来好,但是我作为校长,还是要挑挑毛病,不能还当着老师的面夸了又夸。我们现在面临的现状就是:数学老师做数学老师的事,语文老师做语文老师的事。没有做到“分学科,综合用”——虽然上语文课,但要把语文放进生活土壤,与儿童生命的发展相编织,做到综合运用数学、哲学、历史、地理等的思维。
讲到“千朵万朵压枝低”,说到四川的花大,花重锦官城,所以才压枝低;那四川的鸟呢,鸟叫得“恰恰啼”,清华园只有喜鹊,叫的叽叽喳,不一样。
千朵万朵,看似实,实则虚,虚和实有什么关系,数学的准确性、精确性与文学的艺术性、生动性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什么时候用文学的表达,什么时候又用数学的表达,老师的素养高——孩子遇到的是这样的老师,生命的成长该多么饱满啊!
这是我们未来的方向。我们的课还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澎湃新闻:打破以往单科教学的模式,语文教学也要融汇贯通其他学科内容?这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窦桂梅:今天的老师难当,需要不断地学习提升自己。孩子的发展是整体发展,不宜只为他们注入单方面的内容。田野不肥沃怎么长出大树?
我们这是想用语文课把其他学科撬动了,其他学科跟上。比如,我们的数学,除了与教材结合的课程,还开设有数学阅读课及大量实践活动,学生玩魔尺、魔方、九连环、七巧板、华容道,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校园里的树木、建筑等,用多种类、多层次的思维,把孩子的视野打开,打破学科过深过窄的现象。
以前,我国的基础教育大都是单一学科思维,没有整合与渗透,知识分裂、单一,这样的教学很有可能培养出具备专业素养的野蛮人。小学阶段应该是顶灯式教育,而不是探照灯式教育。
澎湃新闻:你提出的语文主题教学,就是要改变语文教学碎片化的现状?
窦桂梅:我做了30年语文老师,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工具性与人文性割裂,目标窄化。文选式的语文教材,有时过窄过浅,有时又过深,特别是一篇一篇地学,相互关联又弱,容易让人学着感觉糊涂。为什么学它?怎么学好它?
我们一直尝试,把那样的教材打碎,重新整合,同时将同主题的文章,以及整本书的阅读带进课堂,弥补单篇教学的不足。另外,在社会实践方面,鼓励学生把看得见、听得见的表达出来,弥补书本内容的枯燥、干巴。还有的教材政治色彩很重,也需要多增补生活化、生命意识、人性化、人文化的内容。
语文教学,最怕搞成语文知识的教学,而不是核心素养的教学。分析中心思想,归纳段落大意……长年累月,一套套地套下来,味同嚼蜡,学生不愿学习,死记硬背,负担还很重。
所以我们把教材打碎了重新组合成主题教学,加强课堂主题,强化课与课的联系、渗透,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五年级围绕“立志”主题,可以用教材中的单篇课文《詹天佑》进行教学,同时可以补充群文《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发愤立志》《徐悲鸿励志学画》、读整本书《风之王》,甚至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等。今天这个时代信息爆炸,而又太碎片化,人们学习知识的成本付出太大。而重新整合资源,优化主题,更利于人的成长和学习。
澎湃新闻:你早就看到这些问题,然后努力想办法改变它?
窦桂梅:我教过音乐,我又教过数学,后来改教语文。我发现,目前语文的教法似乎不对劲。其实,我本人的语文素养并不是听老师讲课学出来的,我小时候虽然看书少,但姥爷给我讲了很多故事,丰富了我的想象。
教语文课不久,我就发现语文素养不是靠老师“讲”、学生死记硬背学出来,而是靠学生自己多阅读、多体会、多思考出来的。
老师存在的意义,是引导、归类,并教给你阅读的方法。老师的角色是牧羊人,知道哪里水草茂盛,只要把这些羊赶到那去,而不是教羊怎么吃;是船长,用“主题邮轮”载着学生深入广袤的阅读海洋,多阅读国学经典和现当代儿童经典作品,在清华附小我们称之为两座灯塔。
我有一个自诩的名字,叫做“儿童阅读推广人”,我虽然书读的不是最多的,并且知道人永远不能穷尽所有的作品,但我知道方向。一个好的校长,是引导学生,从今天所处的地方,走到将来——他曾经在书中熟悉的地方。
体育是最好的教育,足球就是教材
澎湃新闻:你提出的“1+x课程”改革模式,如何理解?
窦桂梅:1,就是指优化整合的国家基础课程,x是发展个性的校本特色课程。+只是结构,因为找不到一个特别好的符号。
国家大一统的课标与教材只有1没有x,清华附小用的教材和贵州、云南地方小学用的都是一样的。这样够吗?我们必须要优化1,首先优化课程体系,其次优化课程内容,添加x也不是做简单的加法,否则是增加学生负担。课程体系中,1是主体不能丢,占70%左右,x占30%左右,包括体育、阅读、科技、艺术等。
澎湃新闻: x有50多项课程,每一项都需要专业老师吗?今天这一节戏剧课,看上去老师很专业。
窦桂梅:需要。总的来说,我们永远缺老师,但不能说要等老师来了才行动,不能说没有就不做。每位老师的学习潜能也是无限的,先尝试把课开起来。目前师范教育培养的老师,学识可能过窄,但马上培养还来得及,教学相长,老师要跟学生一起成长。
澎湃新闻:清华附小向来非常注重体育,学生每天体育活动量大吗?
窦桂梅:大,每天近两个小时。体育是最好的教育,培养身体就是教育。
在我们学校,足球就是教材,足球像语文书和数学书那样,随时随地可以玩起来。当把足球作为足球教育时,它就不是一项门槛很高的运动,不用选拔,高矮胖瘦男女都可以参与。足球最有教育性,是最好的团队配合教材,它能让孩子摆正自己的位置,同时学会目标集中——就是进球。意志品质,身心健康,各方面都在这里体现,而且足球有国际视野。在我们的x里,还有很多球类,有板球,棒球等,其中足球是最基础的。
好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
澎湃新闻:你还提出把课堂还给学生,是什么理念?怎么还?
窦桂梅:一个妈妈没完没了的唠叨,孩子肯定特别不爱听。现在我们的课,老师讲的太多了,老师总是觉得自己是先知,以经验自居,老师一言堂、填鸭式教学已经落后于时代。
在新的发展时期,老师应该逐步“退居后台”,学会让位,把更好的语言生成和发展机会还给学生。好的课堂教学,学生是主角。
怎么让老师让位?我们用情境教学法,设法让课堂呈现一个虚拟的情境,或者设计出活动场景,然后让孩子去做,动脑,动手,同时让思维过程外显化,让智慧在手指尖上表现出来。于是,从课堂世界走向实践世界,我们重在用看得见的工具来撬动,如思维导图、卡片、生活用品等,旨在用工具撬动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撬动学生思维的生长。
逼着老师“闭嘴”,把时间腾出来。这是教学从“黑板”到走向“实践”的过程。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