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你怎么年纪轻轻却偏爱老东西?

2021-09-15 11:28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你怎么年纪轻轻却偏爱老东西? 原创 Lens WeLens 收录于话题 #Lens夜话 ,123个

当时尚在滚滚向前的时候,也有人回过头,在老物件中寻找灵感。

对于旧衣物,坊间有太多关于“二手”和“古着”之间分别的说法,但其实并不是所有“二手”商品都可以被称为“古着”。

“古着”是从日文的“ふるぎ”翻译而来,意思就是旧衣服,在英文中被称为“vintage”,这原来指的是有年代的上等红酒,后来逐渐被用于服饰、家具等领域。

“古着”都带有些许时光的痕迹,多数古着因为难以复刻或者品牌停产,价格较高,也或多或少带上了奢侈品的标签。与之相比,“二手”就要更加平民,不论年代,不论新旧,只要是用过的都可以被纳入“二手”的大家庭中。

从二手市集、线下店,到线上网店,国内的二手市场不断壮大,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从这些旧物件中寻找灵感。其实二手商品,很早就是欧洲文化中的一部分。

古着店铺

旧时代的风格和反叛精神

即使同为“古着”,也有不同的划分方式。

从年代上来看,1920年以前生产的衣服可以被称为antique,1980以后则只是retro。一般而言,vintage clothing生产于1920到1980年之间,这也正是人类社会迈向现代化的时候。

有些装扮方式演绎着时代的先锋观点,有的生产方式已经不被使用。相较于一百年前的古董衣裙,20世纪以后的衣物在价格和日常穿搭上更具有走向平民化的优势。

选择古着就像是和过去的时光打了个照面,每个年代,都有自己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通过衣服的风格得以展现。

直到现在,50年代的Dior依然是人们展现女性new look的标签,70年代的牛仔和喇叭裤则代表着永恒的嬉皮士运动。这也是vintage产品的迷人之处,一种跨越时间的认同感,像特朗斯特罗姆的诗里说:我来这里,是为了和举着灯笼在我身上发现自己的人相遇。

慈善商店

一代又一代的流动生活

当古着商店内的商品价格不断攀升的时候,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在二手慈善商店里“淘宝”。

二手慈善商店里有廉价多样的二手商品可供挑选,从旧衣服到桌椅板凳、锅碗瓢盆。店里的分区非常明确,大一些的店铺内会划分灯具和玻璃制品的柜台,如果愿意花时间淘宝,二手商店完全可以满足基本的家装需求。

只要商品本身的使用价值不被破坏,不论是昂贵的设计师品牌还是流水线的宜家制造,都会在这些商店里等到它们的第二三四五任主人。

人们在挑选二手物品的时候,更多重视实用性和美观,胜过价格红利和品牌本身。这些商店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也深谙“自己做选择比随着别人做决定更加吸引人”的道理,在店铺的ins主页上总是会不断更新新收到的摆件、衣服或者是首饰,甚至是店铺某天角落里有趣的瞬间。

瑞典二手商店Myrorna的ins主页上常常会分享购物者的反馈

买家很难不被这种生活的流动感触动。这些东西被拆下标签,融入过一个人的生活,又在另一个时间点被完全不同的人相中。现代人“共鸣”情感产生的难得可贵,而被留下来的旧物件好像总是因为曾经被人珍惜对待而显得闪闪发光。

二手唱片店

听一听过去的声音

唱片是另一个旧货市场的热门产品,德国的首都柏林则是淘老唱片的最佳地点。

音乐是德国人的特长。电影《乔乔的异想世界》里有这么一个镜头:乔乔与藏匿在阁楼中的犹太女孩艾尔莎斗嘴,他们互相举例自己民族中的伟人,乔乔开始说音乐家时,艾尔莎气急败坏地回应:“你们德国就只有一堆音乐家!”。

柏林城市的历史不可避免地印刻在城市的精神空间里。在柏林墙仍然存在的那些年,这片土地成为艺术家和新锐的音乐家的大本营。对于社会制度的讨论,对于过往错误和伤痛的反思于批判、懊悔或者逃避,年轻人对上一辈人的理解与不理解,都成为了摇滚乐和更加硬核音乐形式的培养皿。

