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助力保定旅发大会 · 望都县市级非遗项目——秧歌戏

2021-09-15 1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第四届保定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召开在即,望都县奋战在旅发一线、各行各业、各界群众满怀憧憬和期待,他们以实际行动,通过不同形式为旅发大会助力加油、增光添彩。

为了进一步弘扬望都县的地域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使广大游客更多地了解望都丰富而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使八方来客发现望都、了解望都、热爱望都,我们将陆续刊载系列报道,同时预祝此次大会圆满成功。

秧歌戏(庄里村大秧歌)

秧歌戏(庄里村大秧歌),传统戏曲,2018年12月14日被保定市人民政府公布为保定市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秧歌戏(庄里村大秧歌)主要分布在寺庄镇庄里村,中韩庄镇南王疃村的哈哈腔剧团,在节庆活动中也演出过该剧种。

演出剧照 王振庄摄制

演出剧照 王振庄摄制

演出剧照 王振庄摄制

南王疃村演出的大秧歌《小推车子》 王振庄摄制

庄里村大秧歌戏源于河北省定州黑龙泉一带。古时候,当地农民边插秧边唱曲,至宋朝,时任定州知府的苏轼非常欣赏此曲调,于是填词正曲,然后交于农民演唱,这样代代流传,并将此曲称之为“苏秧歌”,亦称“稻秧歌”,后称之为“大秧歌”,由于起源于定县,又称“定县大秧歌”,成为河北省独特戏曲剧种之一。

乐队

由于望都县与定州市毗邻,所以大秧歌戏最先传入望都县,随后传入唐县、顺平。庄里村地处望都县,唐县顺平县三县交界,受三县文化生活影响,大秧歌戏在庄里迅速传唱,爱好文艺者自发组织秧歌剧团,排练戏曲节目,不管时局怎么改,形势怎么变,庄里秧歌剧团始终不散。

杨二舍化缘剧照 王振庄摄制

庄里村大秧歌戏成为庄里村必不可少的文化生活,代代相传。建国后,历届村干部都精心组织秧歌剧团,曾多次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肯定,委派文化局领导和艺术老师亲临秧歌剧团进行艺术指导。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县政府领导委托文化馆年年抽调秧歌剧团有才艺之人到文化馆培训,文化馆领导、艺术老师每年冬闲到庄里秧歌剧团进行艺术指导,使庄里村大秧歌戏师承前贤,越演越精,久演不衰。

盛剧团道具的箱子 王振庄摄制

乐队 王振庄摄制

县文化馆老师参观简易排练室

县文化馆及镇文化站老师来到庄里村指导秧歌戏演出活动

至今,庄里村群众传唱秧歌戏二百多年,排演《观星》、《狸猫换太子》、等古装戏90余部;《红灯记》、《沙家浜》等现代戏50余部,近几年又排演了《杨二舍化缘》、《借女吊孝》等10余部.2014年底又排练了《尧母庆寿》,县宣传部、文化局、文化馆及乡领导亲临剧团观看了排练演出,并将剧情片段发布到河北新闻网、刊登在保定日报上。

演出剧照 王振庄摄制

庄里村大秧歌戏在庄里村妇孺皆知,老少都会唱上几句。庄里村大秧歌戏,在传播精神文明、增强村民凝聚力、陶冶情操、规范道德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演出道具

县电视台记者采访剧团演员

由于种种原因,庄里村大秧歌戏正在经历青黄不接的局面,频临失传,保护和传承好庄里村大秧歌戏刻不容缓。

撰文 王振庄

原标题:《助力保定旅发大会 · 望都县市级非遗项目——秧歌戏》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