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进击的小鹏,能否土味逆袭?

2021-09-10 14:40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内卷”之风吹到新能车赛道,小鹏汽车不仅造车还造“马”?!

造车新势力下半程,小鹏汽车(09868.HK,下称小鹏)交出回港后的首份“成绩单”。

小鹏2021半年报显示:其上半年总收入为67.12亿元,净亏损为19.81亿元,持续性失血;若拆分季度来看,二季度净亏损达11.94亿元,较一季度亏损扩大近50%。

破发!今年7月,小鹏回港双重上市,成为“新能车回港第一股”,但上市首日即遭破发,由发行价165港元/股跌至159.3港元/股。

回港亦难回血。在「不二研究」看来,资本市场的犹豫、品牌调性的质疑,似乎始终困扰着小鹏。

截至9月8日港股收盘,小鹏报收161.9港元/股,从7月28日的低点131.2港元触底反弹,但仍未追回165港元/股的发行价。

回港难回血

“小鹏”品牌名称,取自其创始人何小鹏的名字,曾被网友质疑“土味”。小鹏对此回应称“产品实力高低才是决定品牌高低的终极因素” 。

从华南理工毕业后,何小鹏供职于亚信科技;后离职创业,与梁捷、俞永福共同创办UC优视公司。

2014年6月,阿里巴巴以近40亿美元并购UC优视;何小鹏由此实现财务自由,并供职于阿里巴巴。

此后,何小鹏再次创业,瞄准新能车行业,创立小鹏汽车。

作为新能源汽车风口上的“明星企业”,小鹏于2020年8月登陆美国资本市场;上市首日开盘价23.1美元/ADS,较发行价涨幅超过55%。

今年7月,小鹏回港双重上市,计划募资140.25亿港元;其双重上市的背后,是业务的持续性失血。

据小鹏招股书及财报显示,其盈利能力不容乐观:2018-2020年,其净利润分别亏损13.99亿元、36.92亿元、27.32亿元;加之上半年净亏损19.81亿元,近三年半累积净亏损98.03亿元。

从净亏损来看,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中, 2021年上半年蔚来净亏损为10.38亿元,理想净亏损5.95亿元,小鹏则为19.81亿元。

仅从毛利率来看,小鹏与其它两家造车新势力仍有差距,截止2021年第二季度,小鹏毛利率为11.9%,蔚来毛利率为18.6%,理想毛利率为18.9%。

在「不二研究」看来,小鹏距离止血尚有距离,其持续的研发投入、不断丰富的产品线、工厂线等,未来数年或让其资金链持续承压。

尽管回港上市有助于扩充资金储备,但若不能尽快回血,用脚投票资本市场未必会持续为其买单。

新模式待考

为何持续性失血?小鹏在财报中表示,今年上半年的亏损,主要因为经营费用与研发费用的持续增加。

在销售渠道方面,小鹏选择“品牌直营店+特许经营店”模式。截至今年6月底,在小鹏200家经销网络中,特许经营店占比接近5成。

某种程度而言,特许经营店销售佣金不断增加,或对小鹏的净利润产生拖累。

据小鹏半年报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小鹏销售成本(包括汽车销售、服务和其他)为59.34亿元,同比增加471.12%。

小鹏2021年上半年销售、一般和行政费用为17.52亿元,同比增长119.2%。

在招股书中,小鹏营收分为“汽车销售”与“服务与其他”两部分。

作为主营业务的汽车销售,2018-2019年的营业利润均为负数,直到2020年才小幅转正;但2020年整体毛利率低至3.53%,低于同期2020年10月发行的第三期国债票面年利率的3.8%。

招股书显示:2018 年至 2020 年小鹏交付量为 29 辆,12728 辆,27041 辆。

2021年上半年,小鹏的交付量30738辆,已超过去年整年数据,略高于理想同期30514辆的交付成绩,但落后于蔚来41956辆的交付量。

小鹏的汽车销售业务模式偏重,「不二研究」认为,短期内,其资金链的压力很难通过卖车主业卸压。

另一方面, 2021年上半年,以Xpilot为代表的“服务与其他”营收为1.77亿元,较2020年同期的0.5亿元上升256.2%,但增速仍不及汽车销售。

今年一季度业绩会上,何小鹏称,“我相信XPILOT软件的变现将成为我们除整车硬件销售外的持续性收入和利润来源。”

