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评展|典藏国宝之外,古书画的观看视角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这些天持续引发关注,这样的展览策划与呈现有什么突破?对当下的书画策展有何启发?
北大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的“吉金耀河东——山西青铜文明特展”在策划中又有哪些新意?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评展”栏目本期关注的是北京的这两大展览。本栏目投稿邮箱:dfzbyspl@126.com,邮件标题请注明“评展”。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
展期:2021年9月1日-10月31日
地点:故宫博物院文华殿书画馆
点评:晋唐宋元书画作为典藏国宝,本身娇贵、数量不多,而近年书画展览的热门之选,则往往是把晋唐宋元书画基数做大。那做大之后又该如何?故宫这一期的书画展逐渐将视角从仰视调整到平视,改变评判书画展览的传统“价值观”。虽然其中尚少学术发掘,但仍然值得点赞。
评星:四星
无论是策展方、观看者,对中国古代书画名迹展一直都表现出强烈的兴趣,以至于这类展览数量一直居于高位。就质量而言,能够让各方长久回味、引为经典的书画展览,则为数不多。综合近20年“好的书画展”来看,如“晋唐宋元书画国宝展”“翰墨荟萃——美国藏中国古代书画珍品展”“石渠宝笈——故宫博物院九十周年特展”等,均是以晋唐宋元这类典藏国宝为多,按照内容策划多个主题单元的模式开展,以最为耀眼、最为瞩目的典藏国宝,引爆社会热点,吸引公众对古代书画关注。
而上海博物馆的“董其昌书画特展”、“海上千年书画特展”则更加注重学术的梳理与呈现。
近期开幕的北京故宫博物馆“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并没有按照上述路子走,却也不失为一个好展览。特展选取76件反映文人高士轶事、雅趣的绘画,展现文人日常和精神世界。其中,五代至元时期书画12件,占比约16%。这些占比不高的元以前绘画,发挥着关键引领作用,带领更多明清时期绘画,展示了文人的隐居和雅集生活。
南宋 李唐《采薇图》
名士风度方面。《采薇图》是屈指可数的南宋李唐真迹之一,伯夷、叔齐面容清癯却目光坚毅,树石用笔苍劲淋漓,且书有款识,无疑是其代表作。明戴进《商山四皓图》、崔子忠《李白藏云图》和清石涛《人物故事图》紧随其后,同时还策划了展线较长的陶渊明主题,汇集明王仲玉《陶渊明像》、张风《渊明嗅菊图》等人物画逸品,展示了名士在隐退出仕和道德修养方面的选择。
明张风《渊明嗅菊图轴》(局部)
雅集结社方面。兰亭雅集、“香山九老”尚齿会、琉璃堂文会、西园雅集、玉山雅集这些反映归隐、交游、诗赋、宴饮等主题的题材无一缺席,其中两卷宋画吸粉无数,一卷五代周文矩《琉璃堂人物图》上伪宣和印玺累累、更似北宋画院复制之风,引起部分观看者交耳,一卷《石渠宝笈续编》著录的宋人以刘松年风格所绘《会昌九老图》,是宋人相同母题中最精工者,后有赵构行书草书长题十分精彩堪称代表之作,明清继而有一卷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并书兰亭序》画于大幅金笺之上变幻莫测十分可人,一轴明郝敬《隐居图》有董其昌重要题跋十分难得,一卷《西园雅集图》是明陈洪绶绝笔十分珍贵。可惜玉山雅集只以清王概《玉山观画图》轴展示,若辅以故宫珍藏玉山草堂遗物“造云石”,上面的顾阿瑛、杨维桢、张雨、郑元佑、张诗、顾璘、董其昌等人题刻会令雅集主题,有“一子落而全盘皆活”之感,将给展览内涵增色不少。
宋高宗赵构书法题《宋佚名会昌九老图卷》
明文徵明《兰亭修禊图并书兰亭序》(局部)
