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全球反恐20年|欧洲回望“9·11”:一体化重挫,滑向衰落
【编者按】
20年前的9月11日,美国纽约的世贸大厦遭两架飞机撞击轰然倒塌,举世震惊。美国、无数受牵连的民众,乃至整个世界的运行轨迹都因之而改变。20年后,恐怖主义的幽灵仍不时在世界各地肆虐,全球反恐会否“越反越恐”?20年的时间,是否足以令人类看清“9·11”在历史长河中的影响?
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国际部9月10日起推出“全球反恐20年”专题报道,从多个维度呈现“9·11”以来这20年如何改变了个人、国家以及世界。
2017年11月24日傍晚,我在伦敦最热闹的牛津街“血拼”。时逢一年一度的“黑色星期五”,商家纷纷张灯结彩,打折促销。牛津街上游人如织,摩肩接踵。正当我在一家商场挑选衣服时,黑压压的人群猛然冲了进来。不少人惊慌失措,有的尖叫,有的哭泣,有的扔下手里大包小包的东西就开始跑。他们高叫着“恐袭”、“枪击”,提醒大家赶紧“逃命”。街上已是警铃大作,大批武装警察赶到现场,还出动了多辆消防车、防暴车。这些都是英国应对恐怖主义事件的标配。
我随后便加入了“逃命”的队伍。根据伦敦反复宣传的《应对恐袭指南》,最重要的就是“躲藏”和“逃避”。于是我和一众人等先是在店员带领下躲进储藏室,后来获悉“恐怖分子向北后”又随众人来到大街向南方逃奔而去。
事后证明这是虚惊一场,根本没有恐怖分子进行枪击。根据英国警方事后批露,两名男子在牛津街地铁站内发生争执斗殴,冲撞中产生的声响引发民众安全恐慌,加速了“恐袭”、“枪击”等谣言的传播。幸好谣言得以迅速平息,只有16人受伤,否则“黑色星期五”将变成“血色星期五”。
伦敦市民成为惊弓之鸟不是无缘无故的。仅在2017年,英国就发生了多起恐袭事件。3月,一名穆斯林男子驾驶汽车在泰晤士河畔的威斯敏斯特桥冲撞人群,后下车在议会大厦附近持刀行凶,造成6人死亡、40人受伤。5月22日,在英国曼彻斯特体育馆演唱会上发生恐袭,造成22人死亡、59人受伤。6月3日,一辆货车在伦敦桥冲撞行人,恐怖分子还在附近市场砍杀,造成7人死亡,48人受伤。6月18日,一辆货车在伦敦清真寺附近冲撞行人,造成1人死亡,多人受伤。9月15日,西伦敦区发生一起爆炸事件,致29人伤,引发踩踏。
在接二连三的恐袭阴影下,伦敦市民神经自然绷得紧紧的。发生在伦敦的这一幕,也是反恐战争之下欧洲的一个缩影,源头还要从“9·11事件”说起。
“9·11”敲响欧洲衰落的警钟
欧洲人瞠目结舌地看着“9·11事件”,五味杂陈,有愤怒,有悲伤,有痛苦,更多的是惊愕。他们不明白为什么美国人或者说西方人会招致如此之大的仇恨。彼时他们尚不知道,在此后20年,欧洲会遭受比美国更多的恐袭,不仅成为恐袭目的地,甚至成为恐怖主义策源地。
在伦敦一家智库工作的西蒙曾说,“欧洲在‘9·11’之前没有反恐的概念,从未想过将反恐当作战争一样处理。美国发起的反恐战争在时间和地理上都没有准确定义,但却深刻改变了欧洲发展的历史轨迹,可以说是欧洲一体化的分水岭。”
在世纪交替之际,欧洲一体化高歌猛进,一派欣欣向荣景象。欧洲货币联盟成立,欧元问世后风头甚健,一度盖过美元。欧洲宪法呼之欲出,豪言要将欧盟转型为一个半联邦制的准国家行为体。欧盟成为争相追捧的香饽饽,众多外围国家挤破了头求着加入欧盟。时任英国首相布莱尔也曾宣布,英国将废除英镑加入欧元,全心全意地追随欧洲一体化进程。欧洲舆论更是充斥着大把看好欧盟未来的溢美之辞,“欧盟将取代美国成为21世纪领跑者”,“欧洲将成为世界上重大战略性力量”。凡此种种,不一而足,一切看上去都很美。
