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朱广沪撰文为国足支招:快接快传快转移,留洋球员最好20人

@人民日报体育
2021-09-10 14:58
运动家 >
字号

中国队12强赛遭遇两连败,对于国足出现的问题,前国足主帅朱广沪在@人民日报体育撰文,分析了目前我们存在的顽疾。

前国足主帅朱广沪。

全文如下:

和澳大利亚队比赛的前20分钟,中国队还能组织起有效的攻防,形成多次进攻威胁。随后,比赛节奏就落入对手的掌控之中。

客观上讲,我们国家队队员在赛前七到八月份打了近十场中超联赛,恢复需要时间对球员的身体要求更高,所以恢复肯定存在一定的问题,恐怕这就是第一场对澳大利亚比赛时,球员表现得不兴奋的主要原因。

而相反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亚队大部分球员都在欧洲效力,欧洲的联赛到目前为止打了三到四轮的比赛,无论是身体还是竞技状态都是上升期,他们球员通过联赛保持着良好的竞技状态。

我们的球员经历着密集的赛程,紧接着就是集训,还处于体能与心理的疲劳期,体能状况影响了技战术的运用,很多时候跟不上对手的节奏,或在场上高强度跑动之后恢复速度偏慢,这些都是影响整体发挥的重要因素。

如果在十二强前期准备期间,能够安排两场快节奏、强对抗的高水平热身赛,那么国家队对澳大利亚的打法就会更快适应。

以阿曼队为例,他们7月25号到8月25号在塞尔维亚进行集中训练,从8月11号到8月25号之间他们打了四场有质量的、强对抗的、快节奏的比赛,回到十二强赛后表现出良好的竞技状态,并以1:0爆冷战胜日本。

所以实际上还是应在强对抗、高强度训练和比赛中取得平衡,更好得激发球员,以在重大比赛期间发挥出身体和技战术的最佳水平。

入籍球员艾克森在比赛中。

在第一轮遭遇大比分失利后,中国队在与日本队的比赛中做出了战术调整。上半场采取三条线深度防守的打法。日本队制造出三次直接威胁球门的进攻,并取得一个进球。

从结果上,半场的防守没有造成更多的失球。但也暴露出积极主动断抢以及得球后的反击组织上存在不足,使得整个上半场处于相对被动的状态。

若要改变对方连续施压的最有效方法是有效率地控制球权和保持好整体紧凑的队型寻找深度的传球空挡。

下半场60分钟左右,中国队主动作出替换三人的调整,防守阵线向前推进,中场加强了对日本队持球队员的逼抢,进攻的效果有所改善,但仍未形成有威胁的射门。

通过观察分析前两场的比赛,应清醒地认识到十二强赛的高强度与快节奏,为后续比赛争取更多的主动性,要重点解决几个问题:

(一) 首先要考虑的是在近一个月的间歇期如何保持竞技状态?这么长的时间如果完全是集训,那么只有训练没有比赛,在前两场的比赛中获得适应的效果将会减弱。

建议应创造条件安排2-3场同等对抗程度的热身赛。另外,长时间的集训需要帮助球员进行心理的调适。

(二) 提升比赛的战术细节要求。

1. 比赛节奏,在强对抗中间的快接、快传、快转移;

2. 提前观察、提前选位、快速接应,强调第一次触球;

3. 防守有硬度有厚度基础上,组织有威胁的反击;

4. 要抢回球、控制球,更要创造机会射门和进球。

日本队队员返回欧洲。

比赛结束后武磊返回西班牙的时候,在机场看到日本一个队返回欧洲,起码也有16、7名队员,他感受很深,也给了我们很大触动,如果我们也有20-30个旅欧球员在欧洲顶级联赛、次级联赛甚至三级联赛都能够打上比赛的话,那么我们国家队的成绩也会非常稳定。

我们需要送出更多的有潜质的球员到欧洲,参加五大联赛、欧洲高水平联赛,从强度上面、从比赛的节奏上面、从身体的对抗上面,他们在欧洲都能得到很大的锻炼和提高。

武磊就是很好的例子,武磊效应就应该映射到我们足球的所有环节中应该得以走出去,这里面除了球员以外还有教练,教练员以外还有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及足球其他方方面面的人员都得在这方面得以强化,得以培养。

我们需要认识到,足球技能的获得具有延续性,现在国家队出现的许多问题与球员青少年时期的培训有着直接的关系,我们更多的重心应该放在青训。

现阶段我们国家的青训事业,需要有更多更好的场地;更多的高质量青训比赛,建立起青训比赛的联赛制度,保证一周最少有一场比赛,除了训练以外一定要有比赛的检验;还要有更多的教练员,并且需要有更多的教练员参加高质量的教练员培训。

只有更多好的讲师,才能培养出更多好的足球教练员;只有好的教练才能培养出好的球员。在这方面会是我们青训工作接下来的重中之重。

足球发展我们要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方针,只有不断的改革不断的创新,我们的足球才会提高的更快。​​​​

    责任编辑:腾飞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