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科技白皮书看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理念

2021-09-13 11:5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原文刊载于2020年7月22日

日本科技白皮书由日本文部科学省编制,用于向社会各界通报日本政府关于科技的主要看法、政策和措施。通过研究2010-2019年间白皮书,本文发现日本科学技术发展理念的四个大的变化和趋势,并简要总结了对应的实施措施,以资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之借鉴。

01逐步深入拓展对开放创新的认识

开放创新一直是近10年日本科学技术关注的重点。2014年白皮书指出封闭创新已经到达了极限,未来开放创新将成为主流。2017年和2018年更是连续两个年度将报告主旨定为“加速开放创新”。

从10年白皮书看,日本对开放创新的认识不断深入和拓展,主要经历了3个主要的变化。2010年主要强调“科技设施和科研人员对公众开放”,2011-2013年开始关注“产学政合作”,2014年之后重视“新知识是不同领域的交叉”,需要“不同领域不同背景的研究人员之间的交流碰撞”。2017年提出“开放创新2.0”,认为开放创新已经从“一对一”合作转向构建“生态系统”。所谓生态系统由多主体(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中央和地方政府、公民和用户)构成的多层次系统。

基于这种认识,日本制定了促进开放创新的战略,到2025财年企业向大学和国立研究院所的投资增加到2015财年的3倍,约为8400亿元人民币。日本促进开放创新的举措,从大的方面来看可以分为6个部分:提升促进开放创新的机制、推进企业研发税收减免、激发创新人力资源循环、搭建聚集人力、知识和资本的物理空间、促进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产生以及国际知识产权的战略应用和标准化。

(一)构建完善开放创新机制

日本政府近年来构建了完善的企业、大学和国立研究院所内部的机构和部门。

1.建立委员会,召开产学政对话会议

从负责日本科技政策的日本内阁科学、技术和创新委员会的成员组成可以看到日本政府在促进产学政合作的努力。现任委员会由首相安倍任主席,成员分为内阁成员和执行成员。执行成员由国家研究机构、大学、企业的负责人构成。从而确保了产学政的代表都在其中。

2015和2016年日本内阁举办了后续的开放科学创新会议。2017年成立了“基于国际趋势的开放科学促进委员会”。文部科学省联合经济产业省经常举办产学政对话会议。在独立法人机构方面,2015年日本政府组建了日本开放创新协议会,用于助力创业企业和中小企业参与到开放创新中。

2.指导大学建设产学政合作系统

为了应对产学政合作中的利益不一致、潜在泄密风险等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2016年提出了一个初步的指导原则,并推出了风险管理示范项目。2017年近一步和经济产业省和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发布了产学政合作指导手册。

3.不可忽视的技术转移机构

1998年10月日本制定了《大学技术移动促进法,该法律被认为是日本的拜杜法案(Bayh-Dole Act)。技术转移机构(Technology Licensing Organization|TLO)根据这一法律诞生。TLO扮演的角色是大学和产业界的桥梁,是独立的法人组织。

TLO主要做的工作有:研究成果的技术评价、接受国有研究成果的专属授权、向经济产业省的特许厅(相当于我国知识产权局)提出专利申请、提供技术资料给私人企业、回馈一定比例的技术转移效益给研究单位。此外,TLO还推动大学、研究院所设立创业企业或衍生公司,促使大学和研究机构设立孵化器,提供新设公司必要资金,扩展研究机构与私人企业间的合作计划等。

4.政府资助机构通过产学政合作促进研发发展

日本国立研究开发法人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ap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gency | JST)侧重于产学政合作,通过开展多个资金支持项目(A-STEP 、S- Innovation、NexTEP等)促进特定研发领域产学研的转化。

同时,为鼓励开放创新,日本政府自2003财年开始每年都设置“产学政合作贡献者奖励项目”。2017年日本内阁设立了科学创新整合大会。JST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日本科技创新信息平台,促进公共资金资助的研究项目的研究成果和数据共享。

(二)推进企业研发税收减免

日本主要的研发税收减免由3部分构成:基于支出额的研发税收减免+开放创新活动研发税收减免+高研发强度的税收减免。前两项是长期政策,第三项是至2018财年的临时政策。私营企业和大学 、研究院所开展的合作研发活动可以获得20%-30%的税收减免。再加上另外两项,总计最高可以获得不超过企业所得税45%额度的减免。

