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家门口的好去处 |在昔日保温瓶胆厂,寻找喜欢的运动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不断发展蓬勃,国民健身意识逐渐觉醒,使得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日益增长。
据央视财经今年公布的数据,我国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达到37.2%,人均体育消费金额也在持续提升,2020年同比增长超过30%。老百姓对体育锻炼需求的增长,也带动了相关企业的发展。我国2019年和2020年分别新增超159万和180万家与体育相关的企业,今年上半年已新增超112万家体育相关企业,同比增长54%。
今年8月,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年)》。《计划》提出,到2025年,全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将达到5万亿元。
位于宝山区江杨南路485号的“三邻桥体育文化园”,是上海市首家以体育文化为主题的产业园。其前身是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经过改造后,浓厚的工业遗存气息与城市发展活力交织相融,近年来成为了深受欢迎的“时尚打卡地”。
老厂房“变身”成为体育文化园,里面有怎样多姿多彩的运动体验呢?让我们走进三邻桥,看看体育消费如何升级。
对于老宝山人来说,“三邻桥”这个名字或许还有点陌生,但说起“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许多人应该还有不少的记忆。
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最早叫作 “上海葵花保温瓶胆厂”,坐落在宝山区高境镇内,占地102亩,隶属于上海保温容器有限公司,曾为国内成千上万个家庭提供了热水瓶胆。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企业经营出现困难,便顺应当时的改革开放政策,与日方尼普洛株式会社等企业组建合资公司,更名为“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产品远销口海外,辉煌一时。
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保温瓶胆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也在2005年停产闲置。2016年从日方收回股权后,日硝公司转为国有企业,曾经的保温瓶胆厂只留下了一片老厂房。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的前身是“上海日硝保温瓶胆厂”。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图
“我们去考察了很多次,保温瓶胆厂的建筑还是比较有特色的,印象比较深的是里面有两根50米的大烟囱。”金地威新启客公司总经理倪伟源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2017年,宝山区及高境镇政府决定对关闭多年的老厂房进行全新的升级改造,曾参与打造“8号桥”创意产业园的启客公司承接了这项改造任务。
“因为之前‘8号桥’的案例,我们对老厂房怎么处理,怎么匹配新的业态,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这个园区进行调研后,我们发现结果非常糟糕,没有一家企业对它有兴趣。”
倪伟源说,‘8号桥’的成功经验无法复制,是因为保温瓶胆厂所在的园区有三个缺陷:第一,地理位置不具备轨道交通优势,东、西侧虽然有1号线和3号线,但直线距离都在1.5公里以上,同时公交车也不多;第二,周边商务办公氛围弱,基本没有什么办公楼,也聚集不了企业;第三,原来建筑破旧,结构安全问题严重。这些都给改造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保温瓶胆厂标志性的大烟囱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图
虽然缺陷很多,但改造团队仍然发现了园区一个不容忽视的优势:周边住宅多,3公里半径内有70多万人口,人口密度几乎与市区相当。
“所以我们就在想,有什么B2C领域是需要人去参与、同时技术含量比较高、产业特性比较明显的行业。当时有几个方向:一个是互联网消费,但通过调研发现互联网公司虽然C端客户遍布全国各地甚至全球,但办公都选在市中心;第二我们调研了各种商场,发现商场里面会零星引进一些健身中心或者儿童运动,但是对商场来说它不是主题,只是吸引人流的一个元素。不过,从这些分散、分布的体育项目看,体育消费已经日渐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方式。”倪伟源介绍道。
旧仓库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图
体育消费虽然听上去有些“小众”,但近年来政府的相关政策非常支持体育产业的发展,如提倡全民运动、全民健身,鼓励民间资本积极参与体育设施的投入与建设,鼓励充分利用旧厂房、仓库、老旧商业设施等闲置资源,改造建设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等等。
于是,改造团队最后决定,打造一个以“体育消费”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园。而在对老厂房的改造过程中也发现,这些厂房虽然破旧,但有很多无柱、高挑空的大空间,非常适合体育业态进入。就这样,原本的“劣势”都一一转化成了“优势”。
厂房虽然破旧,但有很多无柱、高挑空的大空间。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图
从“双减”儿童到退休长者,三邻桥吸引了什么人?
