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学生校门口喝完半箱牛奶,偌大的学校容不下一箱奶?

2021-09-17 07:4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徐媛

近日,网络视频显示,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两名中学生蹲在校门口,喝了半箱牛奶。因为学校拒绝校外食品入校,两个孩子担心牛奶被收缴或被销毁,不想浪费,一口气连喝11盒。视频引发广泛关注,目前,当地教育主管部门已约谈该校校长,并责令学校对相关规定进行整改。

该则视频让人看得既无语,又心疼。这不禁让人想起,前一阵子,内蒙古一所中学搜查学生物品,没收面包等食物后进行焚毁。整治外带零食,竟然整治出了虎门销烟的气势,野蛮操作中丝毫不见教育的影子,看得人目瞪口呆。

当然,四川达州外国语学校的处理没那么暴力。学校向媒体解释称,两名学生是初一新生,不了解学校规矩,不知道外带的食品可以寄存在保安室,周末放假时再领,或由家长代领。后来保安将这一情况告诉两个学生,他们才没有继续再喝。

尽管如此,围观者还是意难平。这两名学生携带的牛奶,是正规厂家生产,不是什么三无产品,不是无益于身体的垃圾零食,有无过期一查便知,学校有必要像防洪水猛兽一样,一刀切式地拒绝,一点通融的余地都不给?

据学校回应,之所以禁止外带食物,主要是出于食品安全的考量。学校有1万多名学生,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若吃了校外食品,出了问题,学校肯定脱不了干系,所以才出此规定。

确实,对于学校来讲,校园外和校园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学生在校外吃出了问题,学校不用担责。可一旦进入校内,学校就肩负保障学生安全之责,若学生吃坏肚子,很难查清楚是校内还是校外食品导致。即便可以追溯源头,证明是学生自带食物所致,调查过程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难免被家长质疑,最后很可能的结果是,不管是哪方的主要责任,学校都需要花钱消灾,息事宁人。

这也反映了当下学校管理上的一个困境。学校有时肩负的责任过于沉重,风险防不胜防,所以,与其出事后处于被动地位,无论如何都要担责,不如事先排雷,尽可能地将潜在威胁挡在校园外。哪怕学生携带的是最安全的牛奶,也进不了学校的大门,无法成为可以变通的例外。

学校一味求稳的心态,可以理解,但很难让人认同。如此僵化、机械、一刀切式的管理机制,不仅无视了家长和学生的具体需要,也绝非教育者该有的做法。

对此,当地教育部门已经有了比较到位的反思。渠县教科局法规股负责人称,“学校在执行过程中,还需要更加人性化,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对于学生家长或社会提出的改进意见,学校也应当吸纳,从而对相关规定进行完善和优化,让它更科学、更人性化。”

学校需要尽可能地规避风险,家长希望孩子有更多的消费选择,及时地补充有营养的食物,两者之间的诉求并非不可协调。若担心三无食品、垃圾食品有害学生的健康,学校可以和家长协商,在携带食品的种类、安全标准方面,达成共识,进行有选择性的开放。没有谁比家长更在意孩子的健康,只要家校之间沟通到位,家长对食物把关之严格,学校完全可以放心。

很多家长之所以为学生额外准备食品,一是担心学校饭菜不好吃,学生吃不饱,需要零食来充饥。二是学校小卖部的价格远高于市场价,时常让人有被宰的感觉。学校若要减少家长和学生对校外食品的需求,则要完善校内食品的供给,让学生吃好、吃饱,在校园内一样能买到价优物美的商品。如果学校提供的食物足够丰富,校园内外的价格差不多,家长也不会非得在校外购买。

当然,这些可以降低,但不能完全帮学校规避来自校外的风险。不过,完全规避风险,本身就是一个不切实际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责任的合理分担。若校园内发生食品安全纠纷,主管部门需要有所担当,在尽责调查的基础上,厘清学校的责任边界,做出公正的处理,以免学校承担过重的责任,不得不做出消极的应对。

校园食品安全不可能独立于全社会食品安全环境,要确保校园内舌尖上的安全,不是学校一方的责任,监管部门、家长、社会都需要参与其中。也正因为如此,学校需要加强与家长的协作,而不是以强制性的手段,单方面地要求学生无条件地服从。这样看似有效,家长敢怒不敢言,但牺牲的,是教育者的理性和尊严,是人们对于教育的信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