(三)激发创新人力资源循环

日本政府认为促进世界顶级科研人才在不同组织(大学、科研院所、企业)之间的流动是至关重要的。他们通过交叉任职体系来实现这一点。交叉任职体系可以保证研究人员在被两个以上组织雇用时的工作开展,不用担心社会保险和养老金等问题的困扰。同时,文部科学省也在调整对大学经费的管理方式,例如进行允许从直接费用中给首席研究员支付相关费用等改革。

(四)搭建聚集人力、知识和资金的物理空间

1.建设产学政合作平台

一是构建世界领先的本地导向的研发和展示基地。文部科学省一直在实施世界领先的本地导向的研发和展示基地(研究复合体)促进项目。2017财年文部科学省为3个研究复合体(神户港岛、京阪奈区域、川崎市殿町地区)提供了支持。二是建设先进跨学科研究领域创新中心。三是发展尖端创新中心。四是开展企业-研究机构-大学开放创新平台项目。

2.发展“东西”两大科学城

筑波科学城建立了筑波纳米科技创新广场作为产学政合作的基地。纳米碳管、碳化硅、电力电子等技术都成功进行了商业化。关西科学城创立了京阪奈研发创新联合体来落实产学研的合作。该联合体希望通过产学研合作建立专题小组,并为其提供需要的知识产权和商业化服务。

(五)促进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的产生

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运作灵活,非常适合创新活动和短期内科技种子的商业化。针对缺乏创业文化、中小企业和创业企业产生不足等现象,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包括:培养创业者创业技能、促进大学创业企业的产生、政府为新产品和服务提供信誉背书等。

(六)国际知识产权的战略应用和标准化

日本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提升知识产权资产的利用,具体包括:加强政府研发项目的知识资产管理、提升专利信息的检索和提供能力、建设加速审查系统、提升专利审查系统能力、应对商业变化启动集合审查、向大学提供专家支持、开展避免知识产权泄漏培训等。

同时也在大力推进标准化和国际专利合作。日本政府积极推进本国工业采用国际标准,例如智能制造、节能等国际标准,并和40多个国家建立了快速专利申请通道——发明申请高速(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可以让本国企业快速通过国外专利初期审查。

02逐渐重视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融合

深化科技创新与社会的关系,是日本白皮书透漏出的另外一个重要趋势。科学技术要为人类服务,而不能让人类成为技术的奴隶。一是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要有利于人类发展。二是科学技术要符合人类社会的伦理和法律。三是社会政策制定过程中应加强科学技术的应用。

(一)科学技术发展方向要以人为本

白皮书中科学、技术发展方向除了技术自身演变方向外,特别强调围绕经济社会的挑战以及未来社会的需求而确定科学技术发展方向。例如为解决日本面临的气候变化、地震、能源、人口老龄化等问题而催生的研究方向,为实现长寿、健康、高质量生活而催生的“社会5.0”研究方向。

(二)科技政策制定要应用科学技术

目的是通过基于客观证据(证据)的合理程序来实现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的形成。文部科学省2011年依托“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建立了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研究项目,并于2014年升级为科学、技术和创新政策研究中心。该中心通过与大学、研究院所、政界、公众、企业界等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调查收集政府科学技术政策的数据,进而评估政策绩效,并指导科技政策制定。

(三)高度重视科学伦理和法律

1.努力完善生命科学研究系统

生命科学的飞速发展为人类的福祉做出了巨大贡献,但它有可能引起与人类尊严和人权有关的生物伦理学问题。日本政府先后制定了《人类克隆技术监管法案》、《涉及人体的医学和健康研究的伦理指南》、《人体胚胎干细胞提取指南》等法律和指南来监管指导研究人员的行为。另外,针对遗传重组技术和动物实验,日本也推出了相应的法规和指南。

2.研究人工智能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日本总务省从2016年开始成立人工智能研究小组,并组建了 “人工智能网络社会促进委员会”,全面研究促进人工智能网络发展的社会、经济、伦理和法律问题,给人工智能研究人员提供相关指导。

03日趋强调基础研究的地基作用

近年来日本政府逐年重视基础研究,最新的2019年白皮书就以基础研究为主题。日本之所以重视基础研究,一方面是因为日本正在由资本密集型经济向知识密集型经济转变。在知识密集社会中,未来可能性和选择取决于可以获得知识的数量。因此作为发现新知识的基础研究十分重要。通过基础研究创造和积累新知识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可以为社会问题带来长期解决方案,创造新产业,并为未来的社会和日常生活带来全新的价值。