生活雅趣方面。北宋画院《听琴图》前“门庭若市”,显示出宋画在展览中的“点睛”之功能,赵佶和蔡京“听无弦一弄”的同频共振君臣关系,彼时调琴赏乐、焚香听风、插花赏石的高级宫廷生活,成为观看者议论焦点。宋人《卢仝烹茶图》旧题刘松年所作,经研究虽非出其亲手,但确凿为宋人佳构无疑,和元王振鹏《伯牙鼓琴图》、明丁云鹏《玉川煮茶图》、仇英《竹院品古图》、陈洪绶《观画图》、清董邦达弘历《唐宋人梅花诗意图》一道,组成了以宋元典藏国宝为引领,朝代从宋到清、纵横驰骋800余年的展品阵容,可看可赏可玩指数较高,是做好主题类书画展的有益尝试。
《听琴图》(局部)
此番,盘活“宋画”意识突出。众所周知,宋画这一概念,包涵真宋画和“伪好物”,真宋画中又有名家名作、佚名佳作之分,品相上还有好坏之别。就北京故宫而言,名家名作如北宋郭熙《窠石平远图》、佚名佳作如南宋人《韩熙载夜宴图》、品相佳者比如南宋马麟《层峦冰绡图》等真宋画,以数十年时间之力,集中推广已成经典。但,按照传统学术观点,一方面像展览中的北宋李公麟(传)《竹林七贤图》《龙眠山庄图》,以及所谓宋人《竹林拨阮图》《南唐文会图》页这等“伪好物”常用作辨伪案例,另一方面按照传统展示眼光,像展览中的前揭《会昌九老图》《卢仝烹茶图》这些绢地黝黑的佚名真宋画,还有佚名佳作宋人《竹磵焚香图》,均是常年不得一睹真容,这次都得到展示,可谓刷新选件理念,盘活馆藏资源,充分发挥宋画品牌引领价值。
唐陆曜(传)《六逸图卷》(局部)
《六逸图卷》题跋
此番,唐代陆曜(传)《六逸图卷》首次展出尤为引人注目,一是作为唐代名手画工作品的摹写副本,其魏晋形象之天然、凹凸晕染技法之古拙,透着高古,韵味绵长,非常罕见;二是切散剩下的几则宋人题跋,一则北宋题跋属于吕大临,他著有《考古图》,是“中国考古学鼻祖”,一则是南宋画龙高手陈容酒后乘兴所为,自书诗后有“信口高吟,博数千百年后一笑”,或令人肃然起敬,或令人“千百年后一笑”,此可谓书画欣赏之真趣;三是六位魏晋时期荒诞半裸男子“越名教而任自然”风气,被后世学人在题跋中,当做醉酒失态立为反面典型,时代背景差异之大令人惊叹。同时,画中边韶五经笥一图,作为母题之“母”,幻化成不少“子孙”画作,微信也出现了《六逸图》“躺平”系列表情包,首次得见不免感到亲切。
一直仰视典藏国宝,对此之外丰富的馆藏资源不闻不问,当然是丧失平等理性,对于普及知识、开启民智更为不利。蹚出一条典藏国宝比例较低的好书画展览之路,引导观看者把视角从仰视调整到平视,改变评判书画展览的传统“价值观”,平等理性科学地看待中国古代书画,构建一个价值体系更为多元,服务对象更为多样的书画特展生态圈,非常必要。
“林下风雅——故宫博物院藏历代人物画特展(第二期)”正是做了这样尝试,相比较上博系列书画特展的学术发掘的深度,这方面虽有不足,但仍然值得点赞。
吉金耀河东——山西青铜文明特展
展期:2021年7月1日-10月15日
地点: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点评:这一展览注重了学术体系的完整,意图全面展示青铜器发展脉络,并以考古为策展思路,为展览增添了趣味性、互动性。而山西青铜器展在北大展出,始于一段情感和缘分,令人想起北大人的考古往事。
评星:四星
山西,正成为一座中国古代青铜文化输出大省。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基本陈列完成设计提升,现代化艺术化的灯光让晋国六百年伟业,得以史诗化展示。山西青铜博物馆完成内容整合,山西吉金光华、先秦礼乐制度以及青铜范铸“黑科技”得以系统性展示。民国风的太原晋商博物馆,集结回归青铜器,串联晋商文化。在做强做大本省青铜文化之余,山西也注重对外输出。
2021年,北京有两个有关山西青铜器时代展览走进北大和清华学府。其中,“吉金耀河东——山西青铜文明特展”已经开幕。该特展与省内展览相比,强调跨越收藏单位的借调,内容上更注重学术体系的完整,意图全面展示青铜器发展脉络。
运城市博物馆收藏的此件青铜爵,发现于山西夏县裴介镇,其造型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相近,是许多以青铜器收藏见长的博物馆缺项的夏代青铜器。原来一直误认为是商代早期之作,这是此爵第一次以夏代铜器的“新身份”亮相。
