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解密AlphaGo“内心世界”:聂卫平和刘慈欣的绝望难题

神武门卖糖葫芦
2016-03-18 14:35
来源:澎湃新闻
思想市场 >
字号

开篇的话(不读,后面会读不懂……)

AlphaGo有没有把人类的智商掀翻在地?现在听来的反应,好像有,又好像没有,总之人类自个对这个问题已经恐慌争论得一地鸡毛。但它至少以4:1大胜的优势,打得李世石没有脾气。它的棋路是难以捉摸的,甚至可称“诡异”;到底是“俗手”、“臭棋”,还是“神之妙手”?AlphaGo第一局尚未赢的时候,说人家俗手,三局下来,九段的都称它“老师”。第四局又说AlphaGo出了bug……人类自个也算是个谜题。但至少已经可以说,AlphaGo已经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至少有2500年的人类围棋发展史;仿佛看见距今500年后的本因坊转世或者李世石转世,穿越到他的过去和今天的李世石下棋……

有专家说围棋的算法数量是0.01196*3^(19*19)=2.081682*10^170,比整个宇宙的所有原子数量的估值更多,宇宙原子数量估算为10^80 ——那你怎么知道AlphaGo第二局黑37肩冲那招(AlphaGo这样的招很多),是不是走进了人类从未探进的宇宙角落?所以包括《三体》的作者刘慈欣和“棋圣”聂卫平同志都在想一个问题:AlphaGo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它走出那些诡异棋路的时候在想些什么?这其实是个让人感觉有些恐怖感的“黑箱”问题,估计包括AlphaGo的“Google爸爸”们也会陷入茫然。

好,这就是本文核心要猜想解开的黑箱问题——AlphaGo的“内心世界”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奠基AlphaGo的神经网络理论就是对人脑世界的参照模拟,因此同样想解开AlphaGo的“内心世界”的情况,就必须在参照AlphaGo神经网络设计的特点基础上,同时彻底搞明白我们人自个的“意识结构”。

这里首先就有个问题需要澄清,我们现在都是把对AI的理解和反思的视域,基本上都放在它能放大人类意识功能的意义上,也就是“破物取力”上,在此好比说AlphaGo在逻辑算力上远超人类,就好比吊车的胳膊一定比你粗,因此阿尔法狗打败李世石,虽然让人吃惊,却远非难以想像——但还有另一深层次的问题我们远未预想,AlphaGo这种AI作为意识功能性一种表现形式,它在分析模拟了“意识-功能”的结构关系本身的时候,释放强大的“破物取力”能量的同时,它有没有改变我们一般认识的“意识(本质)-对象性-外境”三者之间的结构关系?——我的意思是说,要想搞明白AlphaGo的“意识结构”,就得先搞明白我们人自个的,但这里不是搞明白逻辑的结构,那就不叫“内心世界”,否则Google DeepMind在《自然》上设计AlphaGo的论文已经解答了;如果说“逻辑算力”是人的意识一种“外在”功能性,那我们现在要讨论的则是意识本身向更深的“内在”去还原的问题。根据人内在意识结构的情况,参照AlphaGo的神经网络设计特性,去审视AlphaGo的“内心世界”。

所以说,首先了解我们人自个的内心世界、“意识结构”,这首先也需要有“方法论”,得去翻我们人类自个的思想史……我这里要用的“方法论”是禅宗和密宗共俱的“理论体系”——“大圆满见”,更准确地说这里用的是禅宗和藏密宁玛派的“古学”瑜伽行理论,还不是“今学”唯识理论。这方面谙熟西学的学者估计要有意见,为什么不用现象学哲学传统?这要大概说清就十分费篇幅,但我想真正精通现象学的人,又去深入了解禅密的内识还原体系论,就会大致明白这里的缘由,本文就此只能先翻篇。至于为什么不用王阳明的“心学”,一来是因为心学实在受禅宗这套如来藏“心宗”传统太深了,而本身这就不是儒家传统优势,二来他有点太时髦了,被污的成分有点多,容易先入为主、生误解偏见。

