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学术交流 | 我国海洋测绘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以下文章来源于溪流之海洋人生 ,作者溪流 闻德美
溪流之海洋人生.
开启新征程,试图用自己对海洋和测绘产业的理解和思考,助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尽自身的力量。我们的口号永远是:用专业精神创造价值,用人文关怀引发共鸣。
↑ 点击上方「中国测绘学会」
可快速关注我们
教育关乎着民族的命运和人民的幸福,人才培养关乎着整个国家的未来,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应该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我国普遍存在重陆轻海、陆主海从的传统观念,使得我国海洋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建设海洋强国就需要强有力的人才、智力和技术支撑,海洋高等教育责无旁贷。为此,本文依据前几年与山东科技大学经管学院团队所做的有关课题材料,对我国海洋测绘类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进行梳理,供大家参考。
学科建设与发展
我国的海洋测绘教育最早可追溯到晚清时期,历经波折,新中国成立以后的1952年5月,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海军工程系创办了海道测量专科,是我国海道测量学历教育的启蒙。1978年改革开放后大连海军舰艇学院重建海道测量系并恢复招生,多年来,我国的海洋勘测教育队伍建设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已经历经了一个多世纪的发展过程,造就并培养了一大批技术骨干,为海洋测绘人才的培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目前海洋测绘专业尚未列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因此国内高校均未直接开办海洋测绘本科专业,但不少高校以设立方向的名义实质上从事海洋测绘本科教育,这些高校主要有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淮海工学院等,分别依托测绘工程、地球信息科学与技术、海洋技术等专业设置海洋测绘方向,培养海洋测绘本科专业人才。
为适应民用海洋经济建设对海洋测绘高层次人才的需要,中国地质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设立了海洋地质研究生专业或方向;武汉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东华理工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江苏海洋大学、河海大学、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所属的海洋研究所等单位依托相近学科,设立了海洋测绘研究生专业或方向,见下表。
我国开设海洋测绘教育方向的部分高校和研究所
开设机构
培养层次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
硕、博
河海大学
硕、博
大连舰艇学院
本、硕、博
武汉大学
本、硕、博
山东科技大学
本、硕、博
江苏海洋大学
本、硕
中国海洋大学
本、硕、博
东华理工大学
本、硕
上海海洋大学
本、硕
中国石油大学
本、硕、博
广东海洋大学
本、硕、博
浙江海洋大学
本、硕、博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
硕、博
自然资源部第1~3海洋研究所
硕、博
2014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批准正式设立海洋测绘学科为测绘科学与技术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方向,它是建立在大地测量学、海道测量学、海洋工程测量学、海洋地球物理学、海洋遥感、水声学、海洋动力学、物理海洋学、航海学、计算机科学、海图制图学与地理信息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基础上的较为完整的专业体系。海洋测绘二级学科的正式设立,标志着我国民用海洋测绘的人才培养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当前,我国各大涉海类高校在设置海洋测绘类专业时,普遍存在针对性并不强的问题,并非是专门为海洋测绘学历教育需要而设置。即便是海洋科学、海洋技术等学科,无论在教育教学内容上,还是在学科设置、教育教学专任教师配置、学生实习实践等方面,也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⑴因海洋测绘涉及面较广,国内各大教学及科研机构又如火如荼开设此学科,但其测量内容广泛、测量手段多样、数据处理方法复杂,且绘图与传统陆地测量存在很大的区别,而目前缺乏一套完整的教材体系。
⑵作为一门工程类学科,涉及海上作业,受仪器贵重和海上作业安全性的影响,学生的实习实践受到一定的局限性。
⑶我国海洋装备制造业领域,目前与国外还存在一定差距,可以说90%以上的声学设备大都依靠国外进口,这也限制了海洋测绘学科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⑷针对声学、卫星海洋测绘,各高校发展还很不均衡,缺乏相关专业人才进入高校从事教学研究。
