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向度》2021秋之卷:我与文学二十年
卷首语
站在今天回望过去,二十年前的文学江湖,正因了一根小小的网线,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文学的形态。自“榕树下”始,如雨后春笋般的各大文学平台的出现,使写作方式由传统手写迅速进化为机械写作,并很快普及,使之成为一种大众化和常态化写作方式。
网络化写作的便捷与自由,似乎催生了一个全民写作的网络文学时代,所以后来有评论者一致认为,网络文学基本是“野蛮生长,泥沙俱下”。其实也正因为其“野蛮生长”的特性,才显得更为纯粹和自由,才更为经历过的人们怀念。
对于大多数普通写作者而言,网络只是一个创作平台与契机,网络点燃或者激发了他们深藏于内心深处的对文学的热爱和梦想。他们或许并没有抱着远大的文学野心与抱负,只是想在平凡的生活之外,借由网络这个开放而自由的平台,抒发自己的随感随想,以偿与文学之间的夙愿。
那些曾经在网络上孜孜不倦从事文学创作,甚至曾经风云一时的网络作者,如今大都“金盆洗手”,已经彻底远离文学,重新被卷入生活的漩涡。不可怀疑的是,生命中的那段关于文学的“激情燃烧的岁月”,将永远闪耀于他们的生命深处。而另外一些人,却注定要与文学终生相伴。
二十年光阴流转,大浪淘沙。最初的热闹繁华纷纷谢幕之后,文学的本质似乎并没有改变。它改变了少数人的人生命运,也改变了多数人的精神格局。这大概就是文学的意义。
文学能带给人们什么?它吃不饱也穿不暖,无用之至。但文学如同犁铧,犁松我们结板僵化的灵魂,让我们逐渐松动,方便容纳。世界的风雨可以浇灌,种子可以植入,得以在精神园地里破土发芽,枝繁叶茂。我们被世俗折腾得坚硬钝化的心才能变得柔软润泽。文学让我们跳出日常琐碎,出离生活,站在高空视角去理解世界。这也是文学的魅力所在。
幸亏这个世界,还有文学存在,让我们尚可找到一处隐秘的精神避难所。而文学注定要保持孤独,免得被世俗熏染。它始终是寂寞的营生,它的精神图表历来如此。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声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目录
001 机械文学时代的创作之我见/经年鲤(澳大利亚)
021 一条路上的光景/那里
043 那些走散了的读书人/ 阿剑
064 我的文学回归之路/杨海滨
079 青未了:一群青年未了的梦/刘玉林
106 那个写《卫青》的女孩/舍洲
120 白云山馆往事/弥生
131 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碎红如绣
145 梦境、博客及其它/林曦
155 诗歌的网络时代/黄沙子
165 野鸟的鸣啭/王晔(瑞典)
180 IT工程师、诗歌以及酒/张鹏远
192 沉浮与坚守/南希(美国)
《向度》2021年秋之卷(总第27期)九月出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