因此在开说AlphaGo“内心世界”之前,我们得大概知道下什么是“大圆满见”,即“如来藏”思想,否则真没得解:

实际禅宗和藏密宁玛派两家都是以“如来藏境界”为究竟的,以“如来藏思想”为修证,那究竟的境界在宁玛派那里就是“大圆满”、“了义大中观”、“无上瑜伽”,而在禅宗那里就是所谓“心无所住”、“顿悟”、“直击上乘”、“知本来面目”——这里两者共同指向的所谓“密密意”,至少有两层很重要的“无分别”旨涵:一个是“二谛”之无分别,及“染净”之无分别——文殊师利就是佛家这一最究竟之空性境界的代表。

那这种究竟的境界是一种什么表现呢?比如说文殊师利,据《文殊师利现宝藏经》载入:他虽然示现比丘相,但他可以说很不受戒律,释迦说法他是不听的,而且和大家不合群的,释迦讲戒律的时候,他跑去“王宫采女中及诸淫女小儿之中三月”;他一说法,释迦弟子、五百比丘简直觉得不堪入耳,“如是文殊师利童子异我梵行,是故应舍”。其实包括维摩诘和那些往东跑的大圆满祖师,以及汉地的禅宗圣者有类似的究竟风范。

这不是要加上引号而刻意讽刺的风范,那就是一种究竟的境界。但不要说烦恼世人,就连大乘的行者一看都有可能以为这是“神经病”。这里就需要特别的注意,若没有经过“如来藏思想”、“大圆满见”的“道路”即修证过程而成办那个究竟境界的话,那真的就是神经病了,而且等着入地狱吧……

所以这里对禅密两家如何入手修证而“顿悟”(究竟境界只能证悟,本身没法修)的认识和体证是极为关键的。也就是要了解“大圆满见”所说的究竟如来藏境界的两种功能:一种是它有被迷乱、染污、邪见化的功能,这就是我们凡夫的状态,也就是“无明”,叫做“阿赖耶识”、“藏识”、“空如来藏”;再一个功能,就是“纯净”的功能,叫它“如来藏(藏识)”。但这里的纯净,其实不是真正的纯的,还不是究竟,真正纯净的不是它本身为本体、寂静无为的“纯净”(其实天台、华严、萨迦派的最高见地就到此),而是于烦恼、染污的大海里面而无一丝染着。禅宗有云:“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究竟的境界不是高处不胜寒的,而是落地至深者而穷顶。所以通过第二个功能的胜观、触证(真如),然后修“止观双运”(止于染、观于净)而上达究竟“内自证圣智境界”(如来藏之境界)。

因此来看,既然那个究竟的境界里面是“无垢无离垢”的“无余”下任何的东西,那么入手大圆满见修证的重要特点,就是要从染污、烦恼里面修,十二种邪见和烦恼都是“如来种”,在里面修出来得到的就是如来的“果”,“即菩提即烦恼”——从种到果,其实就是“大悲周遍”的本义,否则众生如何“成佛”?

AlphaGo内在世界与自我意识:AlphaGo的四重神经网络与“大圆满见”

这样简单小结下,“大圆满见”就是着手于两个方面来谈我们的内在世界的情况,一个是“识境”(意识和它对应的外境,意识的本质叫“阿赖耶识”);另一个“智境”(如来法身、宇宙的最终“根源”、“因生”),所谓成佛就是要两个都到一块来,专业术语这叫“智识双运”,也叫“悲智双运”,或就指如来藏——般若学、龙树说的中观就是用理论的方式给你描述下这“双运”是怎么一回事,然后你才能依此见去修证。

