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用原创作品唤起儿时回忆,上音作曲家赵光《石库门随想曲》致敬红色经典
上音人|用原创作品唤起儿时回忆,上音作曲家赵光《石库门随想曲》致敬红色经典 原创 小音 上海音乐学院
用艺术记录时代 用真诚谱写红色情怀
建党百年之际,上海音乐学院作曲指挥系教授赵光创作《石库门随想曲》,致敬红色经典。这部作品与91岁上音杰出校友、著名作曲家吕其明领衔的一批经典和原创新作,由上海爱乐乐团艺术总监张艺执棒,今年作为上海爱乐乐团“红色情怀”系列演出在全国各地演出,展现出作曲家在新时代下的红色情怀与时代担当。
《石库门随想曲》是赵光为小提琴、大提琴与交响乐队而作的一部双重协奏曲。作为一名60后作曲家,“我把满腔深情和属于我这个时代创作者的音乐语言,都融入了这部作品的创作中。”演出现场,《石库门随想曲》获得了极大的反响。一曲终了,现场掌声雷动。
这首作品以党的一大会址为切入点,歌颂了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伟大历程,选用了三首经典红色作品——象征上海工人阶级坚忍不拔精神的《大路歌》、讴歌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北京颂歌》、充满江南韵味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音乐素材。
歌颂国家与人民的歌曲历史上有许多不朽之作,如西贝柳斯的《芬兰颂》,斯维塔纳的《我的祖国》,柴可夫斯基的《1812序曲》。在赵光看来,这些跨越国界、经久不衰的经典音乐作品能够代代相传,正在于这些作品背后饱含着深厚民族精神,凝聚了作曲家的深刻的思考与真挚的情感。“人类对自己祖国和民族热爱的情感是全世界共通的,能留得下的作品绝不只是为应景创作的,相反融入了创作者对身边一草一木的深情观照”。
只有作曲家将自己真挚的个人情感倾注在作品中,才最为真实,才能与听众交流。聂耳作曲、孙瑜作词的《大路歌》,田光作曲、张越男作词的《北京颂歌》与江苏民歌《拔根芦柴花》这些经典红色曲目,对59岁的赵光来说耳熟能详。这些承载了厚重的历史与真挚的家国情怀的红色曲目都是他儿时的记忆,从小听到大,至今早已刻在脑海、深深融入了他的血肉之中。“《北京颂歌》就是我从小每天打开收音机时飘出的旋律,我对它有发自内心的情怀。”
用艺术性的创作技法将情感传达给观众,是留给创作者的一个重要命题。“这部作品的‘采风’可以说是用了几十年的沉淀。创作这部作品时,我的心中怀有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深沉而炽烈的情感,只有将这种赤忱放进作品中,才能引起听众的共鸣。”
1983年,赵光从沈阳来到上海,在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开始了求学之路,从此在上海扎下了根。一片好的土壤能够孕育出更多好的艺术作品,这些年他与上海共同成长,一路也创作了许多作品:2010上海世界博览会主题歌《致世博》,荣获2012年国家“五个一工程”奖;交响音画《上海》2015年9月18日由捷克布拉格交响乐团在上海大剧院演出;音乐剧《海上音》于2016年7月参演韩国大邱国际音乐剧节并荣获《最佳外国语音乐剧金奖》等。此番创作《石库门随想曲》,也表达出了他对上海这座海纳百川、多元包容的国际大都市在历史变迁中的历经风雨的赞颂与对其未来发展的祝福。
交响化的手法能将各种复杂情感展现出来,丰富的和声色彩、多个旋律线的交织配合、大编制的器乐多样的音色,将曲折变化展现得淋漓尽致。比起文字的具象写实,音乐“写意”,偏重情感的展现。去年四个月里,赵光在疫情期间每天来到上音校园,在自己的办公室里独坐、构思,琢磨着如何将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融合在一首曲目中,用音乐语言为听众们“描绘”画卷,叙述一个完整的故事。
作品中许多技法处处饱含巧思。本作采用三管编制——木管、铜管都是三管编制,力求表现出乐曲中情绪高昂的绚丽色彩。虽是单乐章曲目,但整曲包含了三个部分,变化丰富、可听性强:从最初的引子,到小提琴与大提琴进入第一次揭示主题;从中速到慢板乐章,进入了第二部分,出现《北京颂歌》的动机,长笛在悲切的慢板后,再度以轻巧的节奏出现,转变情绪;第三部分情绪逐渐铺陈,当达到最高潮处,不同乐器的旋律线交织在一起,浓烈的和声色彩“绘”出了一副气势恢宏的画卷,给人留下回味许久的余韵。
《大路歌》《北京颂歌》《拔根芦柴花》的主题动机的变形揉杂在了作品的各个部分,用各种形式重复、显现,同时富有情感上的变化,在其上他又加入了许多自己构思的主题动机,以现代化创作技法将经典与独创巧妙相融。
一首交响乐作品“从无到有”的创作过程,包含了反复打磨的锤炼,背后是作曲家精益求精的艺术追求。作为听觉艺术,音乐结构是要被感受到的。在创作全曲节奏紧凑密集的高潮部分时,每一拍他都数着感受,一遍又一遍,直到数到舒服为止,“多一拍少一拍,当达到乐曲的高潮顶点时那个情感都会不一样,差一点点都不行。”
作为一名60后,赵光一路见证中国改革开放至今翻天覆地的变化,更觉得自己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有使命和义务进行创作,以真诚、热忱谱写出让人民喜闻乐见的原创作品,让美好的艺术文化能够走近更多人。
经多次修缮、大气恢弘的石库门背后,留有许多历史传奇般的革命时期的故事;坐落于汾阳路的上音校园内,角角落落里藏着老一辈文艺工作者们留下的精神瑰宝。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新一代中国作曲家在艺术上有着更高追求,亦在推动中国文艺事业的发展上承担起责任。除了创作以外,这些年赵光在上音执教,将自己的所学教给学生,期望着为祖国培养出更多新时代的高水平艺术人才,让世界舞台上发出更多的中国声音。
设计:Flora_n
采写、编辑:郑荧馨
小音征稿啦
下一个登上
官微、官博、官方B站、官方抖音的
可能就是你!
快来投稿吧~
征稿类型
人物|身边的优秀师生榜样或校友故事
图片|记录上音两校区的摄影设计
视频|师生才艺展示及编曲创作
创意 | 适合新媒体传播的作品
投稿方式
发邮件:shcmxcb@shcmusic.edu.cn
标题:投稿-类型-姓名-年级-学院
投稿要求
作品确为作者本人原创成果
小音家族
赞与在看,两个都点才是真爱����:,。视频小程序赞,轻点两下取消赞在看,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原标题:《上音人|用原创作品唤起儿时回忆,上音作曲家赵光《石库门随想曲》致敬红色经典》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