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经历过抢跑、迷茫与选择,他们如何能成为“大厂收割机”?

澎湃新闻见习记者 邹佳雯 记者 高文
2021-09-24 08:48
来源:澎湃新闻
浦江头条 >
字号

半年前,安琪正在享受一个悠闲的寒假。和曾经在同一实验室的师姐聚餐时,已经毕业近一年的师姐告诉她,现在就要准备找工作了,“外面的人比你想象的还优秀,而企业招的比你想象的还少。”

当时,安琪并没有体会到找工作的急迫性,而与此同时,字节跳动已经开始了春招提前批次的招聘,并同步开放了可转正的实习生岗位的招聘。同样将在明年3月左右毕业的小姜看到招聘启事时“惊了”:因为按照往常,“春季招聘一般是在寒假后开始的。”

整个六月,晓冉有些惧怕打开微信。一边是朋友圈里,学长、学姐穿着学士服依依惜别;一边是实习就业群不停跳出的“最后一周截止,xx招聘火热进行中!”等信息。这种割裂感一直持续到6月24日,踩着TP-LINK提前批招聘的截止时间,她递出了“秋季招聘”的第一份简历。

相比于其他人,本科生雷雨看上去要淡定很多。在7月收到某大厂给出的意向书之后,他推掉了后面的所有笔试面试,因为在工作这个选项之外,他还有读研这条路可以走,“如果能拿到研究生推免名额,可能读研,拿不到的话,安心做毕设,等待工作。”

这批更早得到大厂意向书的技术岗位毕业生,在一定意义上具有自身的不可或缺性——计算机的算法和开发岗位很看重科班出身。随着校园招聘的开启,2022届的毕业生,逐渐走出象牙塔,体会着校园内外的落差。

抢跑:招聘,从暑期实习开始

“开始得早”是这一届毕业生对于大厂招聘普遍的印象。

据可查资料显示,字节跳动在今年2月开始了春招提前批次的招聘,看到信息后,小姜意识这是面向他们的招聘季。小姜注意到,有些大厂先是分了几个部门单独招,再进行统一的招聘,“都要抢人。”

2月份开始招聘的字节跳动

在阿里三月份的暑期招聘中,小姜投出了简历,并通过层层筛选走进了阿里支付宝业务的相关岗位实习。9月2日,他收到了实习转正的最终结果。

安琪从三四月开始投递暑期简历,经过面试确认暑期实习意向以及边实习边找正式工作。

但实习工作并没有想象中顺利。此前,安琪的科研经历都是偏向算法岗位,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计算机方面权威的国际期刊上发论文。但信心满满的她并没有被腾讯算法岗位相中,反而“砸中”了腾讯开发岗。

安琪陷入了短暂的迷茫,开发并不是她熟悉的领域,她也不知道自己算法岗“失败”的原因,但想起师姐的话,她决定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接下了这份美颜相机领域的开发岗位实习。

随着校招的推进,安琪找工作的进程越来越顺利。今年九月,她拿到了包括华为、美团、字节跳动等多家互联网大厂的意向书。

启动:信息过载,抽丝剥茧

六月开始,铺天盖地的“正式招聘”信息开始涌来。

晓冉是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2022届的研究生毕业生,她说自己是“佛”的那一类。招聘季之初,她将实习就业群设置了消息免打扰,但仍然会被频频更新的信息拨乱神经。

为了不错过心仪的大厂,她会定期打开这个群,然后把自己感兴趣的招聘信息一键转发到自己的“文件传输助手”对话框,“心情好的时候再看吧,我还没做好准备,一直看感觉情绪很分裂。”晓冉说。

晓冉的文件传输助手

在准备简历的过程中,晓冉的心态逐渐平复了下来,“我之前一直以为自己简历没什么可写的,算法和开发岗位看中的比赛、项目、实习经历都不多。”但想到自己曾经在某份实习中,把某个模型的精度往上提了几个点,“做简历的时候也是在梳理自己这个人,自信一下子上来了,觉得其实自己也挺棒的。”

在受访的毕业生中,雷雨是唯一的2022届本科生,就读于上海交大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6月,他开始投递秋季招聘简历,他对于大厂招聘的心态更积极,对自己也有自信。

自信源于雷雨对自己大学生活的规划,大一到大三的三年里,课程之外,雷雨已积攒了7次项目经历。在他看来,项目经历多的同学可以节省企业的培养成本,“上手就能用”。

就业:本就是一个“双向选择”

大厂的技术岗更青睐科班出生的应届毕业生,因为“后端出现问题的时候,你会知道从哪里去修改代码。”这是小姜对招聘企业的理解,“因为不光是涉及到写代码这一件事情,还会涉及到计算机网络的操作,计算机系统结构等系统的东西。”

当然参与面试的毕业生们,对招聘企业也有自己的考量。

面试时,曾有企业向晓冉介绍自己的员工通常是几点上班几点下班,一周工作几日,问她是否了解情况。随后,面试官又问她,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单身。“像一种旁敲侧击的确认。”晓冉说,她判断这家公司的加班文化会有些严重,在心里悄悄打了个叉。

企业招聘的运作流程是否顺畅、周期长短也会被面试者评判。在小姜看来,某所大厂向毕业生抛橄榄枝抛得很积极,“主动发邮件告知我秋招开始”,且招聘流程推得极快,半个月的时间可以完成从投递到三轮面试的全过程。“体验感很好。”这让他感觉到,这样的企业运作是高效的。

“我最看中大厂的,最重要的还是平台和团队吧。”安琪说,“在一个强大的团队中,有人给你指导,在一个高速的机器里运作,成长得比较快,也有机会做出一些比较有价值的产品。”

博弈:职位与薪资都是“薛定谔的猫”

时间来到九月,经历了刷题、暑期实习、正式招聘后,接受采访的四位同学都拿到了多份大厂意向书。但仍有人觉得自己并未“上岸”。

“别人都在投,氛围在那儿,你不敢停下来。你会想去到更好的公司,得到更核心的岗位,好的岗位竞争还是非常激烈的。”安琪说。

除了想更进一步之外,签订意向书的企业能否给到相应的职位和期望的薪资,对于毕业生们来说仍是“薛定谔的猫”。

按照往常的经验来看,十月之后,各家企业才会和毕业生谈具体的薪资,这也被称为“开奖”。学生们之间也流传着曾有毕业生被企业单方面毁约的情况。

而大厂之间往往也存在着互相制约的关系,一家“出价”后,其他家才会纷纷“出价”——出得早了,毕业生可能拿着这家的去压那家的;出得晚了,好的苗子都给抢走了。

作为朋友眼中的“大厂收割机”,他们走过的路并不轻松,未来也充满了不确定性。但就像晓冉所说,“感谢这段经历,让我更了解社会,也更了解自己。”

(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责任编辑:王维佳
    校对:张亮亮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