之所以命名为“三邻桥”,是因为园区地处宝山、虹口、静安三区相邻处,有三区为“邻”的寓意。再以“桥”为媒介,连接工业遗存与现代文明,连接体育产业与消费市场。
改造后的“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澎湃新闻记者 王昱 图
如今走进“三邻桥”,可以看到,工业遗存的风韵被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也成为园区独具特色的景观。过去空旷的车间、仓库都被巧妙地利用,改造成了一间间商铺,入驻了篮球、室内高尔夫、攀岩、潜水馆、搏击、室内马术等各色各样的运动项目。户外还特别建造了一座1500平方米的大会堂和1300平方米的中央广场,用来举办各类文体活动。
专门从事青少儿运动培训的特色机构——“小小特工”。 澎湃新闻记者王昱 图
“小小特工”是园区内一家专门从事青少儿运动培训的特色机构。下午五点,记者走进“小小特工”,大厅内坐满了人,都是正在等候孩子下课的家长。正前方的墙上,数块显示屏直播着不同区域内孩子们的运动画面,涉及的项目有游泳、篮球、平衡车、拳击、体适能训练等等。
“我们的课程大多是针对3~12岁的青少儿,但也有细分的启蒙阶段,比如最小两岁半就可以开始在泳池里学游泳,还有一对一的平衡车私教课,可以培养小孩的平衡感和专注力。”
各种各样的少儿体育项目。 小小特工
“小小特工”的负责人郑盼曾是山东省体工队的一名职业射箭运动员,退役后开始从事少儿运动教育培训。他告诉记者,每年暑假是培训的高峰期,今年由于‘双减’政策的影响,越来越多的家长愿意为孩子在体育运动上进行消费,需求明显比往年增加了不少。
家住在附近的王小姐是这里的“老会员”。她告诉记者,自己的儿子几乎参加过所有的课程。
“小朋友之前学习压力蛮大的,到这里第一是可以锻炼小朋友的身体,第二是寓教于乐,小朋友也比较开心。现在‘双减’政策也出来了,国家对儿童的体育教育特别关注,所以这种培训特别有帮助。”
小朋友们的游泳课 小小特工 图
离“小小特工”不远,有一家 “S10国际潜水运动俱乐部”,据说是上海唯一一家拥有10米深池的室内潜水馆,不仅项目刺激,“颜值”也很高,因此走红于网络,不少年轻人慕名来打卡。
S10国际潜水运动俱乐部的外观 澎湃新闻记者王昱/S10国际潜水运动俱乐部 图
“潜水算是比较新潮的运动,所以我们的消费者都比较年轻,基本在30岁上下。另外我们也开设儿童的课程,6到12岁的小朋友会多一些。其实潜水没有什么年龄的限制,只要你身体健康就可以玩。我们接待过年龄最大的客户是一位65岁的阿姨,她现在已经可以自己潜水了。”“S10国际潜水运动俱乐部”的创始人Tommy向记者介绍道。
“网红”10米深池。 S10国际潜水运动俱乐部 图
Tommy自己也是潜水教练,拥有丰富的海外教学经验。疫情前,他正计划在海外开办自己的潜水基地,但没想到一场疫情打乱了所有计划,于是回到家乡上海开设了这家门店。
“之所以选址在‘三邻桥’,首先是因为距离外环、中环比较近,开车比较方便。另外,这边体育产业很多,消费者比较集中,比如小朋友在别的店里学会了游泳,就可以来我们这里学潜水,共享资源。”Tommy说。
儿童潜水 S10国际潜水运动俱乐部 图
据了解,从2019年5月开园到现在,“三邻桥”已入驻了37户商家,覆盖体育产业各个领域。不仅有满足儿童、年轻人需求的新潮运动,在园区内,记者还发现了一家针对“银发族”的健身房。
华友智慧健身馆 华友智慧健身馆 图
走进“华友智慧健身馆”,馆内装修素雅、舒适,几位阿姨正在健身器材区域进行锻炼。据健身馆负责人沈汝介绍,所有的器械都采用了适老化的液压式器械,可以根据使用者运动速度而增加力量,不但可以达到运动效果,还不易造成运动伤害。馆内另一侧安放着几台大型设备,比如一台痛风理疗器,一间专为老人打造的低温桑拿室,甚至地板也是从日本进口的特殊环保材料,具有一定柔软度,老人摔倒时,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不仅如此,墙壁上还设有特殊的安保装置。“这是防跌倒的雷达报警器,只要馆内有老人跌倒,它就会发出警报,通知前台的工作人员。”沈汝介绍道。
