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扫黑风暴》观后感:绿藤反腐尚未完

2021-09-14 20:2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绿藤反腐尚未完 原创 贾铭 秦朔朋友圈

· 这是第4110篇原创首发文章 字数 3k+ ·

· 贾铭 | 文 关注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

“我知道你们私下里都管我叫绿藤的地下组织部部长,这听着像开玩笑,可我告诉你,我就是。”

“绿藤的GDP是我掌控的,我才是绿藤百姓的衣食父母。”

“你现在管我要公平,我就是公平。”

作为一部由中央政法委宣传教育局、中央政法委政法综治信息中心指导的反映扫黑除恶专项行动的电视剧,《扫黑风暴》改编自多桩震惊全国的真实案件——云南孙小果案、操场埋尸案、湖南文烈宏涉黑案、海南黄鸿发案等轰动全国的大案要案,揭开了黑暗拼图的一角,开播至今播放量已经破30亿大关,称得上是暑期档“王炸”剧。

开篇的对话来自该剧的“黑1号”——王志飞饰演的高明远。很喜欢看孙红雷和王志飞飙戏,俩人都是老戏骨,实力派。那么,一个商人,何来如此“底气”?这部剧讲了什么?为何引起公众热议?背后的现实意义是什么?

官商

当年,中国人民大学的黄卫平教授曾经在课堂上做过一个小游戏,他问学生们:如果毕业后给你们两个选择,当个小官和赚点小钱,你们选哪个?

绝大部分学生选择:当个小官。

原因很实在:赚点小钱就真的是赚点小钱,而当个小官,或许既不耽误当官又不耽误赚钱——两全其美。

这就是中国复杂的国情。这种国情,由来已久。比如,有一句话流传很广:“从政必读曾国藩,经商必学胡雪岩。”

历史上的胡雪岩为人如何,史学家有争议。但大部分人知道胡雪岩,是从历史小说作家高阳(许晏骈)先生写的小说《胡雪岩》中了解的,而在这部书中,胡雪岩人生发迹,始于在信和钱庄做伙计时,看出候补盐大使王有龄是一个胸怀远大的人,就私自挪用钱庄500两纹银,资助王有龄进京捐官(当时的合法买官)。

王有龄顺利补缺官位后,立即挪用公款偿还胡雪岩本息共计纹银600两。之后胡雪岩与王有龄二人,成为一对互惠互利的搭档,合作时间长达10年之久。

从当代视角来看,无论是胡雪岩资助王有龄,还是王有龄偿还本息,都属于挪用公款。买官卖官更是贪污腐败,违法犯罪。除了挪用公款,胡雪岩还经常贿赂官员、帮官员行贿、通过官员家属进行利益输送。

凭借着官商勾结,钱庄开遍大江南北,在商场上空手套白狼。就是这样一个违法乱纪的人,竟然成为现在一些商人膜拜的对象,还被称为“红顶商人”“商界传奇”“亚商圣”。

那么,为什么中国古代传统的、畸形的政商关系,可以贻害至今?背后的原因是什么?

围猎

从中央纪委国家监委获悉的最新数据显示,2012年12月到2021年5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审查调查388.4万件、417.3万人。其中,查处省部级以上领导干部392人、厅局级干部2.2万人、县处级干部17万余人、乡科级干部61.6万人。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和战略研究院基于官方数据做了更详细的分解。1991年至2016年间被查处的2402个副厅级以上官员中,有323个被公开审判,其中的169个能够确认是否与民营企业有关,(能确认是否与民企有关的这169个中)有144个可以确认涉及民营企业行贿,占比85%,并且平均每个官员涉及6.12个商人。

如果按这个标准倒推,过去几年的反腐败斗争可能牵涉到60万商人,形势非常严峻。

畸形的政商关系常被描述成“商人围猎官员”,似乎都是不法商人主动行贿、贪腐官员被动受贿。落马官员也往往痛哭陈情,将自己描述成不得已而为之的失足者。但事实上,既有商人主动行贿“围猎”官员,也有官员主动索贿“围猎”商人。

政商勾结的实质是腐败,腐败的实质是什么?是公权私用。

由于一些部门的官员权力太大,又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为“权钱交易”提供了套利空间,导致行贿有利可图,这才使得不法商人愿意一掷千金,费尽心思对官员展开围猎;也正是由于官员手中掌握着巨量经济资源的审批许可,而权力又没有得到约束和监督,也使得很多官员或明或暗,敢于对企业家索贿,导致过去的官商勾结模式得以延续。

