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医药的长牛逻辑还在吗?
作者:大师兄 编辑:小市妹
上证指数即将创出年内新高,但今年的A股市场,却是冰火两重天。
一边是疯狂上涨的锂电池、光伏等新能源产业链,以及顺周期的煤炭、有色、化工等传统资源行业。所谓有“锂”走遍天下,选股顺势而为。
另一边是消费、医药等传统弱周期行业的持续低迷,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春节之后下跌超过20%。
再好的药,也医不好医药股投资者内心的创伤。
过去在A股屹立不倒的医药公司,真的不行了吗?
【走下神坛】
价值投资者推崇备至的医药股,今年走下了神坛,即便是最优秀的医药公司,也难逃大幅下跌的厄运。
牛年春节前市值超过1000亿的16家医药公司中,节后仅复星医药和沃森生物上涨,其余的医药白马股全部下跌,跌幅中位数达到了25%。
再看曾经的百倍大牛股,长春高新、恒瑞医药市值腰斩,云南白药也下跌接近40%。短时间内如此巨大的跌幅,在这些公司的历史上,从来没有出现过。
A股整体上涨,医药板块逆势下跌,既有集采带来的政策压力,也有市场风格变化的因素。
作为近些年最重要的医疗体制改革之一,从2018年底开始的带量集中采购,对行业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当一部分药品价格长期存在虚高水分,一些仿制药价格水平高于国际价格2倍以上,流通环节费用占价格中的主要部分,这是集中带量采购降价的主要空间。”联采办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事实上,集采谈判带来的降价幅度普遍较大,有些甚至是断崖式的。
在已经公布的前5批集中采购中,入选药品的平均降价幅度超过50%,最高降幅超过90%。
更重要的是,带量采购正在常态化,而且涉及范围越来越广,不仅药品领域在做,医疗器械、高值耗材和低值耗材领域同样也已开始带量采购制度,降价幅度同样惊人。
比如民众非常熟悉的心脏支架,从1.3万元降到了700元,降幅接近95%。
再比如今天(9月14日)刚刚公布的人工关节国家集采结果,中选价格从3万降到1万以内,平均降幅超过80%。
可能是靴子落地后的利空出尽,午盘后A股人工关节领域的大博医疗涨停,三友医疗涨幅超过12%。
但在集采风暴之下,市场对医药公司未来的盈利和成长能力多了一层担忧,医药行业的表现自然难以出彩。
市场风格变化,也是医药行业逆势下跌的重要原因。
今年以来,随着经济复苏、碳中和政策、新能源技术和业绩拐点的出现,市场资金从过去几年持续大涨的医药和消费类公司撤出,转而投向新能源产业链和顺周期行业。
周期性行业相对更具弹性的业绩趋势,成为风格转向的重要原因,而考核压力的反馈机制,也使得部分机构资金不得不顺应市场进行仓位调整。
经过了大幅下跌之后,医药生物行业的估值已经到了历史底部位置。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目前PE(TTM)33.68倍,分位点22.52%。从细分行业来看,创新药45倍,分位点39.47%;仿制药指数29.08倍,历史分位点是10%;生物疫苗43.09倍,分位点13.64%;医疗器械20.35倍,分位点1.73%。
估值相对较高的是医美指数,目前PE(TTM)69.56倍,分位点53.49%。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估值走势图 来源:Wind
【长牛逻辑被颠覆了吗?】
把时间拉长来看,医药确实是A股历史上长期表现最好而且最稳定的行业之一。
2005年以来,医药生物指数从590点最高涨到了13546点,涨了20倍以上,而同期上证指数的涨幅不过300%而已。
A股在这段时间产生的十倍乃至百倍大牛股中,很大一部分都来自于医药行业。
▲申万医药生物指数月线图 来源:Wind
最主要的原因,是稳定增长的市场需求和行业业绩,长期来看,持续向上的业绩走向是市值提升的最重要变量。
在当下的经济和行业形势之下,医药行业的长期成长逻辑其实也没有发生颠覆性变化。
从规模上看,中国医药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还非常低。