然后“9·11”发生了,美国打响了反恐战争,先是阿富汗战争,接着是伊拉克战争。伊战引发了欧洲的巨大分裂。英国、丹麦、意大利、西班牙及部分中东欧国家坚决支持美国发起伊战,而德国、法国、比利时等国则表示反对。战或不战,双方争执不休。随后部分欧盟国家加入伊战,无疑给欧盟共同外交政策泼上冷水,让欧盟“用一个声音说话”的誓言再次沦为笑柄。
“9·11”滋生的恐袭焦虑感亦在欧洲蔓延。尤其是2004年,号称“欧洲9·11”的马德里火车爆炸案造成193人死亡,2000多人受伤。欧洲部分国家和民众开始质疑欧盟东扩计划以及欧盟宪法草案,最终导致2005年法国与荷兰公投反对欧盟宪法。欧盟的“联邦梦”自此破碎。
欧洲裂痕在随后的岁月中还在继续增大。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了欧洲债务危机。南北欧洲发展鸿沟显现,“疑欧论”顺势扩大影响。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015年后,欧洲难移民危机愈演愈烈,对本就步履艰难的一体化进程无异于雪上加霜。欧洲反移民、反一体化的民粹主义政党逐渐壮大,开始登堂入室,日益活跃于欧洲主流政坛。
2016年,在对难移民危机的恐惧之下,东西欧洲矛盾不断激化。“新欧洲”对“老欧洲”的叛逆日胜一日。而长期“疑欧”的英国更是公投脱欧,打破了欧盟只扩大不缩小的历史,狠狠给了欧洲一体化一记重拳。2020年来,随着新冠疫情在欧洲肆虐,南北差距与东西矛盾进一步凸显,欧盟内的四大自由流动原则再次遭遇挑战。疫情之下,质疑一体化的言论不绝于耳,不少成员国叫着“同舟共济”的口号,却做着“大难临头各自飞”的事。
20年来,欧洲一体化进程跌跌撞撞,蹒跚前行。改变历史的大事件或多或少都有“9·11”的影——反恐成为欧洲一体化绕不开的重要议题。欧洲疲于应对“9·11”各种衍生危机,一体化虽得以绵延喘息,但成果寥寥。欧洲实力江河日下,在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冲击下,加速滑向衰落,早已不再谈论什么“全球领导性力量”。当年的战略雄心所剩无几,共同外交政策徒有其名。欧洲自己也被极端势力搅得四分五裂,深陷泥淖。要想凤凰涅槃,更属不易。
欧洲只有综合施策,方能走出反恐困境
欧洲社会经济环境复杂,面临着典型的反恐困境:
从地理和历史看,欧洲毗邻非洲和中东,被十几个伊斯兰国家和数亿穆斯林人口包围。利比亚战争和叙利亚战争之后,大量中东北非的难移民都渴望到欧洲这个“天堂般的避难所”去开启新生活,穷亲戚在欧洲暴富的故事口口相传,成为难移民们前往欧洲的不竭动力。暖暖而浅浅的地中海显然难以阻挡他们的步伐。何况由于历史上的殖民关系,中东北非向欧洲移民早就轻车熟路。因此难移民源源不断,“欧洲伊斯兰化”滚滚向前。
从社会和现实看,欧洲穆斯林的社会融入仍存在诸多问题,在国家认同上明显不如美国穆斯林。在欧洲的二代三代穆斯林移民中,有的生活窘迫,目睹朱门酒肉臭,因贫生怒;有的则饱食终日,思想空虚,在彷徨苦闷中受到宗教极端思想的蛊惑,深入歧路。恐怖组织充分利用了欧洲的分裂,通过网络宣扬宗教极端思想,教授实施恐袭的实战技术,催生了欧洲众多“独狼”或“群狼”式恐袭。
从思潮和文化看,欧洲文化与美国同宗,以白人文化为主流,与伊斯兰文化长期存在矛盾。随着难移民问题日趋严重,欧洲民粹主义、反移民的极端主义势力顺势崛起,将复杂繁多的社会问题简单归罪于移民、伊斯兰文化,煽动民众“恐伊”情绪,这反过来加剧了矛盾,陷入“文明冲突”冤冤相报的恶性循环。近年来,极右民粹主义与伊斯兰极端主义思潮的对撞,已成为冲击欧洲政治与思想基础的重要因素。
