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卢江良散文丨《我与<龙泉宝剑>》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时节,《中国宝剑史:龙泉宝剑》终于“开花结果”,日前由西泠印社出版社以首印一万册的数量隆重推出。
记得,2020 年 3 月,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正在全国大地肆意蔓延时,龙泉宝剑掌门人、工艺美术大师张叶胜先生,特地驱车从龙泉奔赴杭城与笔者会面。而在见他之前,笔者的一位朋友陈豪先生,已提前数月邀约:为“龙泉宝剑”写一部书。但笔者一直迟疑不决,一则“龙泉宝剑”虽耳熟能详,但对它的实际情况不甚了解;二则这些年来倾心于创作源自内心的作品,很少再接受应景性写作的项目。
然而,跟张叶胜先生、陈豪先生和策划人赵建华先生等人进行了半个下午的交谈后,笔者欣然接受了这项写作任务,原因依然有二:一、被张叶胜先生的诚意和侠气打动,觉得跟他合作应该会是一段愉快的旅程;二、通过张叶胜先生的讲述,对“龙泉宝剑”有了初步认识,觉得写作这个项目非常具有意义。
过了一周,笔者受邀与九三学社同仁倪闻华先生一道去了一趟龙泉,实地考察“龙泉宝剑”的现实情况,在张叶胜先生亲自陪同下,走访了“龙泉宝剑”的厂区以及一些专卖店。应该说,那次龙泉之行,虽然时间短暂,不足两天,但对龙泉宝剑厂的发展脉络和现今规模,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
当然,收获不止这些。让笔者深为感动的是,还有作为龙泉宝剑掌门人的张叶胜先生,为了维护和发展“龙泉宝剑厂”这家“老字号”企业、传承和创新“龙泉宝剑”这个“国家级非遗”所投注的那种“呕心沥血”。
由于对“龙泉宝剑”蕴含的深厚的历史文化充满着敬畏,以及备受张叶胜先生身上的那种工匠精神的鼓舞,笔者在那趟龙泉之行期间举行的《中国宝剑史:龙泉宝剑》一书签约仪式上,当即动情而信心满满地表示:“我将会全力以赴写好这部书,圆满完成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任务。”
笔者为什么把这个写作任务说是“具有历史意义”?因为这部书稿如果完成,将填补龙泉宝剑史上的三个空白:一、“龙泉宝剑”已传承数千年,其发展脉络没有一本专著系统描述;二、“龙泉宝剑”自春秋战国欧治子首创迄今,涌现出无数位铸剑大师,他们的事迹没有一本专著进行记录;三、“龙泉宝剑”虽说只是一种器具,但象征意味深远而宽广,没有一本专著做过挖掘。
可始料不及的是,正当笔者潜心投入此书的写作之时,遭遇了家父生病、抢救、离世等一系列重大憾事,使笔者一度陷入悲痛之中不能自拔而停笔。幸亏有“龙泉宝剑”的精神在召唤,终于让笔者慢慢地振作起来,重新握起了手中的笔。在此,要特别感谢笔者的助理、河南才女王源源,为顺利完成此书的写作,协助笔者做了大量的工作。
而将这部“奋战”近半年的书稿交付后,感激张叶胜先生对笔者的充分信任,予以了最大程度的认可。随后,承蒙浙江文化大家黄亚洲老师和著名影视艺术表演家濮存昕先生的厚爱,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时间欣然为此书写了序言。在此书成稿的过程中,也得到了钱庄、蒋易君等诸多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部门、协会和行业人士的无私支持和帮助。
真的很感谢他们——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浓重的民族情怀,在“龙泉宝剑”历经千年风雨沧桑依然散发着璀璨光芒的传奇之路上,一起为更好地传承中国传统民间技艺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而携手共进、砥砺前行,从而使得“龙泉宝剑”这个“国之瑰宝”能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