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最好的我们》:这怀旧病,要治
青春片,永远能撩拨疲惫生活下,那一颗颗不甘疲惫的心。
大概是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匆匆那年》《左耳》车祸、劈腿、堕胎等意图反映“谁的青春没有失恋过,谁的青春没有遇到过人渣”的桥段,最终还是没有那么高的群众基础,大部分女孩的青春,还是规规矩矩高考、念一所普通的大学、找一个稳定的工作……
所以,《我的少女时代》的走红,时也命也。最近上档的两部青春题材剧《十五年等待候鸟》和《最好的我们》画风突变,也不谋而合地祭出了“小清新”一招。
这两部片子到底“清新”到什么程度?
《最好的我们》讲的是高中生那点儿同桌小暧昧,男主角和女主角,在漫长的二十集里愣是手都没有牵一下。好吧,姑且理解成“国产剧不允许早恋”。但是《十五年等待候鸟》的男主角和女主角,从高中起发展了一段长达十五年的友情,大学毕业工作那么多年了,直到倒数第三集才表白——目测还没成功,在资讯发达,小学生都“污”到不忍直视的年代,这种情节,就真的纯情到可怕了。
就是这些“史前”情节,收获了许多正面评价。究其原因,大概就像《最好的我们》宣传通稿里说的那样,戳中了某些“直女癌”的G点。
两个故事,都围绕着一个平凡的女孩和一个英俊的男孩,都在讲一个“最好的”概念。
《最好的我们》没有那么大开大合,给了男主角一个“中国版江直树”的学霸人设,更暖更讨喜。友达以上、恋人未满,原著里两人毕业七年后重遇,两个人的名字直接埋了一个梗,耿耿+余淮=耿耿于怀,没有在一起的,就是心头永远的朱砂痣和白月光。
《十五年等待候鸟》则是她爱他的时候,他身边有别人,她觉得自己不够好;他爱她的时候,她比他优秀,他想等自己变成最好的那个人。爱情这东西最讲究timing,所以原著的结局是,女孩得了白血病,男孩说如果有下辈子一定早点遇上你,简直是对时效性最刻骨的讽刺。所以按理说,《十五年等待候鸟》也有绝症这颗“天雷”,但是,观众却吃得下去。原因大概绝症的功用就像《最好的我们》余淮突然离开耿耿一样,人为制造的时间和空间的距离,高潮处戛然而止,完美回避了一个现实的问题——生活的真相,是蚊子血和米饭粒。
然后你便相信,故事里的感情是“最好的”。
“当时的他,是最好的他,但是很久很久以后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他和最好的我之间,隔了一整个青春,那是怎么奔跑也跨不过的青春。”《最好的我们》的几款片花里,都穿插着这句“大杀器”。《最好的我们》的宣传片,也把“十五年的暗恋,漫长的等待和约定”放在醒目高亮的位置。
佐料呢,就是大段大段具有年代感的集体记忆,比如校服,比如铅笔文具,比如世界杯,比如时尚流行,比如非典时期,比如学生时代总会遇到的傻逼教导主任或者变态老师。
即便是我们的青春并没有热血到翻墙偷钥匙也要看刘翔的比赛,没有将你壁咚来壁咚去的艺术生男二号追求;我们也没有被深情多金男上司的保驾护航的职场,更没有小助理和大明星的地下恋情……我们都难免昧着良心说:“嗯,青春片的故事,就是我的青春啊……”
故事里的女孩们,永远在诡异地原地踏步。看一样的书,听一样的歌,候鸟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生活中全是过去的朋友,心里住着的全是过去的人,高中同学见面寒暄一句“这么多年你一直没变啊”,大概是暗合了潜意识里别别扭扭不愿意长大的心理认同。故事里的男孩们,各型各款,但清一色地用情至深,他们的爱情,违背时间定律地持续恒温着,越来越坚固,越来越牢不可摧。
在这种永恒哲学里,“最好的我们”不是当下,是过去,是不变。停留在原地的人,是最安全的人,是从来不需要争取但是注定能收获幸福垂怜的人。
“最好的”,“直女癌”,不过是一场怀旧病。
现实世界一切速度至上,时尚潮流会变,手机型号会变,爱过的偶像会变——这种情况下的爱情一词越来越祛魅,以速食的面貌出现,它们统统可以是女性不安全感的来源。“小清新”的青春片收获好评的同时,现实世界发生了什么呢?——担心自己有可能在酒店监控摄像头之外被拖入一个黑暗漩涡,SKII的“剩女自强”广告在互联网上被传播泛滥,她们在迅速变化的外部世界和害怕被不友善的对待的敏感焦虑中沉浮。
思及此,再看那些所谓“直女高级定制”的镜头,逆光下一张张胶原蛋白饱满,没有一丝褶皱的脸庞,忽然就觉得,这股“怀旧风”刮得有点徒增伤感了。
趁着“最好的”梗没有“磕”腻之前,当然可以愉快食用。不过顺便说一句,集体记忆什么的,也是徒增伤感的存在,当作为群体可以被商家消费的时候,只能说明,你真的老了。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