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20年了,蝴蝶效应仍未消退
20年了,全球第一大瓜还在爆料 原创 鱼叔 独立鱼电影
9月11日,
这个日子对不少人来说,刻骨铭心。
也有很多人,则不以为意。
只是觉得,这不过是发生在美国的一次恐袭而已。
但其实,它如同第一块倒下的多米诺骨牌,一步步推倒了世界的原有秩序,朝向不确定的未来走去。
它,可能是这个时代的转折点。
我们每个人的现在,像蝴蝶效应般,或多或少都可能受到影响。
今年是911事件的20周年,出现了许多相关的电影。
其中这一部,评分最高,也最全面——
《转折点:911与反恐战争》
Turning Point: 9/11 and the War on Terror
弹指一挥间,「9·11」居然已经二十周年了。
这二十年来,关于这场事件的纪录片数不胜数。
但做到如此详实的还是头一回。
《转折点》虽只有短短5集,跨度却长达四十多年。
从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到2021年美军撤离阿富汗。
内容之丰富,角度之多样,堪称相关纪录片之最。
也因此取得了豆瓣9.0的高分。
片中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将这20年整个世界格局的剧变,都引到了911事件上。
这场灾难,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
某种程度来说,这部纪录片对于911的讨论是「先扬后抑」的。
前两集中,它率先回顾了这场可怕的灾难。
既重拾了那份震撼,又激起了一份悲悯。
首先,它是那么清晰。
作为被攻击的主要目标,世贸双子塔过于突出。
它们不仅是纽约市中心的地标性建筑。
更是美国在经济领域上的象征。
几乎每一天都有七八万游客聚集在这一区域,只为一览风采。
因此,有太多人见证了事发的那一刻,留下了无数的真实影像。
再加上正赶上了传播媒介高速发展的时期。
通过直播,全世界也都能在第一时间「亲临」现场。
如此浩劫,就这样被完整记录下来。
即便是透过电视机,也能感受到那剧烈的撞击感。
那滚滚浓烟,亦让人记忆犹新。
其次,它是那么意外。
劫持飞机撞大楼,本就是让人想都不敢想的恐怖袭击方式。
更让人意外的,则是双子塔在撞击之下的彻底倒塌。
由于在内部建筑结构上的隐患,世贸中心比想象之中要脆弱得多。
在经历一个多小时的燃烧之后,顷刻之间,轰然倒下。
没有任何征兆,也不给任何人反应的时间。
再者,它又是那么惨烈。
在整个911事件中,确定的遇难者人数高达2996人。
其中,世贸中心的伤亡最为严重,场面也最为骇人。
大火阻绝了建筑内的撤离道路,处于撞击点之上的人们没有一点点逃出生天的机会。
与其被活活烧死,很多人无奈之下只能选择纵身一跃。
紧接着,倒塌所产生的大量灰尘,就如同猛烈的暴风雪。
将猝不及防的人群无情吞没。
这虽然不是恐怖主义在历史上的第一次冒头。
但却让全人类明白了——
恐怖分子的疯狂,没有底线。
不过,在这些颤栗的画面背后,我们也看到了足够的人性闪光。
比如,遇难人员中一共有343位消防员,占比极高。
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因为进入楼中展开救援任务而牺牲的。
每一位,都是英勇和无畏的化身。
比如,在被劫持的四架飞机中,有一架没有撞向预期的目标。
因为机组人员同恐怖分子展开了英勇的搏斗。
虽然未能彻底成功,不幸坠机。
但也避免了更大的地面伤亡。
在平民英雄的精神鼓舞之下,人们没有就此胆怯。
本来深受种族、阶级问题影响的美国社会,反倒因此呈现出了空前绝后的团结局面。
就连拍出过《刺杀肯尼迪》《生于七月四日》《野战排》,一向和主流价值观背道而驰的名导奥利弗·斯通。