⑸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是目前唯一得到高教部认可的海洋测绘体系化学历教育院校,但只为军方培养海洋测绘人才,而不为地方涉海单位培养海洋测绘人才。目前为满足民用需求而开展的系统化海洋测绘学历教育只停留在研究生等高学历培养层次,且培养数量偏少。
⑹海洋测绘涉及多种声学及卫星设备,其数据处理理论及方法均存在很大的不同,我国还缺少精细化数据处理理论及方法研究。
因此,作为培养海洋测绘专业方向的地方高校,应从自身实际出发,找准办学定位,构建适合自身发展的专业发展规划,加强校内资源整合,完善海洋测绘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集中有限资源力量加强专业建设,逐步形成海洋测绘相关的办学特色,提升相关专业竞争力。同时,要坚持面向行业产业的办学思路,充分挖掘和借助企业以及社会资源力量,推动产学研协同创新,着力提升科技创新和服务发展能力。
人才培养流向情况
通过前期的问卷调查,分别调查了天津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海洋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和江苏海洋大学五所涉海类高校,分别从就业单位性质与就业方向两方面分析了海洋测绘人才输出流向情况。
图1展示了五所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占比,哈尔滨工程大学应届毕业生主要流向教学科研单位,天津大学升学或出国深造比例较高,山东科技大学就业选择分布较为均衡,江苏海洋大学有51%的应届毕业生选择进入企业单位。
图1 五所院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及占比
图2说明了应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及占比,天津大学除了升学或出国深造之外,就业方向多为教学科研单位和海洋、海事方向;哈尔滨工程大学应届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是仪器设备公司及教学科研单位;上海海洋大学80%的毕业生就业于教学、科研单位;山东科技大学多数应届毕业生进入勘测院、测绘院(公司),就业方向为海洋、海事、水文;江苏海洋大学除了升学或出国深造之外,28%的毕业生就业方向为勘测院、测绘院(公司)。
图2 应届毕业生就业方向及占比
根据统计资料表明,升学或出国深造、企业、教学科研单位是海洋测绘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流向。勘测单位、测绘院,海洋、海事、水文及教学、科研单位是海洋测绘专业毕业生的主要就业方向,说明该专业实用性较强。
用人单位需求分析
本次课题问卷调查的单位涉及面较广,其中以教学科研单位、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为主,接受问卷调查的企业核心业务以海洋测量为主;按行业管理机构分类,这些企业主要是大中专院校涉海研究机构及自然资源行业等;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专业构成较复杂,主要包括海洋测绘、地理信息、测绘工程、海洋技术等,见图3~图6。可见,海洋测绘作为各个单位的核心业务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应该侧重培养海洋测绘相关技术人才,并将海洋测绘与各个学科相融合,旨在打造全方位、综合性的海洋测绘人才。
图3 用人单位核心业务占比
图4 用人单位不同性质占比
图5 用人单位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构成
图6 用人单位行业归属占比
针对毕业生需求趋势、性别偏好、学历层次要求、证书要求、对毕业院校与专业的偏好、选择应聘者的主要标准、当前应聘者、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等方面进行了调查,见图7~图10。图7是未来三年海洋测绘岗位对毕业生需求趋势,从表中可知未来三年海洋测绘岗位对毕业生的需求是增加的。其中持岗位需求略有增加观点的企业占35%,持岗位需求明显增加观点的占19%,持岗位需求持平观点的占15%,说明大部分企业对于海洋测绘行业的发展持看好态度。
图7 未来三年海洋测绘岗位对毕业生需求趋势
企业在选择应聘者的时候最看重专业技能(23%)、学历(22%)和沟通能力(18%),企业认为应聘者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实测技能不扎实(30%),缺少吃苦耐劳精神(28%),缺少工作经验(22%)以及沟通与合作能力不足(16%),见图8、图9。相关企业提出的应聘者不足方面,确实是在高校培养人才中存在的缺点,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技能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品德素养,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图8 当前应聘者能力不足的调查
图9 对应聘者取舍最重要的因素
在海洋测绘产业建设方面,对人才需求的层次要求较高,原因可能是高层次人才不仅专业技能掌握得熟练,而且在工作方面有足够的实习经验和吃苦耐劳精神,见图10。
图10 对应聘者的学历层次要求
因此,在培养人才方面,我们一方面要注重学生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另一方面要加强学科建设,要有针对性地增加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践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队合作的意识,同时不忘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品德素养,以打造海洋测绘的应用型人才为特色。
