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波黑国歌,为什么没有歌词?
波黑国歌,为什么没有歌词? 原创 环球情报员 环球情报员 收录于话题#东欧洞察,42#巴尔干往事,15
无歌词国歌
作者|霈霖
责编|Thomas
2021年结束的东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给全世界观众留下深刻印象的,除了运动员们的矫健身姿外,还有颁奖环节的升国旗奏国歌。很多国家的运动员会在本国国歌响起时轻声跟唱,甚至被歌词包含的意境所感染。
歌词对于国歌的重要意义并不亚于国歌曲子,大部分国歌的歌词都是称颂本国的历史或疆土,突显本国或本民族特色,以表达对国家的热爱,激发民族的自豪感。
▲波黑国旗也出现在东京奥运赛场上,波黑代表团有7名成员
然而,在巴尔干半岛的国家波黑,它们的国歌就没有填词。实际上,在1999年之前,波黑的国歌是有歌词的。然而,波黑政府不仅将国歌的歌词废除,还改用一首没有歌词的新国歌。
也就是说,现在的波黑人民只能哼国歌,再也无法唱国歌了。波黑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呢?
一、撕裂的南斯拉夫民族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波黑)国歌,原名叫《间奏曲》或《连音符》。这首歌不是通常的歌曲,而是一种连接歌剧上下两幕之间的曲子,本身没有实际含义,也没有相应的歌词。
波黑在欧洲也是一个十分特别的国家,国家里存在“国中之国”,即穆克联邦(包括穆斯林族和克罗地亚族)和塞族共和国(以塞尔维亚族为主)两个政治实体。
▲穆斯林和克罗地亚联邦,塞族共和国共同组成了波黑
其中更特别的是,穆斯林族(以下称穆族)自称是“波斯尼亚人”,是改信伊斯兰教的塞尔维亚族(塞族)或克罗地亚族(克族)。
穆族在历史上并不被承认是一个单独的民族。而无论是什么民族,信仰什么宗教,他们在广义上均属于“南斯拉夫人”。
▲克罗地亚和塞尔维亚都曾独自建国,有过辉煌的历史
从7世纪到10世纪,发源于东欧的斯拉夫人迁移到巴尔干半岛,形成了南斯拉夫民族。不过,由于巴尔干半岛处于天主教和东正教之间的争夺地带,使南斯拉夫人在宗教和文化上出现分化,形成不同的细分民族。
其中,臣服于天主教阵营,并受到匈牙利统治和影响的,成为了克罗地亚人;受到奥地利统治和影响的,则成为斯洛文尼亚人,他们两个细分民族都使用拉丁文字。
而臣服于东正教阵营的南斯拉夫人,主要受拜占庭帝国影响,他们成为了塞尔维亚人,使用西里尔文字。
▲90%的波黑国土是山地,有利于各民族混居
在巴尔干半岛中部、两个宗教阵营之间的地区以山地为主,这里混居着塞尔维亚人和克罗地亚人,这片地方被称为波黑地区。当时,巴尔干半岛只受到天主教和东正教的影响,并没有信仰穆斯林的民族生活在这里。
巴尔干的穆斯林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扩张而产生的。15世纪初,奥斯曼帝国扩张到巴尔干半岛,灭亡了拜占庭帝国。失去支援的塞尔维亚等南斯拉夫民族被征服,克罗地亚也很快沦陷。奥斯曼帝国占领大半个巴尔干,与天主教世界接壤。
▲巴尔干半岛是三大宗教的交汇地,争夺异常激烈
巴尔干中部的波黑地区是塞克两族的混居区,奥斯曼帝国鼓励当地人改信伊斯兰教,穆斯林可以减免税收,进入帝国的政府和军队,使这里慢慢形成了新的群体——波黑穆斯林,其中又以改宗的塞尔维亚人居多。
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下,波黑的穆斯林逐渐增多,到19世纪后期,穆斯林已经是波黑的三大群体之一。尽管改信了宗教,但他们仍然被认为是塞族或者克族,没有单独被列为民族。
▲波黑穆族的产生是奥斯曼帝国扩张和推广伊斯兰的产物
而随着奥斯曼帝国的衰落,俄国和奥匈帝国加紧争夺巴尔干,1878年奥匈帝国占领波黑地区,塞尔维亚则在俄国的支持下,于1882年从奥斯曼帝国独立。
在“泛斯拉夫主义”的号召下,信仰东正教的塞尔维亚准备建立包括所有南斯拉夫民族的国家。此时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已经被匈牙利、奥地利等天主教国家统治了数百年,天主教信仰根深蒂固。
