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看完《乔家的儿女》,我气炸了

2021-09-13 09:3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看完《乔家的儿女》,我气炸了 原创 笺语 新周刊 收录于话题 #摸鱼电影院 ,17个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我们坐在沙发上面对荧幕,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品读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亲疏远近、血脉勾连。看普通家庭如何以二三十集的时长过完一生,好像也跟着他们宣泄了情绪,得到了智慧。

一家人饭后围坐在一起,边看剧边聊天,情景式的生动互动,和那些如白织灯般点亮逼仄小窝的家庭剧一样,已逐渐成为美好的回忆。

但我们没有停止期待,期待仍有那样一部能点燃全家人追剧热情的作品出现。

随着《乔家的儿女》大结局,编剧终于送走了乔祖望。

这位纠缠了儿女一辈子的南京老头,以一己之力把送命题的难度提高到了魔鬼级。从此,国产剧中考验人性的终极命题,不再是“落水先救谁”和“保大还是保小”,而是:

“谢广坤、苏大强和乔祖望,如果只能三爹选其一,请问你选谁?”

前两位大家都熟,一个是作天作地、动不动就召开家庭会议的象牙山山货大王,一个是阴阳怪气、爱记仇爱记账更爱喝手磨咖啡的狂野老男孩,两人以旗鼓相当的磨人实力,让全国观众无论南北,都切身感受到了被奇葩老父亲支配的恐惧。

而随着家庭题材的年代剧《乔家的儿女》(以下简称《乔家》)播出,渣爹联盟又纳新了。

这位名叫乔祖望的新成员,出道即巅峰。老婆难产大出血,也阻挡不了他对牌桌的向往;没钱交住院费,会想出用孩子来抵债的损招;面对儿女们五张吧唧的小嘴,一个大老爷们,居然仰头就将全家仅剩的一碗鸡蛋羹痛饮而尽。

后来者居上,乔祖望赢了苏大强。

热爱赌博喝酒乱交友的乔祖望,干啥啥不行,吃啥啥没剩。一出场,就随时准备着让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

正幸得有这号让人血压飙升的人物镇场,《乔家》才摆脱了低迷的收视,渐渐有了出圈的热度。

可随着剧情向高潮进发,一路走向结局,原以为好日子在后头的观众等到全剧终,也只能抱憾地感叹一句“打扰了”。

童年时至少还有兄妹们抱团取暖的梦幻滤镜,成年后的每一帧却都陷入了全员比惨的婆妈扯皮中。结婚和离婚几乎成了主演人手标配的流程,其中还私人定制了诸如原生家庭吸血、老公半身不遂、渣男出轨绿茶等人间惨剧。哪怕最后匆匆套上了一个大圆满的结尾,也并没有让曾经的致郁转化成治愈。

全家都在民政局办了VIP的乔家,陷入了结婚必离婚的死循环。/@追剧少女芒果酱

从开播评分直逼9分,到如今跌破8分,在一向以苦难浇灌而成的国产家庭剧中,它都能得到“不要靠近这部剧,会变得不幸”的差评,不得不说《乔家》还真有点东西。

什么《乔家的儿女》

我愿称之为《乔家的孽缘》

初看这部剧,很多人都以为打开了中国版《请回答1988》。

作为一部起笔改革开放、落笔2008年,横跨三十余年的年代剧,《乔家》最先给人以暴击的,是它紧扣时代的细节植入。

热衷用空镜来提升画面质感的导演张开宙,在这部剧也不落俗地以空镜开篇。

镜头缓缓扫过了造型复古的金属壁灯、老式的儿童三轮车、不锈钢的漱口杯子里插着大红大绿的塑料牙刷,随着竹蜻蜓升起又落下,一座座铺着瓦片、门板掉漆的老房子也被勾勒出来。