在专业基础课设置上,用人单位认为,除了海图制图之外,问卷列示的水深测量、海洋地球物理、地理信息、计算机语言、遥感原理等专业课普遍都很重要,其中水深测量(26.67%)被用人单位视为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海洋地球物理(22.67%)和地理信息(17.33%)位列二三位,见图11。综上所述,可适当增加水深测量和海洋地球物理等课程的课程比重,但也不能忽视其他课程的重要性,要将海洋测绘与地理信息技术相结合,全面发展以适应海洋测绘产业需求。
图11 对应聘者毕业院校与专业的看法
人才动态跟踪与分析
本科应届毕业生多数选择就业或者升学,其中年均就业率约为58.27%,年均升学率约为38.06%,仅有少部分毕业生待业在家;就业单位性质以企业单位为主,进入企业单位的毕业生人数年均占比高达86.1%,但随着专业的不断发展,应届毕业生的就业选择越来越多,就业单位呈现多样化,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并非海洋测绘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首选,见图12~图14。
图12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
图13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就业流向
图14 近几年本科毕业生选择就业城市
硕博士应届毕业生以就业和升学为主要的毕业流向,其中年均就业率约为68.44%,年均升学率约为18.94%,但受疫情影响,待就业比例较往年有所增加;就业单位方面,选择进入企业单位的硕博士毕业生比例逐年减少,从2017年的占比50%下降至2020年的10%,取而代之的是进入教学科研单位和事业单位;就业地点多为沿海城市和其他内陆城市,北上广深等一线大城市并非海洋勘测和地理信息专业硕士、博士毕业生的就业首选之地。见图15~图17。
图15 近几年研究生就业流向
图16 近几年研究生选择就业单位性质
图17 近几年研究生选择就业城市
结语
高校毕业生就业是我国乃至世界性的社会问题,海洋测绘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意向不仅影响着学生自己的未来就业和发展,更影响着该产业的发展。随着海洋测绘产业不断发展,该专业人才缺口也逐渐扩大。因此,高校相关专业中大部分毕业生会选择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和岗位。另外,针对涉海专业毕业生进入事业单位就业,国家也出台了相关政策法规,因此高校海洋测绘专业的毕业生选择国家事业单位的比例也在递增。统计数据显示,同本科毕业生相比,硕博士毕业生更倾向于就业而非继续深造,就业单位也更倾向于选择进入国家机关或者事业单位。同时,随着一二线城市就业要求的不断提高,一级就业需求趋于饱和,高校涉海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意向也发生改变。随着二三线城市的迅猛发展,及出于生活成本的考量,使得其就业环境相较于一线城市要好很多。因此,大部分毕业生选择在学校所在城市或二三线城市进行就业,亦或者回到家乡谋事。
人才培养模式不仅仅关涉“教学”过程,更关涉“教育”过程,它涉及到了教育的全过程,远远超出教学的范畴。它是教育各要素如课程、教学、评价等的结合,但这个结合又不是一个呆板的组织样式,而是一个动态的、强调运行过程的结构。
现代学徒制在国外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一套比较完整的制度,经过多国实践,现代学徒制在全球范围焕发出越来越强的生命力。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深度合作,教师、师傅联合传授,对学生进行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学徒制注重技能的传承,由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等,体现了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这种制度根据企业的人员需求来定制招生人数,手把手地将实战中积累的经验教训传授给学生,实现教学与一线岗位需求的“无缝衔接”,从而达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职、校企联合培养”的目的,真正培养一批助推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目前以地方本科高校为主导的校企合作探索,因未能调动企业积极性而面临无法深入的困境。从各方的调查研究来看,企业缺乏积极性的根本原因,是其利益需求未得到满足。企业并不认为自身负有培训学徒的职责,不愿为此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并且,以往的现代学徒制项目层次太低的特点,使得企业培训的学徒不能满足产业升级带来的高层次技能人才需求,企业自然没有动力。而海洋测绘专业毕业生兼具理论素养和专业技能,有较高的应用型综合技能,往往会广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最后,希望各涉及海洋测绘专业的地方高校积极作为,认识到向本科职业教育转型是必由之路,并积极探索高校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
来源:溪流之海洋人生;作者:溪流、闻德美
原标题:《学术交流 | 我国海洋测绘教育与人才培养的现状与思考》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