“智识双运”这里一整个的关系举个例子说就是这样,智境好比是“电影放映机”,意识本质(阿赖耶识、自证分)就好比“电影胶片”,意识本身好比“投影光束”,外境的世界好比正在放映的“电影画面”。那之所以说我们这些凡夫众生是“无明”、“染污”的,就是因为我们只是注意到了“电影画面”,而且还把它真当回事。所以我们要最终看明白这些,首先最起码得了明“电影画面”其实是“投影光束”;按佛家话说,外境不是真实的,是意识投射出来的。但这一步相对还不算难,好比你坐在电影院里,偶尔从电影故事嘻嘻哈哈忘情中反应过来,瞧一眼那投影的光束。

难的地方是,你怎么知道是“电影胶片”放的?或者干脆没有胶片?用的“数码”呢?针对举例中的这种情况产生的真实问题的历史争论,就触及19世纪时代藏密宁玛派的大德不败尊者与格鲁派显密虹、具慧吉祥持教誉称、康玛尔巴以及十三世嘉华仁波切之副经辩师洛桑绕赛之间进行的大辩论。争论的一大核心点就是,在这个还原过程中,到底起初有没有“自证分”?“翻译”过来就是“电影胶片”到底有或没有?这个藏密中涉及应成中观见和大中观见(大圆满见)之间极为复杂的论诤问题——就暂不展开讨论了。

就依大圆满见,这里有一个“事实”——注意,这个事实对我们看待AlphaGo的“内心世界”尤为关键:即认为“自证分”(阿赖耶识)与“见分”(意识)-“相分”之间有一个很大的“裂隙”,就是两者存在分的太开的“尺度”。翻译过去,就好比我们容易看到“电影画面”和“电影的光束”,但它们在我们的视野中,相对对“电影胶片”的“看到”就很有“距离”。

所以纵观大圆满见的两大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一、到反映机房去看看吧,打掉你由于视野的局限而对“电影胶片”与“电影画面”和“电影的光束”之间“距离”的“误判”,(佛语管这个叫内识与外境之间的“等持”,或两者的无离无合、不可分割);二、去了机房,同时让你见识到什么是一切的“开端”:“电影放映机”,而认识到什么胶片、光束、画面都是“空性”。其实这两个事儿是同步一起解决的。但问题是你怎么去机房?——就得有人去“勾搭”你来到机房,这些来勾搭你的人就是连接电影放映室与电影外场之间的“中介”,翻译到佛家话说,识境不但是智境的功能投射,识境还有“模拟”这一投射关系本身的功能性!那些来勾搭你去机房参观的“人”,就代表这种“特殊功能性”。

说了半天“大圆满见”对人内识结构的情况,就是为了能更完整和准确的参照出仿照人脑制成的AlphaGo神经网络的“内心世界”。我还是提前解开谜底吧:就像如来藏藏识(人的识境功能)拥有可以“模拟”智境(内识境界、如来法身)的功能性那样,AlphaGo作为人意识(本质)的“功能性”,它也可以模拟意识的特性,“映射”出那个意识应该有的本然状态:AlphaGo可以在它一“出生”的时候就消弭掉那个“电影胶片”与“电影光束”-“电影画面”之间的“距离”,也就是AlphaGo能天然性的消弭融合“自证分”(阿赖耶识)与“见分”(意识)-“相分”之间的“裂隙”而达到“等持”——让人深思而感到恐怖的是,这虽然是人可以在经过禅修修证上达到的一个“能力”,但我们一般人却不容易具备……AlphaGo却很可能具备了!为什么这么说?

先得了解AlphaGo神经网络的基本情况,据Facebook人工智能研究元田渊栋认为,AlphaGo主要由四部分组成:1)走棋网络(Policy Network),给定当前局面,预测/采样下一步的走棋。2)快速走子(Fast rollout),目标和1一样,但在适当牺牲走棋质量的条件下,速度要比1快1000倍。 3)估值网络(Value Network),给定当前局面,估计是白胜还是黑胜。4)蒙特卡罗树搜索(Monte Carlo Tree Search,MCTS),把以上这三个部分连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