在这些可谓用心的铺排中,观众甚至能感知到时间流过的痕迹。曾经抢着喝米汤吃猪油渣的孩子,一不留神就长大成了可以自掏腰包尝鲜洋快餐的青年;追星族贴满衣柜和墙壁的海报,也从费翔默默换成了小虎队。

具有时代感的布景,一度为这部剧赚足口碑。

随着人物成长,歌单的变换也写满了光阴的故事。

大哥乔一成考上大学时,背景音乐还是曾作为1984年国庆集体歌舞曲的《在希望的田野上》;到了乔一成工作,和暧昧对象在路边卡拉OK点唱时,歌单就自动更新到了由李宗盛作词作曲的《明明白白我的心》。

而故事背景锁定了一座自带人间烟火气息的城市——南京。

曲径通幽的纱帽巷,青砖铺就的古城墙,旗帜鲜红犹如火炬一般的南京长江大桥,散落着遛弯大爷、约会情侣的莫愁湖公园,再搭配上煮干丝、牛肉锅贴、鸭血粉丝汤等南京味道,更是让叙事的生动加分不少。

为了还原一个真实的南京老城,在打磨美术置景上一向舍得下功夫的正午阳光,特地从南京电影制片厂请来一位年资颇高的美工人员,在横店搭了一组容纳有红星电影院等如今已经消失的南京街景。

哪怕没有在南京生活、也没有经历过80年代的人,也会在乔四美把掉的牙齿扔到屋顶等富有生活气息的情节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童年回忆。

这种被网友形容为“忧伤但清澈透亮的基调”,是从第十集后开始变坏的:

长兄如父的乔一成,先后经历了三段女强男弱式的感情。婚后依旧不改扶弟魔的属性。妻子要复习备考,他却任由弟弟妹妹轮番上门打扰清净,家庭矛盾一触即发;

童年时缺乏母爱的弟弟乔二强,对年长且已嫁做人妻的师父萌生情愫,后来又娶了一个和男领导纠葛不清的妻子,一场集合了恋父、恋母、肉体出轨和精神出轨的四角恋上线;

一个明媚的结局,或许就是这部剧最好的降压药。/《乔家的儿女》剧照

被人猥亵而留下心理阴影的乔三丽,好不容易等来了一个把她宠上天的中国好男人。却没想遇到了妈宝,还买一送二,生活被一个偏心的恶婆婆和一个什么便宜都想占的小叔子搅得鸡犬不宁;

少不更事的乔四美,集合了颜控和恋爱脑的所有缺点,为了笔友奔现,不惜追夫千里,可所谓男神,不过是一个因作风问题被部队开除的渣男,而渣男回归,只有数不尽的小三和PUA;

满弟乔七七,在人生进度上直接秒杀一众哥哥姐姐,高中早恋还让女同学怀孕,未成年先成爹的生活,自然少不了来自社会的毒打。

后续哥哥患病,弟弟捐肾,乔家的两个女婿不是瘫痪,就是得了非典。这些《知音》见了都要献上膝盖的要素涌入,瞬间冲淡了前期孩童视角下营造的点滴温情。

如果说苦难是家庭剧的底色,把所有倒霉事都集齐了的乔家,显然就只剩底色了。

随着剧情急转走向狗血,所谓生活气息也渐渐透出了一股虚伪劝退的精致感。崭新的家具陈设,没有一丝穿着折痕的衣物,这些显然不是饱经苦难的乔家儿女可以拥有的。

这不过又是一个属于80年代的样板间而已。

如此精致的皮相,哪里有一点普通家庭该有的样子。/《乔家的儿女》海报

国产家庭剧

不必成为《请回答1988》

连串鞭炮一样的生活炸雷,炸出了观众的不满,也炸出了编剧的挽尊。

面对“狗血雷剧”的标签,编剧未夕亲自下场解释——“虽一地鸡毛,却是人间真实”,并承诺后续会安排各位主演“走出泥潭,走向光明”。

这位曾在《山海情》的制作中说出“我只想记录平民历史”的编剧,也是《乔家的儿女》原著小说的作者,对于文字影视化,她有自己的看法:

“小说是小说,剧本是剧本。在不扭曲人物命运的前提下,我觉得可以大刀阔斧对原著内容进行改编,突出戏剧的冲突和细节。若循着小说的脉络去写,生活流就会变成流水账。”

长得人样,不说人话的乔祖望。/《乔家的儿女》截图

这也是家庭剧常常面临的抉择:是追求戏剧性,成为大起大落的看点制造者;还是强调生活感,做平实家常中的亮点挖掘机。

同样写过小说、当过编剧的刘静,就给出了不同的答案。

在《父母爱情》影视化前,刘静只是一个埋头写书的军旅作家。为了让她找准编剧的感觉,剧方新丽传媒曾请过一个专业的剧本编辑向她传授经验。

谁承想这位圈内摸爬滚打多年的经验人士直接亮出了底牌,说“电视剧要想抓住观众,提高收视,必须做到三分钟一小闹,五分钟一大打,矛盾升级,事件不断”。

好在刘静有自己的坚持,她从内心就排斥那种“打打闹闹,你扇我一耳光,我泼你一脸水”的电视剧。曾被韩剧《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打动、把这部剧来回看了七遍的刘静,一直都想写出反映中国家庭温情的作品。

比《请回答1988》更早的韩国神剧,全员朴素得像是平常家庭的结婚照片,唯一颜值犯规的只有金喜善。/《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剧照

为什么韩国的家庭剧温情得让人想回归家庭,而中国的家庭剧却闹腾得让人不婚不育?一切都只能从故事本身寻找答案。

以《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为例,这部比《请回答1988》早二十年问世的韩剧,讲述了一个大家庭四世同堂于一个屋檐下的故事。

在共处一室的环境中,夫妻、父子、婆媳、妯娌之间小摩擦不断,却很少有大开大合的极致情节,更多的心思被用在了塑造人物和打磨语言之上。而很多人生的道理,也在这些看似家常的普通细节中得到升华。

交接澡堂子这种家族大事时才会召开的家庭会议。/《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截图

最记得其中有个片段,是金家的小女儿福姬为肥胖所累,兴冲冲投身减肥后,向爸爸询问效果。爸爸金福童毫不客气地指出“就像从大山里运出来几车土,看不出什么变化”。福姬备受打击,爸爸则立马话锋一转,告诫女儿不要性急,要像愚公一样,只要持之以恒,总有一天能把大山移为平地。

小女儿的娇憨可爱,爸爸的幽默乐观,以及父女之间的依靠和信任,都被这样一场平凡的对话勾画出来。

《父母爱情》中的对话富有年代感,也很生动有趣。/《父母爱情》截图

放弃让故事失真的戏剧铺排,着重从现实生活中提炼素材,擅长用强对话来推动情节发展的刘静,用《父母爱情》交上了一份比《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更为触动人心的答案。

出身农村的大老粗军官,爱上了资本家的大小姐。完全两个频道的人物,却在颠倒命运的时代洪流之中相遇了。之后是结婚、生子、迁居海岛,携手变老,第一次见面互看不太顺眼的两人,在生活的渗透打磨下,最终活成了对方的样子。

虽以爱情之名,却也述尽了亲情和友情的故事。/《父母爱情》截图

讥讽吃西式早餐、穿睡衣上床是“狗长犄角闹洋式”的老江,最终成了喜欢穿洋装、练太极的三洗丈夫;而嫌弃老江说话粗俗、嗓门大的安杰,也逐渐习惯用“别老跟在我腚后面”等乡村方言挤兑丈夫。

高干家庭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是遥远的,可贵的是在《父母爱情》中没有对身份、对事件的强调。填满镜头的,永远都是每个家庭、每对夫妻,甚至父母子女,都能与之共情的鸡毛蒜皮。