另一方面,日本近年来在基础研究领域感受到了来自中国等国家的压力。日本科技论文数量从2004-2006年间的世界第二位降到了2014-2016年间的第四位,被中国和德国超过。而论文质量重要指标——“被引用的前10%科技论文数量”也下降了,从同期世界第四位降到了第九位。日本政府提升基础研究能力的措施主要有三方面:

(一)加强基础研究人力资源建设

1.改善年轻研究人员的研究环境

为年轻研究人员提供稳定和独立的研究项目,支持大学设立“终身制”职位。提供多元化的职业发展路径,增加年轻研究人员的流动性。支持年轻研究人员参与国际联合研究。提供专门针对年轻研究人员的基金。

2.培育多元化的研究队伍

研究项目成功需要多元化的人才队伍,除了研究人员外,还需要负责计划和管理项目的管理人员、操作层面的技术人员、负责商业化的技术转让人才和日常大学管理的人才等。日本政府通过多种路径来培养这些相应人才。

3.提升研究生和中小教育

提高研究生待遇,为其提供和产业界学习的机会。研究生专业研究方向要与当前及未来科学前沿相关。加强中小学科学和数学、创造力教育,提高中小学生对科学和数学的兴趣和能力。

4.加强国际研究网络建设

建立国际研究机构与国内研究机构的联系网络。支持国内研究人员参加国际合作。接纳和留住外国优秀研究人员和国际学生。

(二)增强知识基础

1.利用大科学装置建立世界一流研究中心

加强对大学联合研究机构、联合利用研究基地的有效利用。促进日本国内外大科学装置设施的使用和运行,开展核聚变、加速器和空间开发利用等重大科学研究,并建立激活与外国进行国际联合研究的机制。

2. 战略性地加强通用基本技术、设施和设备以及信息基础架构的研究

从用户角度出发,促进可在多个领域使用的通用基础技术和科学的研发。建立广泛的产学政共享和利用系统,系统地发展和开发有关最新大型研究设施的相关技术。改善大学的设施和设备,加强信息基础设施。

(三)加强资金体制改革

日本政府支持资金改革的方向是更加灵活、有针对性,更加以人为本。日本政府对大学的资助分为基本费用和竞争性费用。基本费用可以保证大学研究人员从事长期基础研究,不用过多考虑短期经济效益。而竞争性费用需要在不同科研机构之间进行竞争分配,可以促进效率的提升,但是不利于坐“冷板凳”的研究人员。因此要制定两者之间合理的比例。

04开始从问题导向转到未来导向

日本政府的科技政策过去侧重于应对日本和世界面临的挑战,近年来开始转向面向未来,即基于未来经济社会生活的愿景来反观日本科学技术应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并通过何种手段实现目标。日本政府在“第5个科学技术发展规划(2016年~2020年)”中,首次提出了社会5.0(Society 5.0),认为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狩猎社会、农耕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4个阶段,接下来就是“社会5.0”,也就是“未来社会”,或者“超级智能社会”。

日本政府将“社会5.0”定义为:将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通过构建一个高度连接的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的系统,来获得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平衡。

以人为本:当下和之前社会的问题是个人经济社会地位取决于个人能力和其他因素,通过发展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可以有效支撑人类的“脑力”和“体力”,从而可以将人从繁琐的不擅长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事自己擅长和喜欢的工作。物质分配也是基于此时此地此人的实际需求而进行匹配。以人为本还意味着人人享有高质量的生活方式。

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统一: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信息通讯、物联网、机器人等技术,可以消除地域、年龄、性别和语言的差距,也可以满足多元化的物质服务需求,应对社会面临的财富集中、区域发展不平衡、气候变化等问题,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统一。

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的融合:通过物联网、通讯技术可以大范围地从物理空间采取数据,并将数据在电子空间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处理,处理后的结果通过多种方式反馈给物理空间。

要实现这一社会,从技术上来看,日本政府计划从以下技术领域入手:

一是建设社会5.0需要的总体技术:网络安全、物联网系统架构、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装备技术、网络技术、边缘计算以及数学科学。

二是在总体技术组成中日本有优势能占据主导地位的核心技术:机器人、传感器技术、执行器技术、生物技术、人机界面技术、材料/纳米技术、光学/量子技术。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