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自然》:中国将提前完成碳排放目标,现已接近碳排放峰值
【写在前面】
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和能源消费大国,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上,正在变得越来越积极,甚至会提前完成目标。
3月21日,《自然》杂志发表文章称,中国“十三五”规划中,针对能源和环境等领域,出台了更为强制性的节能、提效目标,还包括减少空气污染的命令。 这些基本要求和目标将帮助中国降低对煤炭的依赖,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文章分析,目前,已经有数据显示,中国很好地完成了2020年达到煤炭消费顶峰的目标。同时,中国还在引领全球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例如2015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了1100亿美元,这是当年美国投资额的两倍。
尽管还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速复苏后会增加煤炭的使用量,但这篇文章认为,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原因是中国政府对煤炭消耗有着严厉的措施。
以下为《自然》杂志文章的全文翻译: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亚洲干事Barbara Finamore评价称,这样的下降,对中国来说是史无前例的。 东方IC 资料中国的“十三五”规划将会加速中国降低对煤炭的依赖,并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上正在越来越积极。中国的“十三五”规划,更是加强了这种改变,许多的能源专家现在都认为,中国已经接近了其碳排放的峰值,甚至已经到达了碳排放的峰值,这比预计的时间点要早得多。
这份在3月16日通过的“十三五”规划为中国未来五年提供了一个经济发展领域的顶层战略。这份规划涵盖的领域包括能源和环境等,有着一系列的基本要求和目标。规划还出台了比过去十年更具强制性的节能、提效目标,以及减少空气污染的命令,方式包括促进风电、光伏、核电等低碳能源的发展。中国在减排和控制污染方面的努力已经取得了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二月份发布的数据,中国的煤炭消费量在2015年降低了3.7%。
自然资源保护协会(NRDC)的亚洲干事Barbara Finamore评价称,这样的下降,对中国来说是史无前例的,“我想,这对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惊喜。”
中国新的目标是将碳强度降低18%,所谓碳强度是指单位GDP生产中所产生的二氧化碳。这比2011年“十二五”规划中的碳强度降低17%又更进一步。同时,对中国而言,这也是第一次将控制总能源消耗量写入五年规划之中。中国在2015年的总能耗是43亿吨标煤,“十三五”规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将总能耗限制在50亿吨标煤之内。
快速达成目标
尽管如此,“十三五”规划也并未明确指出,中国将如何取得以上减排目标。世界资源研究所(WRI)发展中国家气候政策主管宋然平表示,“这份规划的意义在于,它为未来的发展定下了基调与方向。”宋然平预计,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中国将会公布详细的路线图,并明确各个经济部门将如何达到新设定的目标。
照此情形,中国即将达到、甚至已经达到了之前设下的目标。比如,2014年,中国曾宣布要在2020年达到煤炭消费的顶峰,但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已经完成了这一目标。中国正在引领世界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数据,在2015年,中国在可再生能源领域投资了1100亿美元,是当年美国投资额的两倍。
在去年的巴黎气候峰会上,中国承诺在2030年之后,温室气体排放开始下降。不过,外界一致的观点是,这一排放顶峰的到达时间,即使不是大幅提前的话,也不会晚于2025年。除了能源结构改变的因素外,最新的预测还把中国经济放缓以及经济机构改变,比如逐步降低重工业、钢铁生产以及其他高耗能产品的因素考虑在内了。
关于经济增速的争论
不过,外界也在担心,如果中国日渐放缓的经济增速重新复苏,中国的煤炭消费量是不是又会重回巅峰,同时带来碳排放的增加?对此,伦敦政经学院在3月16日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这种情况发生的可能性不大。
“如果中国的排放确实增加了,那中国的经济增长也还是缓慢的。”该研究报告的作者之一——政策研究员Fergus Green表示。报告的另一位作者是经济学家Nicholas Stern。Green称,中国政府公布的最新能源数据显示,中国的碳排放可能在2015年就已经开始下降,这让中国的碳排放已经抵达峰值的结论有了一定的可能性。
Finamore称,随着中国煤炭消耗量的降低,另一个问题又出现了:中国能否控制住交通部门在原油上的消耗量。在控制原油消耗方面,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并不像对待煤炭那么严厉。不过,她表示对空气污染更为严格的新法规,以及市民对空气污染日益增加的愤怒,会使中国开始控制原油的消耗量。
“我认为这种趋势会持续下去。”Finamore说,“这是新常态。”
(澎湃新闻记者 王心馨 编译)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