P7作为小鹏产品矩阵高端车型,用户软件付费意愿与能力,或不能与小鹏低价区间的主力车型划等号。

此外,XPILOT还承受同行竞争的压力,理想汽车曾表示其辅助驾驶与自动驾驶系标配,绝不收费。

此前,业内曾提出“软件定义汽车”的概念,即:通过软件来实现收费。

特斯拉已通过OTA升级(OTA升级收费服务、充电服务及保修服务),实现软件收入的全新商业模式。

在「不二研究」看来,新能车赛道竞争日益激烈,小鹏必须平衡发展与运营的关系,在主业利润率较低的情况下,积极拓展软件收费以外更多的新商业模式。

汽车后市场能否打开新天地? 对于新的商业模式,小鹏仍在摸索之中。

智能化加“马”

当蔚来、特斯拉等与自动驾驶相关事故持续发酵,小鹏迅速修改其官方网站涉及辅助驾驶系统的描述,去掉“高级”“自动”等相关字眼,并回应称“依旧会将自动驾驶技术的开发作为重中之重。”

2018-2020年,小鹏研发费用分别为10.51亿元、20.70亿元、17.26亿元。2019年研发费用达到顶峰,或与研发P7车型有关。

据小鹏半年报显示,其二季度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70%至8.635亿元,环比增长61.4%。

小鹏副董事长顾宏在今年二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中称, 今年会加快使用研发费用,全年的研发支出将达到40亿元。

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小鹏研发团队超过3,000人,较今年初增加约50%;预计研发团队今年底将超过4,500人,其中自动驾驶研发人员占比超三成。

新能源汽车智能化研发的赛道上,每一家车企都在全力以赴。

蔚来汽车董事长李斌在半年报电话会议上表示,2021年将在研发上的投入50亿元左右;理想也称,预计2023年全年研发投入将达到10亿美元。

当智能化研发内卷成风,小鹏骑“马”加速。9月7日,小鹏公布生态企业新成员、鹏行智能,发布首款智能机器马第三代原型机。

有网友戏称“史上最牛草泥马”;新浪微博上,#小鹏推出可骑乘智能机器马#的词条,在9月7日当日达到95.8万+的阅读量。也有网友称,智能汽车的内卷“歪楼”啦!

小鹏并非第一家将智能驾驶技术延伸应用的车企。据「不二研究」不完全统计,特斯拉、福特、丰田、小米、百度、华为等传统车企或造车新势力,均曾推出仿生机器人。

例如:8月10日,小米发布名为“铁蛋”的机器狗;8月20日,特斯拉展示AI机器人“Tesla Bot” 。

新能车智能化竞争正愈演愈烈。在「不二研究」看来,造车研发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军备竞赛,胜利与否既取决于研发成果,也检验车企的“钞能力”。

从资金储备上看,截至2021年6月末,小鹏流动资产总额383.85亿元,账上现金及现金等价物120.95亿元;与此同时,其应收账款从2020年12月的11.55亿元涨至2021年6月的11.95亿元。

在应对众多竞争对手的内卷之外,小鹏亟需夯实管理能力,以适配急速扩张的团队、不断膨胀的应收账款等。

能否带领这支急速膨胀的队伍前进,正考验着何小鹏。

“良等生”的进击之路

造车风口,小鹏必须面对更多的对手。

小鹏曾定位于“年轻人的第一台智能汽车”,何小鹏本人在互联网圈摸爬滚打多年,有着丰富的产品经理嗅觉,对需求的变化敏感。

相较其它造车新势力的产品价格,小鹏选取的主力价格区间似乎更加“亲民”;某种程度而言,其意味着性价比与好销量。

硬币的另一面,则是有关品牌调性的质疑似乎从未停歇,当年轻人逐步成长、消费升级后,如何建构品牌的长期忠诚度与认同感,已经成为小鹏的必修课。

资本要求回报,小鹏似处于同业中上游。新能车行业格局渐渐形成,即将迎来更惨烈的下半场厮杀,“良”等成绩在残酷竞争中也许并不够用。

时间窗口越来越紧,小鹏亟需从“良等”提升到“优等”,它能摸索一条兼顾产品力与商业变现的道路吗?

作者/子卿 七宝

排版/辰也

监制/Yoda

出品/不二研究

本文部分参考资料:

1.《风暴眼|上市首日盘中破发三年亏78亿 小鹏汽车离“止血”还差多远》,凤凰网财经

2.《何小鹏自述:连续创业的三个感受》,猎云网

3.《上市首日股价破发,小鹏汽车能否唤醒资本信心》,北京商报

4.《自动驾驶到了反思时刻:死亡铺就成功之路?》,第一财经

5.《美国对特斯拉自动驾驶汽车展开调查,“蔚小理”股价大跌》,第一财经

不二研究郑重声明:文中观点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平台就此提出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应谨慎理性作出投资决策。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