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超六成大学生认为毕业10年内年入百万,哪来的“自信”

2021-09-14 08:07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文 | 刘远举

近日,中国青年报·中青校媒面向全国各地大学生发起关于就业的调查,回收2700份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各个行业中,互联网行业最受欢迎,64.33%大学生希望毕业后能进入互联网行业工作。此外,近七成大学生认为自己毕业10年内会年入百万。

这个结果,引来一些人嘲讽,说这群00后有点好高骛远。不过,正所谓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年轻人对未来充满希望,这个期盼高一点,自我期许高一些,是非常正常的事。他们不应该对未来悲观,甚至不应该客观、冷静。年轻人初入社会,就应该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当然,客观地说,工作十年,年入百万,的确是一个很高的目标。从绝对金额来看,2020年,中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9元。再看上市公司薪酬榜,年薪百万,在A股上市公司高管中也能排前20%。

更重要的是相对比例。毕业十年,本科生与研究生做个平均,算35岁。根据西南财经大学调查报告,全国年收入100万的人,大约有70万人,占整个人口的万分之五,这是全年龄段的一个数据。考虑到人年龄越大收入越高,那么35岁就年入百万的人,几率会低一些,就算万分之三,一万个年轻人中有3个。假设年入百万的都是上过大学的,2019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了48.1%,也就是同龄人中接近1/2都可以上大学,所以,由此可以估算,35岁的时候,年入百万大约占大学生中的万分之六。

如果考虑到学校差异,同龄人中能上985的大约在1/100,这个比例再乘以一个3/100,就等于6/10000。也就是说985毕业生,10年后能达到年入百万,比例也仅仅在3/100。如果是北清等名校,这个几率还会更大一些,估计10个能有一个。当然,他们基本上会进中国最好的企业。这个数据基本上就符合常识了。

这个问卷针对的是所有大学生,他们的期待的确与现实有较大的差异。那么,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差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首先,整个中国社会对贫富的认识,都充满了浮躁。

在时下的社交媒体上,人们讨论自己心目中的中产,标准定得很高,要么年收入几百万,要么北上广深有两套房,还不能有贷款。实际上,这个标准,远远超过美国的中产标准了。美国的中产标准,大约在家庭年入13万美元-25万美元。

标准畸高,源于系统性的抽样偏差。所谓系统性偏差,是指由于违反了抽样调查的随机原则而导致的代表性误差。作为一个大众话题,大多数人谈到中产标准的时候,只是从自己的观察与感受中得到结论。而讨论这个话题的人,往往本身就有较好的经济条件。而且,基于社交媒体的不可避免的特性,观察到的往往是幸福、炫富。这个时候,系统性的偏差就进一步加大了。

系统性偏差形成了偏见,这种偏见,进一步成了一种身份标识——哪怕一个人的判断、结论是错的,存在系统性偏差,但也反映了这个人的社交圈子。如果一个人的判断是,中产的标准是北京两套房,年收入200万,那么,就在暗示他自己的财产状况。退一步,即便他没有那么多财产,那么多收入,他的见识如此,他的偏见如此,多多少少也表明他也身处这个圈子。大学生处在这种浮躁与不真实之中,自然会生出不切实际的期盼。

其次,互联网大厂的造富神话,拔高了毕业生的预期。在调查报告当中,近六成的学生青睐互联网行业,对互联网造富的传说肯定是了解已久。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中国的互联网大厂的确是一个梦想之地。

1978年,中国GDP总额仅为3679亿。2020年,这个数字爆发式地增长到1015986.2亿,名义GDP增加了270多倍,各行各业的规模也相应扩大。更庞大的行业规模,更大更多的公司,都产生出更多的管理岗位。

与此同时,新技术出现制造出新的需求与新的行业,并为行业先行者提供更多的管理岗位。从百度、阿里、腾讯,到华为、中兴,再到滴滴、饿了么、摩拜,每一个互联网、通讯、移动的新贵,都产生出更多的管理层岗位。此外,中国还有庞大的人口红利,大量农民进入工业体系,构成职场金字塔的庞大基底,支撑起更多的管理岗位。

于是,似乎每一个人都可以变为中层,每一个人都期望着股权与分红。特别是在互联网大厂,每个人都能按部就班,随着公司爆发式发展,而获得高工资、股权、分红。这些故事,又在社交媒体上高光展示,向大学生们描绘着美好的未来。

不过,这个浮躁、忙碌、却激动人心的时代正在逐渐过去。

中国经济近年来的高速增长主要得益于技术红利、人口红利、全球化红利。财富效应的主推力——新技术——正在放缓。人口方面,人口的老龄化,虽然意味着高端岗位空出,但更意味着推高了劳动力成本,增加了人口抚养比,降低了储蓄率,给中国经济下行带来压力,导致行业规模平稳甚至缩减。至于全球化,也进入一个平稳甚至停滞阶段。

有这样一个段子。“三个人坐电梯从一楼到十楼。一个原地跑步,一个做俯卧撑,一个用头撞墙,他们都到了十楼。有人问他们是如何到十楼的?一个说是跑上来的;一个说是俯卧撑上来的;一个说是用头撞墙上来的。”其实,他们都是坐电梯上来的,而这部电梯已经慢慢缓下来了,而大学生们,并不知道这一点。某种程度上,他们的自信,不过是浮躁社会的镜像,我们既不应该嘲笑这群刚出校门的学生的自信,但我们也有责任告诉他们社会真实的模样。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