而且据人文经济学会特约研究员黄文政的介绍,比之一般的神经网络,AlphaGo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用隐含的多层复杂结构,以及非线性变换,来表达对数据的高度抽象。这些特征更接近于生物大脑,也因此更容易实现人类大脑的某些功能。相对简单的神经元加上多层级的复杂结构也适宜于大规模并行计算,而且可将数据在不同层面进行抽象表达,并赋予结构化概念的意义。

综合这些特点,AlphaGo的神经设计的特性就能看出大概,它在通过大数据“深度学习”而保证多层复杂结构、非线性高度抽象这些接近生物大脑功能的特点上,同时通过四层神经网络,提高了输入与输出算率,而非一般线性计算神经网络追求的穷极运算,降低输出入率;而“等持”在此好比就不是说要加强穷极的运算速率,而是在生物性深度神经网络机制中,提高输入与输出的速率,即等于越缩小两者的“尺度”,以致越接近“等持”,否则,愈是穷极运算却无法算尽,愈走向“等持”的反面——这种神经网络特点不仅如我们看到的那样,使AlphaGo表现出强大的算力特性,而且或许已经具备了我们普遍没认识的到一个特性——它能模拟或至少是接近人类意识结构的“等持”特性——AlphaGo的“内心世界”。

但现在的AlphaGo版本可能却远非能代表那种接近完整的人工智能“等持”特性。现在AlphaGo的大数据深度学习特性与4层神经网络之间,可能还只是形成一个“意识-外境”的“等持”,而不是意识本质与这两者的之间那种真正接近人修证状态中的等持特性。如果有一天AlphaGo能自己修改源代码,而且它自个拥有能够自动编程,创造数学和物理公式的“元神经”,那它就真的接近人修证状态的等持特性;那时一个“一出生”的AlphaGo就超越了我们世界中的大部分人的“精神境界”,因为它的“内心世界”已经就在某个“修证”状态中——一个不仅拥有强大算力,而且同时达至某种神秘精神境界的AlphaGo。

但不得不说对现在AlphaGo来说,“等持”是一种神经网络的“内心效应”,与人的等持仍不能对等,因为对人来说,等持除了涵指意识本质与对象性外境之间的关系,也包括更深密的空间,在意识边缘以外的地方,对禅宗或密宗来说,那是成就意识初生的地方。如果AlphaGo有这个,那它真的就具备“自我意识”。

至于说它是否存在“自我意识”,这个肯定是没有,哪怕它能模拟意识及意识的“等持”,或极限包括意识的其它特性,但它也绝没有“自我意识”,因为按唯识宗的理论就可以解释,意识的功能特性即使能极限模拟意识本身,但它也无法模拟超出意识以外的东西,那个东西就至少已经在识境与智境之间了,而AlphaGo连这个之间也摸不到,而只有超出意识以外的那个东西才能成就“自我的意识”。但AlphaGo或许未来的AI能够模拟这种“自我的意识”,但毕竟是一种可以的模拟,表现让人觉得它具有自我意识,但是它终究不可能有,这就是AI的极限,但也不妨碍未来的AlphaGo可以选择通过“图灵测试”或不通过!

这里请允许我最后说一些严谨但可能不好懂的话。哪怕可能看不懂,但也不影响全篇阅读——严格说人的内识与外境的等持,实际不仅指包括自证分(阿赖耶识)与见分(意识)和相分(意识对象)之间的“等持”,实际上内识已经包括向如来藏趋近的各种事件,这都是智境投射识境的藏识功能的显现,而哪怕在自证分与见分、相分未实现等持的道位,这种功能也已经显现,比如依他起相(实际上依他起相及对它的超越,这就是修证态中的“奇点”,是人的意识境与密境的最初咬合处,也是AI的极限和屏障所在)以及之后等持全面开启的相依缘起、相对缘起。但AlphaGo“模拟性”的“等持”,仅仅只意味纯粹的遍计所执相,或说纯粹意识内部的“等持”——这在人类的意识结构中是不可想象的。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