从世界和欧洲看,全球不确定性、不稳定性还在增加,中东局势动荡仍旧。美国败走阿富汗,标志着“战争式反恐”的彻底失败,也给世界带来反恐何去何从的迷思。欧洲曾追随美国,尝到了“越反越恐”的苦头。美国给欧洲造下的孽,恐怕也是罄竹难书。美国在“9·11”后加强了安防,迫使恐怖分子纷纷转战欧洲。欧洲对此苦不堪言,因为欧洲向来奉民主、自由、法治为圭臬,警方和安全部门在预防恐袭发生上面临诸多掣肘,常因证据不足被迫释放恐袭嫌犯。面对被极端思想洗脑、不讲规则的恐怖分子,警方极难做到曲突徙薪,未雨绸缪。
欧洲痛定思痛,也在不断反思、改进反恐策略,力图找到走出反恐困境的道路。近期美国从阿富汗撤军,阿富汗塔利班迅速占领全国的消息引起欧洲热议。欧洲舆论在批评美国背信弃义抛弃阿富汗政府同时,也剖析了美国反恐战争失败的原因。
王毅国务委员近期向法国总统外事顾问博纳表示,阿富汗局势有三点教训值得汲取:一是称王称霸要不得,一个国家再强大也要尊重其他国家,尊重公平正义;二是军事干预要不得,热点问题还是要坚持政治解决方向;三是一厢情愿“民主改造”要不得,还是要尊重各国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王毅国务委员的话也引起欧洲战略界的观点共鸣。他们认为,美国反恐战争失败的根源在于,美国放弃了二战后现实主义外交政策,妄图以暴制暴,通过战争改造别国,用枪炮来一厢情愿地推广自由民主,没有尊重当地的民情社情。美国反恐失败之路当为欧洲之鉴。
欧洲反恐将更加注重标本兼治。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不能贪大求快,力图精耕细作,重点做好社会融入问题。面对复杂棘手的难移民和伊斯兰文化问题,欧盟将采取更加平衡和可持续的方式来应对。“文明的冲突”只能通过“文明的交流”来解决,不同文明的交流互动,互学互鉴,才是推动人类整体文明向前的动力。
欧盟长期以文化多元主义自居,但在实际操作中却行动不多。下阶段,欧洲可能将淡化对所谓“恐袭”的反应,将此作为一般刑事治安事件处理,不会像前述牛津街“惊魂一夜”那样动辄出动特警和防暴车。避免将恐袭与穆斯林挂钩,避免加剧民众反恐焦虑感。同时加大对穆斯林融入社会的投入,重点建设包容性社区,为移民提供更多教育、文化、体育等机会,尽可能消除滋生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的土壤。
当然,欧洲自身反恐能力的建设不能停止。欧盟去年出台了《欧盟安全联盟战略2020-2025》,今年又发布《欧盟反恐议程》,增强跨境反恐合作,强化打击网络恐怖主义。不过当前形势难容乐观。世界动荡加剧,阿富汗问题的外溢影响仍在持续,阿塔上台可能“激励”更多恐怖组织“武装夺权”。根据英国军情五局消息,未来欧洲可能迎来新的恐怖主义活动高峰期。而从欧洲看,整体颓势未改,经济复苏乏力,社会矛盾突出,疫情风险犹存,这些都将提升欧洲恐怖主义风险。
20年仿佛一个轮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新形势下,欧洲能否找到适合自身的反恐之路。这条路能否行得远,走得通,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邱静,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