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在中国成功举办

2021-09-10 21:14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2021年9月9日下午,中国航空学会承办的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32nd Congress of the 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the Aeronautical Sciences)顺利闭幕,为期4天的大会取得圆满成功,成果丰硕。

本届大会的召开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开幕式上,国家主席习近平向大会致贺信。习主席指出:“航空科技是20世纪以来发展最为迅速、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最大的科技主题之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着深刻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航空科技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开展全球的航空科技合作十分必要、大有前途。希望本届大会为促进全球航空科技合作发挥积极的作用,为世界各国人民带来更多的福祉。”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协主席万钢宣读了贺信并向大会致辞。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ICAS主席铃木信二教授、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副所长高磊分别为大会致辞,开幕式由中国航空学会秘书长姚俊臣主持。ICAS的主席和官员、中国科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以及中国民用航空局相关领导与代表等出席了开幕式。

本届大会注册参会代表近730余人,国外参会代表约200人,来自德国、俄罗斯、日本、意大利、法国、美国、巴西、瑞典、英国等近40国。大会征集论文近1200篇,安排有8场大会报告、两个中国专场、同期举办中法航空领域双边交流以及11个并行分会场。会议共计近450场学术报告,国内外专家主持人170余人。

中国航空学会副理事长、中国航空研究院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特聘教授张新国作了题为《数字工程转型与创新》的大会报告,由铃木主席(日本)主持。

清洁天空计划执行总干事阿克塞尔·克莱(德国)和罗恩-范马南(荷兰)、塞巴斯蒂安-杜波依斯(法国)共同呈现《清洁天空计划2》报告,由ICAS前主席D.穆勒·威斯纳主持。

中国商飞姜丽萍总工程师、美国安飞联合创始人孔瑞、空客公司全球技术总监P.维耶特斯(法国)、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 伊藤武(日本)围绕《未来航空所需技能》进行了专家研讨,由ICAS青年委员会主席M. 卡纳瓦(芬兰)主持。

美国安飞公司联合创始人孔瑞作了题为《航空工业第三次革命——电气化》的报告,由ICAS 战略委员会主席克里斯托弗·阿特金(英国)主持。

国际吸气式发动机学会(ISABE)主席李克·帕克作了题为《航空推进趋势:国际吸气式发动机会议(ISABE)思考》的报告,由ICAS主席乔奥·阿泽维多(巴西)主持。

德国宇航研究院(DLR)斯蒂芬-戈尔茨作了题为《虚拟航空技术一体化平台——DLR VicToria项目结果》的报告,由ICAS学术委员会委员B.纳戈尔主持。

国际航空研究理事会(IFAR)来自三大洲六个国家的航空研究机构代表作了题为《航空可持续发展-如何在2050年前实现零排放》的报告。报告人分别是中国航空研究院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孙侠生、俄罗斯中央空气流体动力研究院(TsAGI)首席科技官车尔尼雪夫·谢尔盖·列昂尼多维奇、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航空副署长鲍勃·皮尔斯、德国宇航研究院(DLR)董事会罗尔夫·亨克、加拿大国家研究理事会(NRC)运输与制造副总裁易卜拉欣·伊默尔和荷兰宇航院(NLR)院长米歇尔·彼得斯。

空客公司的马丁·瓦里希作了题为《应用于下一代机翼的主动载荷和噪声控制技术(AFLONEXT)》的报告,由ICAS执行委员会委员R. 格哈兹主持。

本次大会还特别设置了两场“中国专场”,向世界各国展示我国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分别由张新国副理事长和西北工业大学高正红教授主持。专场邀请了我国在空管、民机、发动机、无人系统、智能结构以及直升机等相关领域的主要领导和领军人物作报告交流。中国民航局殷时军总工程师作了题为《智慧民用航空运输系统》的报告、中国商飞ARJ21飞机总设计师陈勇作了题为《民用飞机的结冰试飞》的报告、中国航发商发邵驰副总经理作了题为《中国商用航空发动机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的报告、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无人系统研究院系统架构技术首席高星海作了题为《基于架构元模型的无人机系统互操作实现机制》的报告、哈尔滨工业大学教授冷劲松作了题为《形状可变化智能结构:力学、材料及应用》的报告、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夏品奇作了题为《中国直升机发展概况及若干直升机新技术》的报告。

会议同期举办中法双边航空研讨会,以“基于模型的系统工程与数字转型“为主题,邀请法国系思迈系统架构协会主席、空客公司顾问丹尼尔·克罗布、航空工业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副总工程师武方方、中国航空无线电电子研究所副所长高磊分别做了《迈向敏捷系统工程:复杂系统开发的迭代和协作方法》、《系统工程方法在机载GNC领域的应用》、《基于模型的航电系统设计方法与实践》的报告。会后中国航空学会将会继续组织专家深入相关工作,形成中法智库报告,以促进该领域中法双边更加紧密的交流与合作。

9月9日下午召开大会闭幕式,由铃木主席(日本)通过直播的方式主持。他回顾了本届大会召开情况,并称赞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延续了国际航空科学大会自1958年创办以来的传统。他提出:大会首次采取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召开,面对筹备与实施过程中的诸多困难与挑战,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与中国航空学会共同努力,取得了成功,这将成为未来携手开展航空科技领域合作,解决本次大会上提出的诸多问题与挑战的重要一步。

铃木主席回顾了已颁发的佛罗伦萨·古根海姆奖、冯·卡门国际合作奖以及航空创新奖,介绍和公布了ICAS-IFAR优秀博士论文奖,获奖人是拉克希米-R.V.(印度);莫里斯·罗伊奖章,获奖人是阿克塞尔·弗莱格(德国),以及约翰·麦肯锡学生论文奖。学生论文奖评审委员会主席卡尔·赖因·维斯顿介绍了评选规则并公布结果。铃木主席接着介绍了约翰·格林奖以及获奖人渡边洋子(日本),并介绍了两位新晋ICAS荣誉会士,分别是赢淑娴(美国)和约阿希姆-索德鲁赫(德国)。

铃木主席代表国际航空科学理事会感谢中国航空学会、大会中国组委会以及大会所有支持与赞助单位的付出,并祝贺大会取得成功,特别感谢了中国航空学会理事长林左鸣、副理事长张新国、秘书长姚俊臣以及组委会成员余策和张雪。之后,铃木主席与新任主席乔奥·阿泽维多(巴西)进行了交接。

乔奥·阿泽维多主席致辞并重申:“在上海举办的第32届国际航空大会在诸多方面创下历史记录,其中包括这是ICAS历史上首次线上与线下结合方式召开的大会,中国航空学会在情况不断变化的情形下,不遗余力地付出与努力促成了本次大会的成功,对此ICAS再次表示感谢。

本届大会圆满闭幕,第33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将于2022年9月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办。

原标题:《第32届国际航空科学大会在中国成功举办》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