数据显示,2020年全国卫生总费用7.2万亿元,占GDP7.12%,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9.9%,而美国的这一数据在2018年就达到了17.8%。
与美国的龙头企业相比,中国在医药行业也有非常大的差距。
市值方面来看,美股市值超过1000亿美金的医药公司有19家之多,是产生千亿美金巨头最多的行业之一,其中排名最高的强生,市值超过4300亿美金。
营收方面来看,美股2020年营收超过100亿美金的有41家,营收最高的联合健康,2020年的营业收入达到了2571亿美金。
利润方面来看,美股2020年净利润超过60亿美金的有11家,联合健康的净利润达到了154亿。
▲美股市值前10的医药企业 来源:同花顺问财
而中国上市公司中,市值最大的医药企业药明康德,目前不过4191亿,不到700亿美金,只有强生的六分之一。
在市值最高的10家医药公司中,2020年营收最高的是云南白药,只有327亿,不到50亿美金。
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是,艾伯维光是修美乐这一种产品,2020年的销量就达到了203.9亿美金。
净利润最高的迈瑞医疗,只有66.58亿美金,不过10亿美金级别,和美股头部医药公司相比,更是相去甚远。
▲A股市值前10的医药企业 来源:同花顺iFinD
中国整体经济和美国差距不断缩小,但是在医药行业的差距之大,仍然让人感觉震撼。
当然,对于“追赶型”经济体来讲,落后本身也意味着巨大的增长潜力。
在国民日益富裕、老龄化逐渐加深的社会背景下,医药行业需求增长的确定性极强,这是当下存量经济中非常难得的增量市场。
至于市场担心的集采,其对医药行业的影响,也并不是系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
真正受到冲击的是研发门槛较低的仿制药行业,在医保控费和集采降价的大背景下,仿制药的盈利能力会受到巨大冲击,高毛利时代会逐渐结束,未来很可能被当成化工企业看待,过去的估值逻辑可能会受到较大的挤压。
对于拥有技术优势的创新药和创新医疗器械公司而言,集采的降价压力要小得多。而集采带来的市场空间、销售费用的大幅降低,对创新药企业的收入和盈利能力都是很大的促进。
事实上,从研发投入和研发占营收的比例来看,中国医药行业的龙头企业其实非常能打,技术含量十足。
以恒瑞和复星为例,两家公司2021年上半年研发投入分别是25.8亿和19.54亿,在A股市场中分别居于第三位和第四位,两者研发占营收的比例分别是19.4%和11.5%,在A股市场也处于非常高的位置。
此外,商业模式面向B端药企的CXO行业,以及主要面向社保外消费者的眼科、口腔、医美等医疗服务行业,在集采中受到的影响也比较小。
“集中带量采购直击虚高药价的软肋,实现了降低药品价格、提高用药质量、促进产业升级等多重效应。”国家医保局局长胡静林的表态,让我们对医药行业的前景更多了几分清醒认识。
集采的终极目标,并不是压制医药行业的发展,而是压缩中间环节、减少灰色地带,让药品的终端价更接近出厂价,促使药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研发之中,为老百姓提供更好、更便宜的药物,使医药行业获得更高质量的发展。
对于医药行业的长期发展逻辑,机构投资者显然是看好的,即使在行业下跌之际,医药公司仍是主流基金的重要选择。
2021Q2公募基金主动权益产品披露的重仓股中,前10名有两家医药企业,分别是药明康德和迈瑞医疗,其中药明康德在第二季度被大幅加仓,增持额度仅次于宁德时代。
我们相信,经历了政策洗礼和牛熊变换之后,在中国经济结构性转型的支持和强大消费能力的支撑下,中国医药行业在未来一定会获得更健康持久的发展,其中一定会有优秀的公司脱颖而出,成为具备全球竞争力的伟大药企。
免责声明
本文涉及有关上市公司的内容,为作者依据上市公司根据其法定义务公开披露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临时公告、定期报告和官方互动平台等)作出的个人分析与判断;文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商业建议,市值观察不对因采纳本文而产生的任何行动承担任何责任。
——END——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