针对老年人的各种健身器械和理疗仪器。 华友智慧健身馆 图
乐阿姨今年66岁,她告诉记者,小区门口其实不乏健身房,但服务对象大多是年轻人,很多专业器械不适合老年人使用。“看到这里开了一家老人健身房,离家近,我就决定来试试看。我之前得了带状疱疹,饭也吃不下,自从锻炼后胃口好多了,身体也比以前好了。”
65岁的张阿姨是乐阿姨的老邻居,她说自己浑身上下有不少小毛病,出于强身健体的目的也来到这家老年健身馆。“以前我就在小区里走走,当作运动,但始终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里不一样,有器械辅助可以练到更多的部位,而且老邻居坐在一起还可以聊聊天。”
据说最高龄的会员为81岁。 华友智慧健身馆 图
2021年,体育消费开始升级?
2020东京奥运会期间,小黄鸭发卡、胡萝卜发绳、乒乓球项链……一些运动员身上的物品不经意间电商平台上成为“爆款”,也让奥运运动员成为了“带货顶流”。 不仅如此,受奥运会运动热情影响,运动相关装备销量也激增。
据抖音电商数据显示,7月21日至8月8日,抖音电商体育用品销售额同比增长365%,其中,篮球、游泳、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相关商品最受欢迎。
另一方面,体育消费群体也越来越年轻化。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至2020年中国人均体育消费金额持续提升,2020年同比增长超三成。从年龄结构来看,最大的体育消费群体是26-35岁的青年人,占比超过四成,其次是36-45岁和16-25岁的群体,占比分别为26%和22%。
接下来,北京冬奥会就要来临,我国的体育消费是否将迎来更大的上升空间?
夜晚的“三邻桥”。 澎湃新闻记者王昱/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图
“在考察的时候,许多企业也跟我们说了自己的困惑,我们发现好多体育相关的产业都比较分散,缺少一个集聚的平台。另外传统做体育,更多是在做公共性的场馆,但场馆本身的消费是不高的,因此跟发达国家比起来,我国实际的体育消费比例还比较低。”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的目的就是搭建一个能产生良性循环的体育业态集聚平台,让更多优质的体育IP、产品和服务入驻,让老百姓可以进行更多的选择,成为一个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服务综合体。
“其实体育的分类有很多,我们希望在三邻桥内把分类做全,包括今年年初我们引进了一家室内马术培训机构,下个月我们还会开一个室内网球馆等等。”金地威新启客公司总经理倪伟源告诉记者。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目标成为一个以体育文化为核心的服务综合体。 三邻桥体育文化园 图
当然,体育消费的升级也依赖大众消费理念的转变。
“举个例子,很多人觉得运动鞋都一样,买一双就够了,但当你对运动有了比较专业的了解后,你会发觉打篮球有篮球鞋,踢足球有足球鞋,打网球有网球鞋,哪怕慢跑、做瑜伽也有不同的鞋,它们对你的保护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说教育很重要,要让大众懂得怎么去运动,怎样运动会更好。”
“三邻桥的口号是‘凝聚邻里温情,共享健康生活’,我们希望把更专业的体育知识传播给大众,这样才能起到全民体育的效果。”倪伟源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