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争夺巴尔干的三大帝国同时瓦解,南斯拉夫民族终于迎来了民族解放和独立。
▲南斯拉夫王国是第一个南斯拉夫民族联合建立的国家
1918年10月,塞尔维亚-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王国宣布成立,这是第一个南斯拉夫民族国家。1929年改名为南斯拉夫王国,由塞尔维亚国王兼任南斯拉夫王国的国王。
▲《南斯拉夫王国国歌》的歌词,蓝框中源自克罗地亚国歌,绿框中源自斯洛文尼亚国歌
这个新国家的国歌是《南斯拉夫王国国歌》,原本是塞尔维亚的国歌《正义的上帝》,由塞尔维亚音乐家达沃林·延科在1872年谱曲,歌词充满着对塞尔维亚和国王的赞美。
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也采用这首歌曲为国歌的曲调,只是歌词有所不同。1919年这首歌曲正式被定为南斯拉夫国歌时,克罗地亚和斯洛文尼亚的歌词被融入进来,基本消除了塞尔维亚色彩,成为南斯拉夫民族团结的象征。
二、分分合合
不过,南斯拉夫各民族相处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容易,塞尔维亚凭借最多的人口(约占40%)、最强大的军事力量,在全国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和东正教文化。
这都使克罗地亚等信仰天主教的民族深感屈辱和不公,宗教矛盾也开始激化,渐渐产生了分离倾向,甚至有一部分极端分子在二战时帮助纳粹对抗塞尔维亚人。
▲铁托是克罗地亚人,坚决维护南斯拉夫民族团结
二战中,铁托领导的南斯拉夫共产党打败纳粹德国,建立了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由6个以塞尔维亚、克罗地亚等民族为单位的加盟共和国组成,波黑也是其中之一。
1919年那首国歌的歌词,由于有歌颂国王和宗教的内容。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南斯拉夫便改用了“泛斯拉夫主义”强烈的《嗨,斯拉夫人》作为国歌。
▲《嗨,斯拉夫人》源自波兰歌曲,是泛斯拉夫主义的代表
《嗨,斯拉夫人》诞生于1834年,强调斯拉夫精神,当时的斯拉夫各民族分别处在周边强权的统治下,民族解放意志刚刚觉醒,这首歌在斯拉夫人地区广为传唱,有斯拉夫各民族语言的版本,南斯拉夫联邦采用拉丁和西里尔语两个版本。
南斯拉夫联邦采取了不少促进民族团结的政策,因此各民族人员流动频繁,民族混居现象变得更加普遍。其中,人口最多的塞尔维亚人在各加盟共和国都有大量分布。
另外,出于照顾不同宗教信仰的目的,南斯拉夫联邦在1971年将波黑的穆斯林单独划为一个民族,与克族、塞族成为波黑的三个主要民族,享有平等的政治权利,波黑加盟共和国政府也要为三个民族保留相应的职位。
在表面看,南斯拉夫联邦的民族关系大为缓和,但其实内部民族矛盾并没有被消除,尤其是人口和实力位列第二的克罗地亚,信仰天主教,有过辉煌历史,而且与意大利等西方国家经贸关系密切,富裕程度大大超越塞尔维亚。
克罗地亚与塞尔维亚的矛盾暂时被铁托的强力统治所掩盖,等到1980年铁托去世,这种矛盾终于爆发出来。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两个天主教民族在1991年6月率先宣布独立。马其顿、波黑紧跟其后。
但是,由于各个加盟国里生活着许多塞尔维亚人,他们不愿意跟着独立,所以1991年底引发了南斯拉夫内战。
三、拼接的波黑
波黑是克、塞、穆三族混居区,其中又以塞族最多,在1991年时达到50%左右,穆族占35%,克族占15%。穆族自称波斯尼亚人,以进一步区分塞族和克族。
穆族出于信仰的不同,不愿意并入克罗地亚或塞尔维亚,所以在1992年3月不顾塞族反对强行宣布波黑独立。而塞族则要求波黑并入塞尔维亚,因此塞穆双方发生武装冲突。克族虽然有并入克罗地亚的想法,但他们的实力最弱,所以选择与穆族联合起来对抗塞族。
▲穆克联邦将塞族共和国一分为二,各族从此泾渭分明