妯娌之间的剑拔弩张,最终也演化成了推心置腹。/《父母爱情》截图

老少通吃的家庭剧

正在走向消亡

如今,像《父母爱情》一样能够统一战线、终止遥控器争夺战的家庭剧成了少数,曾经承担着合家欢重任的家庭剧,早已走向分化的两极。

目标人群锁定父母长辈的婆妈剧,基本上就是寻亲节目的加长版,打砸抢的场面和撕心裂肺的哭喊层出不穷,过于闹腾的剧情让年轻观众大呼:我看不懂,但我大受震撼。

而吸引年轻人眼球的家庭剧,也无不被披着家庭剧外皮的偶像剧所裹挟。《以家人之名》虽然打着家人的旗号,实则却是“人类高质量男性都爱我”的小甜剧;《都挺好》颇具重男轻女的原生家庭之痛,可最终让人买单的,仍是女主大开金手指的爽文套路。

从亲情剧横跳到爱情片,算不算一种新型的情感欺诈?/《以家人之名》截图

相比之下,聚焦大时代小人物命运的《乔家》,至少故事对得上那句“品家长里短,看烟火人间”的宣传语,算是一部实物与包装相符的作品。

然而,在观众疯狂追捧美剧《我们这一天》、韩剧《请回答1988》之前,国产家庭剧也曾涌现过如《我爱我家》《贫嘴张大民的幸福生活》《激情燃烧的岁月》等诸多精品佳作。

1990年,一部赞颂传统家庭女性真善美的电视剧《渴望》,叩开了国产家庭伦理剧的大门。在互联网尚未普及的年代,《渴望》就已经享受过全民追剧的热度——临到播出时段,行人都会匆匆往有电视机的家庭赶,一时间街空巷尽。

如今的妈妈专业户张凯丽,曾经也是娇俏小媳妇儿的热门人选。/《渴望》剧照

17年前,是国产家庭伦理剧空前繁盛的时代。《中国式离婚》打破收视纪录,市场上家庭伦理剧的成交份额一度占到了五分之一,位列所有类型剧的首位。当时《光明日报》召集了《空镜子》的导演杨亚洲、《中国式离婚》的编剧王海瓴和韩剧《看了又看》的韩国导演张斗翼,展开了一场有关“家庭伦理剧因何火爆”的对话。

蒋雯丽和陈道明这对王炸,如今的家庭剧已经要不起了。/《中国式离婚》剧照

在他们看来,家庭剧之所以吸引人,正是因为它们“距离观众很近,表现了生活中的大多数”。最深刻的思想,往往不是来自聚焦大主题背景、充满教化韵味的作品,而是来自对生活本身的理解。

从《渴望》到《父母爱情》,在苦难和幸福、狗血鸡毛的琐碎和烟火缭绕的真实中转圈圈的家庭剧,人物在变,情节在变,审美在变,唯一不变的是,家庭剧依旧是那把可以打开几代人心门的钥匙。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当我们坐在沙发上面对荧幕,以旁观者的身份去品读那些剪不断理还乱的亲疏远近、血脉勾连,看普通家庭如何以二三十集的时长过完一生,好像也跟着他们宣泄了情绪,得到了智慧。

一家人饭后围坐在一起,边看剧边聊天,情景式的生动互动,和那些如白织灯般点亮逼仄小窝的家庭剧一样,已逐渐成为美好的回忆。

但我们没有停止期待,期待仍有那样一部能点燃全家人追剧热情的作品出现。

因为没有一种人际关系可以取代参杂了血缘的亲情,尤其是在独居、社恐横行的今天,我们可以不沾无用的爱情,告别虚假的友情,却唯独难以抽身亲情的羁绊。

人生最长最难的修行,也不过是与家人和解。

推 荐 视 频

关注新周刊视频号,关注有态度的生活

✎作者 | 笺语

✎校对 | 吴玉燕

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原标题:《看完《乔家的儿女》,我气炸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