都破天荒地拍了《世贸中心》这样一部弘扬美式主旋律的煽情电影。
同仇敌忾的情绪,可见一斑。
《世贸中心》
然而,接下来问题就开始变性了。
讨论911,永远都不只是在讨论那一天,那一场灾难。
其争议性的关键,是美国由此引发的美国长久以来的「全球反恐战争」。
在日益攀升的复仇呼声之中,小布什政府顺应民心地推出了反恐的大旗。
为此,他希望能授予总统在境外无限制使用武力的权利。
或许是被愤怒冲昏了头脑。
对于如此离谱的议案,整个参议院居然只有一名女性议员投出了反对票。
在文艺界,反对、怀疑的声音相对更多一些。
著名纪录片导演迈克尔·摩尔就凭借敏锐的嗅觉发现了蛛丝马迹。
他拍摄的《华氏9/11》毫不留情地将小布什扒了个底朝天。
直接点明了布什家族和本拉登家族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该片不仅成为了史上唯一一部获得戛纳金棕榈的纪录片。
小布什更是差点凭借精彩「演出」获封影帝。
《华氏911》
而系列纪录片《脆弱的变化》则涵盖了关于911的一切阴谋论。
诸如有人提前买了大额保险,看跌了航空公司和波音公司的股票。
世贸大楼之所以倒塌是因为发生了定向爆破。
撞向五角大楼的其实是一架军用飞机。
等等等等……
总之是力图证明911不过是美国政府自导自演的一出戏。
虽然其中的大多数都牵强附会,有捕风捉影的嫌疑。
但日后的一切,却也证明了这小部分人的担心不无道理。
因为美国政府接下来的一套组合拳,实在是离天下之大谱!
首先,动用酷刑,双标严重。
FBI和CIA在911发生后几周内,就用极高效率抓捕了大量疑似恐怖分子。
但随后,去留成了问题。
是就地审问还是带回本土呢?
最后,他们想到了臭名昭著的关塔那摩监狱。
由于这处监狱建在古巴的租借地上。
既算是自己的地盘,又可以不受美国法律的管辖,「好处」多多。
最直接的,就是可以动用多种酷刑。
被特工们美名其曰为「强化侦讯技巧」。
包括连续24小时的裸体羞辱、强光照射、寒冷受冻、黑暗封闭等等。
最狠的则是水刑。
在这里,平时张口爱提的人权,早已抛之脑后。
接着,连续发兵,别有用心。
阿富汗战争正式打响后,在美军强大的武力支持下,很快就以风卷残云之势赶走了塔利班。
初步胜利来得如此之快,显然让军队和白宫感到了一阵空虚。
大费周折之下,岂能就此打住?
这无疑是扩大美国在中亚影响力的好机会。
于是他们很快就又将目光锁定在了伊拉克。
宣称伊拉克在资助基地组织的同时还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伊拉克战争,又随之打响。
讽刺的是,美国方面的消息源自一名被押恐怖分子。
他被证明是遭受过严重酷刑对待的。
是否是屈打成招,值得怀疑。
而为美国政府工作过的前调查员,更是在纪录片里直接否认。
结局正如很多人都知道的。
直到萨达姆被处死,美国也未能发现什么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另一部分反应,是在对内策略上。
比如,大肆监听。
小布什政府又出台了「爱国者法案」。
规定政府可以出于国家安全方面的原因随意监听公民的电话或是电子邮件。
这不必多说,当年大爆的丑闻「棱镜门」大家都有所了解。
还比如,不断洗脑。
随着美国陷入了阿富汗战争的泥潭,唯有不断增兵,继续维持现状。
不断美化后续的作战行动,以提高人民入伍的积极性:
「全世界的眼光都看着你们……」
「是时候改变阿富汗的游戏规则……」
「你是历史的一部分……」
新兵们听到的全是类似的言论。
可当他们真正奔赴战场,才真正明白什么叫做地狱图景:
走在路上,可能就会踩中土制地雷。
行人上一秒还在打招呼,可能下一秒就掏出了炸弹。
身边的战友随时都可能中弹死去。
老人、小孩、女人……敌人可能来自四面八方,可能是任何人。
到底谁是恐怖分子?谁是平民?根本区分不开。
这就是阿富汗战场上士兵们的真实写照。