宣布建国的同时,波黑穆族把《统一的国家》定为国歌,曲调来源于穆族民歌《普利瓦河的对岸》,歌词作者是穆族歌手迪诺·墨林。克族没有表示反对。塞族连波黑国家都不承认,自然不会认可这首国歌。
随着美、俄、欧的介入,南斯拉夫联邦内战终于结束。1995年12月,参战各方签订《代顿协议》,划分了各国的领土归属,波黑也正式取得独立。
▲各方签署《代顿协议》,南斯拉夫战乱总算结束
波黑由“穆克联邦”和“塞族共和国”两个政治实体拼凑出来,两部分都拥有完整的政府、议会、军队和警察,除了没有外交权外,自治权力非常大。
穆克联邦是穆族和克族共同的政治实体,政府和军队的高级职务由两族轮流担任,占有51%的国土,以及70%的人口,其中穆族占总人口的50%,克族占15%。
塞族共和国控制着波黑49%的领土和30%的人口,同样拥有自己的政府和军队,甚至还有自己的国歌《正义的上帝》。不过,因为常年的内乱,许多塞族人逃到了母国塞尔维亚,使得波黑塞族人口占比大幅下降。
▲目前,穆族人口比例已上升到50%,塞族下降到31%
塞族共和国国歌《正义的上帝》的曲子与1919年南斯拉夫王国国歌相同,歌词承袭塞尔维亚版本,具有鲜明的塞尔维亚特色,只是将前两句与国王有关的歌词给改了。
▲塞族共和国沿用了原塞尔维亚国歌《正义的上帝》,括号内是有关国王的头两句原词,1992年时被改掉
波黑的中央政府同样是三族妥协的产物,国家权力由三族共享,缺少任何一个民族的同意,中央政府无法做出任何有效的决策。虽然效率低下,但至少可以使决策不会伤害到任何一方。
1995年《代顿协议》签署后的一段时期内,各方关注的焦点是协议能否被遵守,和平能否持久。经过几年的磨合,波黑局势总算稳定下来,这个新成立的国家开始走上正轨,国歌这样的细节才被提上议事日程。
四、无法配词的国歌
波黑独立时的国歌《统一的国家》,是由穆族传统歌曲《普利瓦河的对岸》略作改动而来,歌词提到了萨瓦河和德里纳河,强调河流沿岸地区都属于波黑。
在内战爆发前,三族混居在一起没有明显的界线,经过内战后,三个民族形成各自的聚居区,萨瓦河和德里纳河沿岸已经属于塞族共和国的领土。因此塞族认为这些歌词有穆族向塞族“收复失地”的嫌疑,不愿意接受《统一的国家》为波黑国歌。
▲红圈内的几条河曾是三族的共同家园,现在属于塞族共和国领地
在必须得到三族同意的条件下,新国歌不能带有任何民族的特色。为此,波黑政府向外界征求新的国歌,最终由杜珊·塞斯蒂克谱写的《间奏曲》被选中。
《间奏曲》是歌剧的幕间曲,原本就没有歌词,不带有任何政治和民族色彩。作曲者杜珊•塞斯蒂克是塞族人,所以塞族共和国表示可以接受。虽然穆族、克族都有部分人士对此有意见,但总体上还能接受。
▲波黑政府主席团办公楼,由三族轮流担任主席团主席
1999年6月,波黑政府颁布新《国歌法》,停止使用《统一的国家》,采用《间奏曲》为新国歌,歌名改称为《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国歌》,波黑终于有了一首三族都认可的国歌。
另一方面,塞族共和国的国歌《正义的上帝》也被波黑中央政府要求更改,因为这首歌原来是1882年塞尔维亚从奥斯曼帝国独立时的国歌,充满了塞尔维亚民族的自豪感,有“大塞尔维亚主义”的嫌疑。
▲2007年塞族共和国将国歌改为《我的共和国》,从头至尾没有出现“塞尔维亚”字样
2008年,塞族共和国用《我的共和国》取代了《正义的上帝》,新的国歌从头到尾没有一个“塞尔维亚”,得到了穆族和克族的认可。至此,波黑的国歌问题终于得到圆满解决。
很多波黑人觉得国歌没有歌词很是遗憾,一些非官方机构曾经征集过歌词。作曲者杜珊•塞斯蒂克也在2008年为国歌配过词,虽然他的歌词强调民族团结和对未来的关注,但还是没有被官方采用。
▲杜珊•塞斯蒂克给国歌配的词,但至今没有获得官方认可
2016年和2018年又有过两次给国歌配歌词的努力,有人提议用早期的斯拉夫诗歌作歌词,也都没有成功。
长期作者|霈霖
历史资深爱好者
责任编辑|Thomas
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毕业生|环球情报员主编
—(全文完)—
本文系 「环球情报员」原创内容
未经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原标题:《波黑国歌,为什么没有歌词?》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