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根治闯红灯①|香港:罚款警示无处不在,道路设计便于过马路
【编者按】
交通大整治不能一阵风,也不能整过就算,类似闯红灯、乱停车、乱变道加塞等交通顽疾,有没有根治的办法?这已经引起一场大讨论。比如,对于闯红灯屡禁不止,上海一名交警将原因概括为违法成本低、执法成本高。上海大学社会学系教授胡申生认为,长期保持严于执法的高压执法态势,才能对行为人形成真正的威慑力。
如果观察香港市民如何遵守交通规则,通常会有两个发现,其一,香港市民也会在小街小巷乱穿马路,尤其是快变成步行街的旺角;其二,大马路通常没人敢乱穿。但总体上而言,香港市民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要高于内地城市许多。
这和很多因素有关,但对这个城市的外来者而言,最容易观察到的是无处不在的“罚款”警示。
重罚
我身边很多朋友第一次到香港都不敢乱扔垃圾和随便抽烟,这和香港明确的法律标示不无关系。这个标示中,不仅指明什么是违法行为,而且也有明确的处罚力度。在香港的交通法规中,行人乱穿马路绝对属于违法行为,一经发现,罚款额度是600港元一次。而令内地游客印象最深刻的例子是,处处禁烟的香港,一经发现罚款5000港元,金额数成了最深入人心的宣传语。
那有人执法吗?没有法不责众的问题吗?
我问了我认识的香港警察,他告诉我在某些乱穿马路重灾区,制服警察就会站在红绿灯旁。再问为什么不便衣,或者藏在某个角落抓乱穿马路的行人,警察告诉我因为抓人罚款不是主要目的,穿着制服能起到阻吓的作用,提醒行人不要乱穿马路。如果仍然有行人明目张胆乱穿马路,他一过马路就会被立刻抄身份证,送上罚单。
过路权
当然,罚款只是交通规则中最后的措施。要让行人遵守交通规则,这个城市在教育和道路设计中都费过一番功夫。
首先要提一下香港的道路规划。
香港道路设计中“过路处”的位置比较合理,行人不需要在路当中过马路到达对面,比如车站一般都在斑马线不远处。而且一般大马路中,双向行车道的中间会有隔离带,这种隔离带不单单是种树,而是用石头建起半米高花坛,这大大增加了乱穿马路的难度,且香港直路多,车速快,花坛也给车辆增加安全感,高速开车,而不用担心突然有行人横冲直撞地在马路中央突然出现。
在道路设计中,还不得不提的是香港的天桥。香港政府为了保护行人安全,曾提出一套人车分离的道路设计规划,靠的就是天桥。
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中环的天桥网络。这个建于1970年代的天桥,一路延伸至半山。而且香港是山地的地形,天桥的设计还能解决行人上下山走楼梯的麻烦。之后香港所有的天桥几乎都是这个理念,将商场、住宅和天桥连在一起,有了天桥也避免了日晒雨淋。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天桥都设计得如人所愿。我看过一期香港的新闻节目叫《过桥》,半个小时的时间,请了各方专家、城市规划师、区议员探讨香港某些规划不当的天桥问题。在这个新闻片中探讨的问题是一条设计不科学的天桥,最后浪费了纳税人多少资金、行人的时间和行人过马路的安全问题。这些都是向运输署问责的依据。
在道路问题上,区议员会搜集选区内的市民意见,然后区议员向区议会或者运输署反应解决。交通是民生问题的重中之重,也是区议员最乐于和费心处理的问题。
我对这个新闻片最大的感触是对香港某些区域乱穿马路的现象,此片不是在一味的抨击行人的不负责任,而是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寻找管理部门的责任。
交安队
更值得一提的是,在交通安全教育方面,香港的做法也非常值得借鉴。
早在1963年,为了加强青少年安全使用道路的知识和促进公众的社会责任感,社会上成立了香港交通安全队,简称“交安队”,致力于向社会各界推广交通安全。随着交安队的壮大,香港警务处交通总部会提供道路安全课的专门训练,每年还会获得政府的资助。
别以为这只是类似内地城管或者是别着红袖章的居委会阿姨们,交安队是香港唯一促进行人交通安全的志愿团体。在交安队中,按照年龄分为幼儿队、小学生队、中学生队、成年队和长者队。他们会配发统一的类似军装一样的制服,青少年加入后要参加各种纪律训练,包括会操,其主要功能是宣传和教育青少年道路安全的使用知识。发展至今已有14000名队员,当中学校的队伍来自全港280间中小学。当中的幼儿队就有140多个队伍。其中全港接受过交安队培训的青少年接近10万人。
根据香港政府的统计数据显示,每一宗严重的交通意外所耗费的医药、维修、抢救费用等支出高达数十万元;而引致死亡的意外伤害耗费更高达数百万元。香港交安队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协助活动可以间接减少交通意外的发生,无形中还为政府节省了大量公费。
凭借着城市规划、幼儿教育和法律保障,多管齐下的制度设计是香港交通安全值得内地城市借鉴之处。
(石鱼北,上海人,现任职香港媒体)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