到今天,柏林城内独立唱片店云集,因为唱片发行的实效以及音乐产业的几经变革,二手唱片就成为了人们非常普遍的选择。

除了“听到”本身,旧的唱片也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致敬。因为技术手段的革新和变化,新时代的音像制品和过去的制品间会存在微妙的差异,购买当时的唱片,对于乐迷而言就是听见了那个时代脉搏。

不论你是黑胶、磁带还是CD爱好者,不论你想要宇宙塑料人还是ABBA,不论你想要听古尔德的巴赫,还是马友友的巴赫。不管你对音乐和生活有多少种疑问,都能在柏林得到一个回答。

周末市集

路边的复古味儿

周末市集是另一个淘二手物品的好去处。欧洲的许多城市都有周末市集的传统,这些市集通常售卖新鲜的瓜果蔬菜、鱼肉和鲜花。而在瑞士,周末市集却是另一种存在。

瑞士最大的城市苏黎世是世界上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周末市集也遍布城区。在班霍夫大街的尽头是老城区内最大的古董市集,不论是购买爱马仕或是10瑞郎一件的旧拉夫劳伦的需求,都可以被很好地满足。

苏黎世是达达主义的发源地,这门以无序和无政府为核心的艺术就在一座德语区的、现代城市发展的规范地标都市产生并影响着整个世界。这样的撕裂和冲突,以及对资本秩序的反抗和挑衅,就像这座城里今天还热闹非凡的周末集市一样,发育和活跃在在最繁华的“欧洲心脏”。

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中立国,瑞士有非常多的保存完好的老物件。又因为有许多移民,在实际上还有许多来自亚洲国家的二手物品。

市集上也有许多看起来“无用”的物品,比如造型奇怪的雕塑摆件、马具、牛铃铛,生产于各个年代的军刀、怀表,挑选的过程就像是一场无目的的冒险,随时都有新发现。

二手物品有着许多时光的印记,而在使用这些物品的时候,新的主人又给这些物品带来了不同的故事。

@绿头发的薄荷派蒂:

老牌打字机,不是我买的,是前男友送的。他说看到我QQ有个单独分组,里面的人叫“看不见的打字机”,所以送了我一台。虽然分手了,但是打字机我还在用。

@不同色系:

在英国伦敦诺丁山的二手市场。好东西多得让人移不开眼。本来也其实没打算买什么,可是,一件挂在最外面的古旧棕色女士皮夹克,prada的,看到时灵魂都被吸引。试穿,讨价,最后13英镑成交。唯一一件挂在衣柜里的奢侈品,看到就开心,每次冬天穿上,就是觉得自己帅。

@达浪耶:

初中的时候,在一家不起眼的小店里看中了一个复古首饰盒,见到的第一眼就爱上了,总觉得它有故事,但是当时没钱带走它,过了将近半个学期还是舍不得,就去把它带回了家。

@淡淡的圆满:

好多年前的初三,在旧书摊买了本林少华翻译的《挪威的森林》,封面是一个少女白白的背部,充满诱惑和哀伤。男同学要借来看看,我怎么也不答应,后来就包了书皮。

@孟-伯伯:

在杭州,看上五金店门口的一条旧长凳,进去问老板卖不卖,老板抬起头说了一句颇具江湖气息的话“喜欢就拿走吧,我从来不夺人所爱!”,最后30块钱买走了,后来跟女友分手,离开杭州,将它留在了那,现在应该被扔了吧。

旧物传统所体现的,或许不仅仅是人们是对自己品味的肯定和执着,更多的,还有一个社会即使在工业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仍旧对小众文化保持着足够的包容。

旧物市场也是一个城市生活和往昔的缩影,是一个地方文化和居民生活方式和审美情趣的反映。过去和未来,在手边每一个细小物件的精挑细选里得到传递。

作者:依云(实习生);编辑:高高

原标题:《你怎么年纪轻轻却偏爱老东西?》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