因此,阿富汗战争规模虽不大,但士兵们的心理问题却尤其严重。
影视领域展现之多,甚至几乎都已经形成了一个类型。
几年前,曾有一幕让我至今难忘。
2018年6月,好莱坞著名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以联合国难民署特使的身份访问了伊拉克的摩苏尔。
这里不久之前才被政府军从ISIS的占领中解放出来。
因此整座城市犹如一片废墟,到处都是断壁残垣。
面对此情此景,朱莉感概万千,止不住地哽咽。
并说出了这样一段话:
「……这里有未爆炸的炸弹,但(民众)他们很高兴。
因为上一个开斋节,还处于被占领而遭受痛苦。
虽然他们一无所有,但他们自由了。」
满目疮痍之下,朱莉的动情倒不用做太多的怀疑。
但她的话还是引起了很多人的强烈反感。
这样的自由,真的有意义吗?
还有人说,导致这样的局面,离不开美国这二十年的影响。
虽说不是由美国直接造成的。
但ISIS这种极端宗教势力之所以能在伊拉克发展壮大,确实是受到其推波助澜的影响。
更是一度得到过美国的扶持,给予了「恶之花」滋生的土壤,结出了最恶的果实。
而这一切,或许只是911的一个涟漪。
这场惊天动地的灾难,本身令人悲哀的,愤怒的。
原本由此引发的反恐行动,在民众方面的期愿里也是好的。
但怎奈何,这样的出发点竟然越走越偏。
最终彻底背离了初始的愿景,只留下了美国式的傲慢与虚伪。
二十年中,总统班底换了四届。
开战、增兵、减员、撤离……
政策一直在变,具体的投资也不少。
但却在根本上缺乏战略层面的规划。
川普上台后不遮不掩的态度说明了一切:
士兵和平民的生命只是数字,阿富汗也只是地图上的一块颜色,一切只因有利可图。
如今的行动是否和911还有关系?那片土地到底发生了什么?
都不重要了。
嘴上宣称要在当地扫除恐怖主义,推行民主,发展文明。
可一旦投资大于收益,撒腿就跑。
叫嚣了二十年的反恐,到头来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越反越糟糕。
911已经不仅仅代表了那一天,那一场灾难。
考虑到它对全球产生的深远影响。
考虑到美国二十年如一日的无理行径。
考虑到阿富汗与伊拉克等国如今的烂摊子。
对于「911」和「反恐战争」这两个词,我们有了完全不同的感受。
二十年过去了。
世界还在持续割裂。
恐怖主义的阴影仍未消退。
民族间的仇恨和对峙仍无法化解。
各群体之间的共识,也越来越难以达成。
未来会朝向怎样的方向发展?
每个人都诚惶诚恐,迷茫不定。
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
20年前那本该平平凡凡的一个日子,就这样成了一个历史性的拐点,从此将世界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
前段时间,北大教授钱理群在《十三邀》的一期里提出了一个看法:
我们正处在一个无真相、无共识、没有确定性的时代。
人们难以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因此而恐惧。
这不禁让我感慨良多。
我们曾经在各个维度上寻找时代变奏的起始符。
从科技上看,或许是互联网的大发展。
从经济上看,或许是全球化的兴起和衰落。
从文化上看,或许是娱乐至死的蔓延。
而通过这部纪录片,我们也能认为,或许就是20年前的911事件。
原本我们只当它是一场惊天动地的灾难。
而今天回过头来看,它已经变得如此耐人寻味,成了一次改变世界格局的转折点。
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被它产生的巨大涟漪影响着。
全文完。
原标题:《20年了,全球第一大瓜还在爆料》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