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为什么那么多人把科比的职业生涯带入自己的青春?

于嘉 央视主持人
2016-04-14 18:12
来源:澎湃新闻
运动家 >
字号

科比和我们吻别了。

我爱上篮球、忘我投入地打篮球,都是在属于乔丹和“梦之队”的年代,所以一提起那个年代,便会无法自拔地陷落进去,融入一种“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状态里。

但科比·布莱恩特完全与他们不同。无论是个人成就,还是鲜明个性,抑或球场内外影响力,都让周遭诸神望尘莫及。

从初试莺啼到如今退役,一打便是20年时光,可就是这样漫长的时光,他的斗志与斗心几乎从未改变。下面是我和科比的故事。

科比和小球员们在一起。

我第一次见到活的科比是在2000年的金州,那时候我们要采访的品牌主打是格兰特·希尔,品学兼优的杜克高材生,名副其实的好孩子。

完成了采访后,离预定的时间还有半小时结束,做什么呢?品牌的老外说,这边有提前结束的活动,愿不愿意采访?反正也没事做,就去吧,是谁呢?老外说,科比。

科比?我没听错。因为品牌另一主打邓肯不参加此类商业活动,所以只好让二线主打科比出任颜值担当。

不用不相信,没有黑科比的意思,举个更现实的例子:金州全明星结束后大家各自返程,在旧金山老机场又见到了科比,自己背个双肩包,没有保镖和助理,自己办登机,和普通乘客没有两样。

2013年,科比参加央视节目,和主持人撒贝宁在一起。 CFP 资料

那一年,他已经是扣篮王了,但还没冲出过西部,没杀进过总决赛,只能在“普通全明星”的标签下努力拼争。

我那年问了两个问题:一是菲尔·杰克逊有没有让你们别那么认真地打全明星?二是你会拿这次全明星的MVP吗?

科比第一个回答不意外:“菲尔让我们享受比赛,别打得那么tough(拼命)。”和我在国内看到的报道一样.接下来,MVP?“Why not me(为什么不是我)?”

真横。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既然要有最好的,为什么不是我?我喜欢这个回答。

科比指导球员。

2001年北京再见面时,科比已经拿到两届总冠军了。

那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活动里有一堂训练课在北京四中,活动距离开始还有半小时的时候,他看到了四中室外的健身器材,马上开始卧推、仰卧起坐、二头弯举的热身训练。连安保都不理解:“至于吗?有病吧?”

进馆开始活动,科比要求每一个参加训练的球员在做三秒区四角滑步防守后接球转身打进,每一次都要到位,不能有任何出工不出力的状况,一旦发现,就被罚全场折返跑,而罚跑时每次折返都要手触及地板,否则重做。

一次活动下来,受训球员完全没做好准备,开始以为不过是走走过场,哪儿想到科比和打NBA一样玩儿命,那批球员里有当时奥神的未来之星黄海贝,有八一青年队的“小王治郅”史勇……

大概十来个人,现在其中很多人都已经不再从事和篮球相关的工作了,但他们回忆起那次训练都会感叹科比的努力:因为要求他们做的,科比每次都一丝不苟地执行一次。

科比穿着“不到长城非好汉”的T恤。

2006年,我做科比的专访是品牌活动在波特兰。专访时说起长城,他仍然对攀登长城记忆犹新。

2001年,他的活动安排在慕田峪长城,那里的爬升和坡度大家基本都了解,很容易让人望而却步抑或浅尝辄止。开始很久之后,主办方突然发现科比在视野里消失了,赶紧派工作人员找,顺便告诉科比差不多就得了,后面还有就餐安排。

没想到科比一听就不乐意:“我第一次来长城,这对自己是个难得的挑战,为什么不?”结果是科比带着几名随行人员顺利抵达最高烽火台,而且在上面说了一句话:“征服长城不难,征服自己不易。”

这句话我复述给他后,他想了又想,低声说了一句:“我是个先知吧?那时候就能说出现在的话……”

在这真正激发他的2006年,他不但轰下了三节62分,单场81分,还在季后赛用全场双绝杀把领袖联盟的太阳逼上绝路。

2006年的中国行,他自信地穿着截袖背心,粗壮的上臂让人无法转移注意力,“差不多15磅肌肉吧,我差不多要在健身房里睡啦!”

科比大秀中文。

从2008年开始,我和科比每年都会见面,专访也好活动也罢,科比的形象都能在我记忆里丰满起来。

他并不一直冷酷无情,奥运会半决赛打败宿敌阿根廷,他第一时间冲到阿根廷更衣室看望崴了脚的吉诺比利;为了看望世博会的志愿者,他坚持让私人飞机在雷雨后起飞,并提醒所有工作人员:“为了球迷,绝不退却!”

一旦进入训练房,一旦踏上篮球场,他的执拗与苛刻依旧会闪光。“洛杉矶凌晨四点的样子”经常被用来开玩笑,但的确实实在在真真切切地发生。

年已三十,他又去拜师奥拉朱旺学习低位背身技术,为的是让自己尽可能地再全面一些,更主动一些。

和人山人海的球迷自拍。

就像夺冠前的那个休赛期,他明白了防守是赢得冠军的第一要务,于是他给加里·佩顿,当时最凶狠最招对手讨厌的后场防守者打电话取经。

而在2000年刚刚夺冠的夏天,他的训练计划就包括了每天命中2000次中投。 

为什么很多人会把科比的职业生涯代入自己的青春?还不就是因为那过程就是对“轻狂”、“冲动”、“投入”、“奋斗”的最好体现吗?

也难怪这几日刷屏最多的一句话是:即使再有第二个科比,我们也没有第二个青春去追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