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致敬民盟先贤丨何琳诵读李公朴《怀念韬奋和愈之》
《怀念韬奋和愈之》(节选)
作者:李公朴
致敬人:何琳
著名爱国人士、“七君子”之一、读书生活出版社创办人之一李公朴先生的这篇文章,大致写于他被国民党特务杀害前一个月,1946年6月间。是最近在胡愈之先生保存的信件中发现的。
韬奋先生去年在沪上逝世了,不久之前,报载胡愈之先生也不幸病死在南洋的一个小岛上。这个消息如晴天霹雳,真令人无限悲痛。他们两个人的去世,我们不仅损失了两个挚友和领导者,同时更是中国文化界最大的损失。我和他们两个人都是非常亲密的好友,现在写这篇文章来纪念他们,就是要唤起时时刻刻记住他们两个人的长处和优点来克服我们的弱点和缺点。
邹韬奋(1895—1944)
记者,出版家
我和韬奋最初的相识是在民国十四年,最后的一次见面是在民国三十年,我们之间的友谊共有十六七年之久;在我个人所了解的韬奋,他不仅对于争取言论自由,抱着非常坚决不屈不挠的态度,而他的生活本身就带着很强的战斗性。他的个性,最大的特点是嫉恶如仇。他也是和中国许多知识分子一般,出身于没落的士大夫人家,在他的身上,也有一切旧阶层的因袭的根性和习惯。但是他从早年起,在中学生的少年时代,在学校里就努力奋斗,想从他那没落的阶层生活中,走到广阔的社会上来。一个人若是没有改革的志向,他在旧的社会中容易与原有的生活不冲突,可是你想对社会有所改革,就必然和旧的生活引起冲突的。我所说的这个意思就是说,一个小资产阶级的知识分子,他要作为一个进步的小资产阶级较容易,他若想抛掉小资产阶级的根性,而进步成为工农阶层的一个战斗员就非常的不容易。
韬奋所主编的《生活周刊》,到了民国十五年,就有一日千里之势的进步。到了民国二十年,它已成了全国影响最大、发行量最广最普遍的刊物。同时它也就遭遇到更多的可怕的困难。
到了民国十九年至二十年这个期间,《生活周刊》的进步,也就是韬奋的一个新的进步。这是由改良主义的态度转变到革命的态度的过程。从启发读者思想,消极地暴露现实的黑暗,鼓励一般读者激发正义感为中心,到积极地指导读者如何参加革命工作。而韬奋个人对内对外,都能身体力行。他的身体能刻苦,工作精神的旺壮,是一般局外人所不易想得到的。
韬奋本人,并不是自己意识地要投身到实际政治活动中,去作社会运动的人;他自己是很安然地想作一个新闻记者。但是后来民族危机日益加深,他参加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的救亡运动,看到这种工作的意义重大,引起他非常强烈的责任感。在抗战爆发以后,他参加参政会,在他的性格上,这不是他喜欢的事情。他最愉快的事情是用笔和用嘴,来跟他的读者畅谈。
他的才华、精力和热情,非常的充沛,可惜他生在我们这个不民主而落后的中国。假使他若生在民主的国家,他不仅是一个进步的文化战士,他还可以成为一个伟大的文化事业家和伟大的民主政治家。
虽然他在中国已经尽了他极伟大的力量,创造了辉煌的战绩,可是他对于事业的远见和坚决刻苦经营事业的精神是令人叹服的。可惜在他所怀抱的伟大事业的远景,还不能自由伸展的时候,就永远地离开我们去了,这真是令我们无限地悲痛和感慨。
胡愈之(1896—1986)
记者、作家、翻译家、出版家
(当时误传胡愈之已在南洋去世)
至于愈之的死,也是一种可怕的消息,至今我还希望他的死讯是不确实。我们可以这样说,在推进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上,他确是不能死,我们也不能容许他死去。
在愈之的生活和才能上,他的许多优点,已经有许多朋友谈过了,我想不再多说,但他有两桩了不得的能力。按我所知,韬奋在思想上能有如此的进步,都是受了愈之的启示和影响的。我以一般的情形说,大凡要影响一个青年的进步和转变比较容易,要影响一个在社会上已经有了相当地位,而且在认识上有了相当定见的人的进步和思想的改变,是很不容易的。以民国十五六年时代,抱着自由主义激进的改良思想的韬奋,在社会上事业上已经有了相当的地位和成就。可是韬奋受了愈之在思想上的启示和影响,以至后来由改良主义的思想演进为革命的思想,乃是不可磨灭的事实。这一方面说明了韬奋的虚心追求真理的精神,同时也说明胡愈之那种诲人不倦,心平气和,诚恳热情地帮助朋友,影响朋友,去共同进步的生活态度和工作态度。
第二,愈之最擅长设计工作。在今天的中国,有这方面的才能的人非常之少。因为设计工作,不单是有了理论就能设计,而是要有使理论与其实践配合的经验,设计出来的工作,才能收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愈之就能把理论与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缜密地计划出和推展起许多新的工作出来。愈之的性格和韬奋有很多共同点,对工作的态度非常坚决而带有韧性。
今天中国的抗战,正需要加紧争取反攻胜利,扩大动员的时候,我们还需要更广大地展开新文化运动,愈之的确是可以担当文化运动的组织者的任务。现在我们大家在怀念死者,这也是对我们未死者作深刻的警惕。我觉得现在许多人,甚至在文化界有了相当地位和成就的人,都还是被组织者,就是对于工作,对于运动,自己还不能主动地去执著,去组织,而还是被动地等待别人来推动自己,来组织自己。这就使今天的运动还不能发展到应有的强度和高度。而愈之在这些方面,比许多人都强。如他对于一个刊物的创办和设计,对文化人的团结的工作,各方面都顾到推动到。当然,在现在,能注意到这些工作,推动这些工作的人,在今天的文化界不能说没有,不过,很显然像愈之这样关心全局,工作精神能笼罩多方面的人还是很缺乏的。
我希望有一天,在敌人这种江河日下的颓势之下,我们的胜利,能在我们的积极的反攻中到来的那一天,能在香港或是仰光,忽然得到一个消息,就是愈之他们还活着,而且在辛苦的战斗之后胜利地回来了,这该是多么高兴的事情!这不仅是我们为了私人的感情而作这般热切的希望,也是为着整个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前途,而寄予这种殷切的热望的。
作者简介
李公朴(1902-1946)
谱名永祥,字晋祥,号仆如,原籍武进县湖塘桥,在淮安出生。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杰出的社会教育家。1946年7月11日在昆明市遭国民党特务开枪暗杀,次日凌晨因伤重、流血过多牺牲。
致敬人简介
何琳
上影演员剧团演员,民盟上海市电影局系统支部盟员。主要作品:电影《为奴隶的母亲》《攀登者》等;电视剧《麻辣婆媳》《牵手》《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等。
原文链接
原标题:《致敬民盟先贤丨何琳诵读李公朴《怀念韬奋和愈之》》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