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古代服饰大赏︱千年服饰文化发展史,不愧为“衣冠上国”

2021-09-14 11:1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服饰不仅是人民生活的必要用品,有“避寒暑,御风雨,蔽形体,遮羞耻”的实用功能,也是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有“分尊卑,别贵贱,辨亲疏”的文化功能。

本期#古代服饰大赏#,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衣冠王国,给你好看。

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

开展日期:2021年2月6日(长期展出)

地点:国家博物馆·北18展厅

票价:免费

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数千年来中华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不仅折射出古代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轨迹,也勾勒出中华民族延绵不断的生活画卷。

目前,“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展”已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面对公众开放。本次展览以孙机先生等国博学者数十年学术研究成果为依托,按历史时期分为六个部分,展出文物近130件(套),类型涵盖玉石器、骨器、陶器、服装、金银配饰和书画作品等,并配以40余件(套)辅助展品、约170幅图片和多媒体设施,可谓蔚为大观。

如果对中国古代服饰感兴趣,这个展,可千万不要错过!

展览现场

展览架构

展览按历史时期分为“先秦服饰”“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 “隋唐、五代服饰” “宋辽金西夏元服饰”“明代服饰”“清代服饰”六个部分。

引言·服饰的出现

中国服饰源远流长,最早可以上溯到原始社会旧石器时代晚期。那时的先民已开始穿戴衣物配饰,服饰的观念那时已经出现,中华服饰文化由此开始。

新石器时代 辛店文化·彩陶靴

1

先秦服饰

商周时期的统治者推崇礼制,使服饰的等级区分系统化,后世相继沿用。春秋、战国时期连年战乱,在思想文化上“百家争鸣”,对服饰有较大影响。这时出现了上下身相互连属的深衣,并引进胡服,这类服式从战国一直流行到魏晋。

春秋·六棱金带钩

战国·嵌金玉龙纹铁带钩

2

秦汉、魏晋南北朝服饰

秦汉时期在传承商周服制的基础上,又重新建立了服饰制度,成为大一统王朝等级礼法制度的标志。冠制从属于服制,是身份品阶以至官职的象征。

汉·彩绘木雕女舞俑

我国服装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是未经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同时也伴随着服饰的革新。南朝保留下来的衣冠礼仪制度持续影响着北方的各少数民族,而后者服装中的元素也被汉族服饰逐渐吸收,中华服饰文化取得了新的发展。

南北朝·彩绘十字髻女立俑

3

隋唐五代服饰

隋唐是我国古代服装发展的重要时期。隋代对汉魏冠冕仪制的恢复,为唐代服制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唐代疆域广大,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达、纺织技术的进步、对外交往的频繁都促使服装发展空前繁荣。当时的长安等城市居住有大量外国人,服饰上吸收了胡服的部分特点,发展出款式新颖、色彩绮丽、图案丰富的唐代服饰。

唐·戴鹖冠的陶俑

4

宋、辽、金、西夏、元服饰

宋代结束了五代十国割据的动乱局面,社会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程朱理学”占据了宋代的思想统治地位,影响了宋代的生活方式与审美标准,在服饰上表现为一种简朴、内敛的倾向。

《中兴四将图》卷

中兴四将”指宋室南渡过程中的四位战功卓绝的将领,具体人物尚有出入,据现有榜题所示,四将依次为“刘鄜王光世”、“韩蕲王世忠”、“张循王俊”及“岳鄂王飞”。画中四将着圆领袍服,或戴巾子、或戴幞头、或戴平帻、或戴军中便帽,脚着靴,皆为文官装束。四将各有一武官侍从,身着便装,便装外加彩绣捍腰,此装束多见于契丹、女真胡骑,于中原武将常服中较少见,应为当时南宋忠义军装束。

与此同时,和两宋并存的辽、金、西夏等少数民族政权,在社会、经济、文化上皆与中原汉民族之间产生了交融,汉服胡化和胡服汉化是民族交融在服饰上最明显的体现。元代服饰则更多地保留了北方草原游牧民族的特色,并受到汉民族的影响而建立了冠服制度。

服饰复原人像

5

明代服饰

明初恢复汉唐传统,承袭唐宋的幞头、圆领袍衫、玉带,奠定了明代官服的基本风貌,并制定了明确细致的服装仪制,以补子、纹样、佩绶、服色、牙牌等来区分官员品级。由于明代政府重视农业,推广植棉,棉布得到普及,普通百姓的衣着也得到了改善。

明·《李贞像》

明·“嘉靖廿六年”金帔坠(一对)

6

清代服饰

清朝推行剃发易服,按满族习俗统一男子服饰,废除汉族传统冕冠制度。统治者在国家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上均具有明显的满民族文化特征,在服饰上表现尤为明显。其服饰在保留本民族便于骑射基本特征的前提下,将汉民族服饰中所包含的礼制思想,以吉祥纹样、色彩等元素融入其中,形成了独特的清代服饰文化。

清·康熙御用石青实地纱片金边单朝衣

清·镶花绦八吉祥红洋绉女夹袄

清·镶花绦八吉祥红洋绉女夹袄

清·天青纱镶绣花边女衫

清·天青纱镶绣花边女衫

服饰复原人像

展品欣赏

栩栩如生的人像

精美考究的服饰

即使之前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多

在展馆这么一圈看下来

也能最直观地感受到古代服饰之美

所以,这个展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是

立体版的中国古代服饰简史

系统性、学术性、知识性

那都是处于金字塔顶端的

此外,展馆里有趣的互动设备也必不可少

比如:明代补子长什么样?

策展人员通过考察相关资料

打造出这个能切换的“常服”显示屏

↓↓↓

想自己“试穿”一下各朝服饰

圆一把穿越梦?

只要在智能电子屏前挥挥手

就能轻松“换衣”

↓↓↓

更有万花筒般的沉浸体验区

用古代服饰的花纹元素

营造出流光溢彩的梦幻感

确定不去拍个照么?

↓↓↓

观展须知

- 开放时间 -

国博全天分三个时段错峰入馆:9:00 - 10:00时段2000人,10:00 -13:30时段3500人,13:30 - 15:30时段2500人,额满为止。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 预约入馆 -

每日限流8000人,采取全员线上限量预约,当日16时前可预约7日内参观,不接受团体预约和现场预约。您可点击此处进行预约。

限量预约开放期间,观众入馆须配合进行身份证核录、出示本人实时健康码(也可通过北京健康宝小程序提前申领当日健康码)、接受健康监测,未见异常后方可入馆。

限量预约开放期间,暂停人工讲解服务,观众须全程正确佩戴口罩,文明有序观展。

(2020年10月1日起实施)

- 交通信息 -

公交线路:

天安门东:1、2、52、82、120、观光2线、旅游公交1线、旅游公交2线。

地铁线路:

天安门东:1号线下车,C、D出口出站。

-Fin-

运营 |匠匠

编辑 |涂涂

* 本期素材图源@国家博物馆@余冠辰

原标题:《古代服饰大赏︱宝藏展览推荐:千年服饰文化发展史,不愧为“衣冠上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