官员和商人之间进行利益输送,败坏了法治建设和社会空气,深深伤害了地方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甚至动摇了市场经济的根基。贪腐官员得以自肥,不法商人得到商机,最终的受害者是守法企业家和普通老百姓。

复杂的政商关系成了守法经营的企业家发挥企业家精神的枷锁,不仅难以获得公平竞争的机会,还可能面临无缘无故的打压。

虽然《扫黑风暴》揭露了社会很多的阴暗面,纪委监察披露出来的数据也非常严峻。但是,随着十八大开展的规模和力度空前的反腐败斗争,以及总书记适时地提出了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理念,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和中山大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研究课题组发布的《中国营商环境报告》都显示,中国的政商关系一直在逐年改善。

我们过去几年的实地调研走访也发现,明目张胆的索贿行贿、吃拿卡要现象,少了很多。客观来说,现在的政商关系的确比过去清白多了。

2016年两会,总书记第一次用“亲”和“清”两个字概括、阐述新型政商关系。2017年,“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

制度

瓦解绿藤市黑恶势力团伙的,是中央督导组。

在现实中,监督和监察地方公职人员的机构主要是纪委监委。纪检委的全称是纪律检查委员会,其属于中共的纪律检查机关,不属于政府部门;而监察委的全称是监察委员会,它属于国家的监察机关。纪委监委是合署办公的党内监督和国家监察专责机关。

通俗来说,党的地方各级纪委和基层纪委在同级党委和上级纪委的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是“党内监督专责机关”,职责是“监督、执纪、问责”。各级监委由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受上级监委和各级人大常委会监督,并对上级监委和各级人大常委会负责,监察法规定了监委是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依法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

从总体上讲,纪委监委的这种双重领导体制自党的十二大确立以来发挥了积极作用,是基本符合党情国情的。同时,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不协调问题,特别是查办腐败案件时受到的牵制比较多。

有的地方担心查办案件会损害形象、影响发展,有时存在压案不办、瞒案不报的情况。大家在一口锅里吃饭,很难监督别人。

对地方纪委来说,同级监督顾忌避讳也不少,这些年发生的一把手腐败问题,很少有同级纪委主动报告的。有的地方纪委领导甚至对反映同级党委领导干部问题的同志说:你不要讲了,我什么也没有听见。

而中央直接派出的督导组,正好可以破除这种同级监督监察存在的掣肘。

可是,中央只能定期派出督导组进行垂直监管,而不能每时每刻都派出督导组,否则治理成本太高。所以,专项整治固然可以立竿见影,但是,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还是要从长效机制入手。

这个机制是什么呢?

说破大天去,归根到底还是四个字:“依法治国”,关键还是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继续转变政府职能,坚持推进简政放权,不断深化“放管服”改革。

总结

2021年是扫黑除恶常态化的开局之年。绿藤市的扫黑除恶本就不是一阵短暂的狂风,而是吹入寻常人家的温暖和坚守,带给百姓长治久安的感受。

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是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建设法治化市场经济的主要内容,任重道远。现实中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也并未奢求一蹴而就,需要扎扎实实,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中央督导组组长骆山河刚到绿藤市参加接风宴的时候说,“这顿接风宴还是不错的,希望一个月之后的庆功宴,在座的各位都能参加。”现实中的正义,需要每一个人的坚守。“亲”“清”政商关系,需要每一个官员和企业家的共同努力,希望未来享受法治硕果时,每个人都能入座。

作者:贾铭,青年经济学者、自由撰稿人。研究领域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关注政治经济学、国际关系、政商关系、博弈论。

参考资料:

http://www.zzscdi.gov.cn/system/2018/03/16/011226151.shtml

http://www.gxjjw.gov.cn/staticpages/20191009/gxjjw5d9d905b-143444.shtml

http://jjc.cq.gov.cn/html/2016-02/10/content_36357805.htm

https://niehuihua.blog.caixin.com/archives/249624

https://weekly.caixin.com/2021-08-28/101763082.html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608/c40531-29327560.html

https://mp.weixin.qq.com/s/hoSKyDgNZkIELbFNwJ8QNA

https://www.chinapeace.gov.cn/chinapeace/c100007/2021-04/29/content_12482461.shtml

「 图片 | 视觉中国 」

开白名单:duanyu_H 商务合作:biz@chinamoments.org

内容合作、投稿交流:friends@chinamoments.org

原标题:《绿藤反腐尚未完》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