知道河南是二里头文化发祥地的多,知道山西同样是青铜文化发祥地的少,这是因为陶寺遗址仅有的几件二里头文化铜器原件藏在北京。从展览角度看,山西在青铜文化起源时期物证长期缺如。运城市博物馆于山西夏县裴介镇拣选的一件爵,过去一直被认为是商代早期二里岗文化之物,近年才认为其造型与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爵相近,是许多以青铜器收藏见长的博物馆缺项的夏代青铜器,是讲述山西青铜故事的“根源”。此爵第一次以夏代铜器的“新身份”亮相,可谓“一子落而满盘活”,不仅完善了山西青铜文化体系,也让北大“吉金耀河东”特展,成为继河南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之后第三个具备完整反映青铜文化体系的展览。
山西临汾博物馆收藏的凤鸟纹方簋,2002年出土于尧都区庞杜遗址。整个青铜器时代方簋仅有两件,另外一件亚丑方簋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这是大陆唯一可见者。
近些年,山西夏商和两周考古取得重大突破——“年代早”“规模大”“专业化程度高”的绛县西吴壁夏商冶铜遗址,填补中国冶金考古空白;闻喜酒务头商代“匿族”墓地,发现5座“甲”字形大墓,更新了学界对商王朝势力范围和国家政治地理结构的认识;临汾尧都区庞杜墓葬年代有商和西周两说,此番亲见大陆唯一凤鸟纹方簋,确认年代为西周早期、纹饰与“石鼓山风格”有关;绛县横水倗国墓地、翼城县大河口霸国墓地、垣曲北白鹅燕仲家族墓地为学人津津乐道,可人的动物形尊样子的“气盉”、反映政治联姻的“储物罐”燕侯旨卣、召氏家族太保燕仲一支家族的“化妆盒”均有参展——这增添了展览趣味性、互动性,显示了山西对外展的重视,凸显了考古对展览的领航作用,形成了“考古做内容、整合来搭台、普及为目的”办展思路。
山西省侯马市就发现了规模庞大的晋国作坊遗址,其中以铸铜遗址最为重要。1957年出土铸铜器的陶范3万多块,可辨器型者1000余件,完整或能配套的100余件。2003年白店H15虽然破坏严重,仍然发现了1100块陶范、陶模,推测是陶范的储存地点。侯马铸铜遗址陶范纹样,覆盖了已知的春秋至战国时期晋式铜器的大多数,不少流散的晋式铜器也得以确认。
晋国始封君的方鼎——叔虞方鼎。现藏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
考古,让“吉金耀河东”特展成为第一个体系完整、亮点纷呈的山西青铜文明特展。但在观看过程中,也感到一些考古发现、学术成果有所缺失。比如,东周晋系青铜艺术的巅峰,集中体现在太原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器物之上,实数20世纪重大考古发现,一旦缺席将影响展览在考古、艺术、青铜器文化方面的完整性。又如,展览是继2008年“奇迹天工:中国古代发明创造文物展”、2009年“模范·中国——商周青铜器的技法、形制与纹样”后,又一次以“点”带面展示铜器铸造的展览,可白店H15出土陶范、陶模仅做到了初步展示,近些年“跳出考古看铸造”,从冶金考古、工业设计、产业链上下游等维度,研究侯马晋系风格铜器生产的成果缺失,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动物考古专家初步判断可能是“羊蝎子”
望着展厅里晋侯墓地M114叔虞方鼎和M8晋侯方壶,不禁念起北大与山西考古自1950年起,就踏入山西开展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累累硕果,也念起北大商周考古代表性人物——邹衡先生曾这里与持枪盗墓团伙遭遇的险象,也对许多各省市商周考古领军人物曾以“北大人”身份在这里参与发掘。山西青铜器在北大展出,始于一段情感和缘分,作为观看者深深感动于此,这是展览与观看者产生最强共鸣之处,也是展览与公众充分互动的一个温情时刻。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