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杭州市民捐献衣物被买卖获利?运营企业:过度放大了慈善意义
3月31日,负责运营“大熊猫”废旧衣公益回收桶的杭州申奇公司负责人、杭州市民政局、城管委、商务委,以及环保组织“绿色浙江”负责人召开媒体恳谈会,就媒体暗访报道的该企业疑以公益之名获利作出回应。
3月30日,杭州电视台综合频道《民情观察室》栏目记者暗访追踪470公里,横跨江浙沪三地,挖出杭州市“大熊猫”旧衣物回收桶背后的秘密——市民出于捐献出来投进“大熊猫”肚子里的衣物,并没有如发起组织和回收公司承诺般捐给贫困地区居民或用于循环再生,而是流入了江苏的旧衣回收市场买卖获利。
杭州各大小区均摆放着回收旧衣物的“大熊猫”桶,系由环保组织、废品回收企业以及当地民政、城管委等多部门联合推出的公益项目,自推出后广受好评。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查阅公开报道获悉,2014年4月,浙江的环保组织“绿色浙江”以及其同盟企业杭州申奇废品回收连锁有限公司,联合下城区文晖街道在辖区开始设立“大熊猫”废旧衣回收桶,并逐步向全市推广。当时杭州申奇公司承诺:回收的衣物8成新以上的,重新消毒清洗后交由民政部门捐赠给贫困地区的居民;8成新以下的旧衣物由公司回收后“回炉再造”,生产出新的衣物、手套、 帽子等新产品,并拿出部分用于公益捐赠、反馈给社区,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截至目前,杭州市共设立“大熊猫”回收点约2000个。
对于媒体的曝光,自称杭州申奇公司“大熊猫”衣物回收项目负责人之一的李康31日在微博上发声明称,承认企业存在回收时不够规范、后续不够公开化的问题。但他认为,公益只是废旧衣物回收中的一部分,不应过分放大其慈善内容。以前没有旧衣回收箱,杭州的旧衣大部分被当做垃圾焚烧,少部分被民政部门捐出;而现在人们的旧衣物有地方回收,企业将其系统化回收利用,创造利润的同时,将其中一部分捐赠给有需要的人。公司运行有不足的地方,但是不能因为这种不足而扼杀这种回收体系。
在今天举行的媒体恳谈会上,杭州申奇公司代表称:“从2015年至今已经捐出去了7万多件衣服,是媒体和大众过度放大了‘大熊猫’的慈善意义。放进大熊猫桶的衣服不一定能全部捐助,八成新的会捐,其他的会进行再生循环利用,这个区分标准也是申奇公司来定。如果有市民往大熊猫里放衣服是为了捐赠,那就把衣服放在袋子里包好,放入字条,表明是要捐赠的。”
在恳谈会上,杭州市商务委、城管委也将申奇公司的行为定性为“经营行为”,而对申奇究竟收了多少废旧衣物则称“没关注”、“不清楚”。
“杭州申奇就是一家再生资源回收公司,其行为主要是经营,但是不规范回收行为应当改正,并且回收衣物的去向应当向大众公开,今后主管部门也会对其进行监督。”杭州市商务委代表向媒体表示。
杭州市民政局代表称,企业的经营行为民政部门没有监管能力,“民政局负责捐赠数据的登记录入,但对于衣服的去向及总量并不负责”。
而杭州城管委代表表示,他们只负责牵头搭建一个平台,促进垃圾源头减量。申奇公司只要报给城管委一个基本的回收数据,之前每个月收进来的衣服有60~70吨,近期多一些,有100~150吨,都有报备,但无法核实。至于捐赠、回收再生利用的数量,城管委并不作过多关注也不清楚。
“绿色浙江”代表认为,在此事中,人们关注的是杭州申奇公司究竟收到多少衣物和捐赠者的慈善诉求是否达到。废旧衣物属于低价值废弃品,在回收项目发动之初是没有企业愿意做的。“我们愿意通过做公益的角度去帮助申奇公司推动宣传。前期我们以每公斤0.4元的价格向申奇公司收取宣传等费用,一共收了3000元,这笔钱有公示。”该代表坦承,监管存在缺失,但作为民间组织,他们无权向申奇公司要具体数据。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